肖海長
摘 要:自古以來,寫作都是記錄情感、宣泄情緒的一種方式,學生會隨著時間、地點的變化表達不同的內容。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雖然情感體驗并沒有成人豐富,但其內心世界是精彩的。一篇好的高年級作文應該是學生精彩內心世界的完美表達,是一種區別于成人的獨特體驗。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試從閱讀、體驗、寫作、修改等方面來探討如何推進小學高段作文教學。
關鍵詞:小學高段;作文教學;寫作;修改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難點之一,涉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方方面面,很多學生不知道要寫什么、怎么寫、如何寫。
一、廣泛閱讀是學生獲取感性材料的基礎
古往今來的學者一直非常重視寫作,將寫作視為“經國之大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萬卷書”等都表達了閱讀對于寫作的重要性。但這都是建立在古人成熟的價值觀基礎上的。小學生生活空間狹小,生命體驗單一化,視野也并不開闊。因此,想要使小學高年級學生寫出一手好文章,必須通過大量的閱讀來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雖然這種體驗是他人的、間接的。作為他們寫作的指導老師,必須精選閱讀材料,由淺入深地讓學生經歷有層次的情感體驗。
首先,給學生列出本學期需要閱讀的書單。學生可以在課后對書單上的內容逐個進行借閱與閱讀。但小學生的自律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因此,該方式并沒有高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量。
其次,課堂上讓學生上臺講故事。每次語文課時,我都會提前預留出10分鐘,讓學生閱讀簡單且有吸引力的故事。例如《魯濱遜漂流記》《格列弗游記》等故事性、趣味性兼具的小說。這樣很容易抓住小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通過講故事、聽故事來獲取充分的感性材料。
經過一學期的實踐,我驚奇地發現學生的眼界開闊了不少,語言表達能力與講故事的能力都提高了許多,寫作能運用的材料也豐富了許多。
二、生活體驗是學生獲得理性材料的源泉
學生在寫作文時,通常是對“過去”生活經歷的展現。但過去的體驗往往是模糊的、冷靜的。那么,如何引導學生對過去的活動進行回顧和體驗,讓他們轉化成“現在”的情緒而順暢地表達出來呢?在我看來,可以借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創設與學生普遍的生活經歷相關的場景,喚醒學生對過往生活的“記憶”以及相關的閱讀體驗,激發學生的寫作情感,進而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寫出富有真實情感的好作文。
例如,在讓學生以“秋游”為主題進行作文之前,我會播放動畫片《櫻桃小丸子》中小丸子隨學校游玩的片段,以此誘發學生“過去”秋游的經歷。每個學生都會從動畫片中看到自己的身影,因此,動畫片內容折射到每個學生身上的點是完全不同的。學生可以據此表達關于秋游的不同故事與情緒。學生有如此真實的生活體驗,體現在作文中的情感也必定是真實、有色彩的。
三、嘗試寫作是邁開寫作的第一步
小學生寫作的難點在于要按照教材、老師、考試所規定的內容去寫。而這最終的結果就是學生沒有體驗,不知道要寫什么內容。學生往往就會找到作文書進行抄寫,千篇一律,要么天馬行空,胡亂編寫。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因此,作為老師,應該引導學生接觸更廣闊的生活空間、更豐富的寫生經歷,把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自然生活融合到一起,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熟悉的、愿意寫的內容。使學生觀察生活、接觸生活、理解生活,從而使學生有內容各寫,有興趣去寫。
當然,萬事開頭難,邁開寫作的第一步離不開老師的鼓勵與學生自身的堅持。學生的寫作都是從模仿開始,老師應對學生的寫作進行各方面的鼓勵,比如,鼓勵學生自由發揮想象,鼓勵學生模仿自己認為好的語句,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寫自己想寫的內容,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老師的鼓勵對學生必然產生積極的影響。在老師的鼓勵下,學生必然提高寫作的興趣。
四、修改作文使文章進一步升華
作文絕不是一次性寫出來的,佳文都是經過反復潤色、打磨的。古有賈島“推敲”之研磨語句,現有魯迅反復修改文章的樣子,這些都提示我們,后期的潤色與修改對于優秀文章也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我們要重視教授學生對作文的修改能力。通過學生自評、互評的方式,歸納作文的優點,總結作文的不足之處,這樣,學生既可以找到自身的優缺點加以深化、改正,又可以通過別人的優缺點進行借鑒與學習。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學生對作文的整體把握能力與評析能力必然會得到有效的提升。
通過以上四個步驟的引導、學習與訓練,高年級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會得到大幅度提升,從而產生質的飛躍。并在此基礎上,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寫作素質。
參考文獻:
[1]薛琴.說說演演寫寫[J].小學作文創新教學,2009(6).
[2]楊四耕.體驗教學[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07.
[3]張文質.小學語文名師作文課堂實錄[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