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剛
摘要:為了配合國家市場經濟,國家企事業轉型的需求,教育改革越來越向實用型人才發展。高職學校作為國家實用型人才的培養基地,成為首當其沖的改革重點。體育作為強國之本,是實用型人才,技術性人才鍛煉身體的保障。文章將根據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內涵,特點,輔以其在體育中的應用現狀,所遇到的瓶頸,對此提出可行性的創新應用方案,打破應用瓶頸。
關鍵詞:行動導向法;高職體育;教學改革
隨著中國改革力度的加深,教育改革的步伐也越來越快。高職教育作為教育改革的重點區,其改革的效果一直為眾人所關注。高職學校作為國家今后重要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基地,其人才的體育素質無疑是世人關注點重點。“行為導向教學法”在教育改革中不斷推廣,收獲了許多的成果,也遇到了很多的瓶頸,本文希望通過對其在高職學校體育中教學的應用實際情況,來總結,歸納,提出建議,供廣大同仁參考。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的主要內涵和特點作用
(一)何為“行動導向教學法”
行為導向教學法,從字面意思直譯過去就是以行動為向導展開的教學。這種基于工作任務或者行為來作為導向的指導思想,是職業教育指導思想的一種。這種方法大大區別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將目前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如:模擬教學,角色扮演,案例教學,STEAM等結合起來。行動是比思想更直接的一種東西,它極度符合高職的思想理念,將學習和實踐,職業行動結合起來。這種以培養學生職業行為,實踐能力和關鍵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方式與高職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不謀而合[1]。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特點
行為導向教學法從名字就能看出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將行為,實踐和理論嚴密地聯系起來。而高職體育作為和高職專業教學擁有同樣實用型目的的學科,學生對體育基礎的掌握,通過體育來達到完善身心,增強自身精神能力還有身體健康的目的。行為導向教學法無疑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新條件,為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新思路。
(三)行動導向教學法對高職體育的重要性
強身健體,少年強才有中國的強。今天的中國不再是往日的中國,但是少年人依舊是國家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要發展自身,保護家庭,壯大祖國沒有一個強大的體魄是無法做到的。而體育的教學在高職學校一直不被學生重視,學生沉浸在學科學習或者積極進入社會的心理中,完全忽視了身體的鍛煉,更不用說對于體育常識和基礎知識的掌握了。而行動導向教學法一改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來做這個主體,來引導這個課堂,對自己喜歡感興趣的體育活動多探究,多實踐,多行動,最終達到樂在運動的狀態[2]。高職的教學無疑為未來的中國培養著大量的技術性人才,技術人才往往需要耗費更多的體力和勞力,這就對他們的身體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所以對于體育的教學不可缺少,并且要使得體育教學效率越來越高。行為導向恰恰迎合了學生和老師的教學,潤滑了教學和興趣之間的關系,使得高職學生的全面發展,身體素質提高不再是夢。
二、高職體育所面臨的嚴冬和瓶頸
(一)教學觀念有偏差,體育目標不明確
傳統的體育觀念仍然堅持著“三個基本”的指導思想。奧運的精神的更快更高更強,但是這其中卻包含著多代人的創新,創造,改革,體育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在日異月新的當代社會,要開展體育教學,要切實教好少年人的體育,最需要的就是革新,除舊迎新,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觀念。體育教師的體育不一定比你的體育好,教師不是高高在上的地位,不是你的領導者,而是一個指引者,他的經驗,實踐遠勝于你。所以能夠更好地在行動導向的幫助下,在以自我為主體的課堂中,為你解惑,幫助你制定體育學習的計劃,鍛煉你的身體素養。
(二)教學教材太枯燥,體育課程內容多
體育作為一個實踐性的活動,很多人會忽略教材的重要性。這就導致了教材的枯燥難懂,教學內容幾十年不變,教學目標也墨守成規。學校選的教材大多以體育技術為主,內容多且廣,這樣就顯得教材格外的繁雜,學生要吸收起來也相對困難。教材的老舊,枯燥,使得其缺乏足夠的可操作性和時代感,為高職學生今后的實踐工作帶來了巨大的障礙。教材的廣博,繁雜,導致了重點的不突出,缺少了高職教育的專業和未來的職業特點,使得其平淡無奇。體育的教學在教材的理論基礎上,更重要的是實踐和與職業結合的教學教材,這些都和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殊途同歸[3]。
(三)教學方法太單一,體育教學樂趣少
在高職中的學生本來水平就不甚均勻,更遑論加上高職專業選擇的篩選性不強。在體育生中,不乏兩者體育水平相去甚遠的學生。在這個基礎上,再加上教師未能在傳統的教材和教學觀念上進行創新,導致了教學方法枯燥單一,平鋪直述,學生的興趣大大減少。體育作為一項開闊身心的活動,其課堂最重要的應當是活躍氣氛,或者是在體育活動后的心情開闊,精神充沛。而不是枯燥無味的課堂,死氣沉沉的氣氛,昏昏欲睡的學生和痛心疾首或者無動于衷的老師。單一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從負面認識到體育的枯燥無味,打擊學生學習的信心。這無疑對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陰影和負擔[4]。
(四)教學評價太籠統,體育點評不全面
評價體系包括了對學生的評價和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第一,對于高職教師來說,拘泥于傳統搞科研的思想,不僅給高職的教師帶來了巨大的教學打擊,也是他們提高教學質量的負擔。這樣以論文對教師蓋棺定論的方法,無疑使得教師花費在研究教學方法的時間大大減少,教學質量的提高成為空談。第二,對于學生。體育的學生不能單靠理論考試來定輸贏。體育作為一項真實的活動,其開展不僅僅有益于自身的體魄,更是對心理的解壓,精神的鍛煉有著無與倫比的作用。而對于學生學習的評價更是不能拘泥于理論成績的一欄,學生專業知識的掌握應該包括了理論和實踐,包括了對今后職業上會遇到的問題的解決策略探索。只有這樣的評價體系,如此的豐富評價才能達到實現提高學生體育學習效率的目標[4]。
三、帶高職體育走出嚴冬的新方法—行為導向教學法
上文描述的現狀使得高職原本不容樂觀的體育教育更加的寒冷,要如何帶領高職體育走出寒冬,就必須深化教育改革的道路,通過行為導向的新方法來開出一條新路,打破當前困境。
(一)運用行為導向理念,明確體育目標
體育可以是主要目的,也可以是輔助的功能,這要根據不同專業不同的體育目標來定。行為導向的教學理念,以合理的學生運動量來幫助學生提升自身體育素養,逐漸增加運動量來增強學護士能夠體魄。體育是一個實用型的科目,要將其和學生的相關專業聯系起來,明確體育目標,實現學生就業的容易化,學生工作的健康化。高職的體育要和學校特點練習起來,充分體現高職學生的實踐,實際,根據不同的職業特點,以行為為導向,安排學生的學習內容。以學生的學習意愿為主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體現出高職體育的針對性和實踐性,實現提高高職體育教學的目標[5]。
(二)實施行為導向方法,規范體育課程
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一反之前教材的枯燥,課堂的單一,其豐富了教學和學習的主體和目標。目標來自于學習和教學的綜合,由“主體”,“行為條件”,“行為動作”,“行為表現”,四個方面組成的行為導向教學法。這四個因素豐富了課堂內容和體育課程,但是同時也變得相對復雜,學生在體育運動中要注意到的東西愈來愈多。在實施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過程中,要注意學生(主體)需要的運動條件(行動條件,可能需要教師或學生的幫助),要求達到的行動目標(行為動作),以及最終達到的效果(行為表現),這個目標和過程是可評價的,是全過程的,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嚴格規范。并且這些要素最重要的特點是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來設置,不可面面俱到,最終得不償失。
(三)應用行為導向教學,豐富體育手段
枯燥的教學方法是教學的死路,必然導致學生的厭學。一個科目的教學手段的多寡影響到學生對于該學科的豐富性的感知。只有面對廣博的知識學科才能激起學生學習,了解,深入的興趣。如果一個學科枯燥且深不可測,那么其受眾必然鳳毛麟角。體育的教學手段應該多樣化,特別是在行為導向的教學手段中。教師要懂得運用“互聯網+”帶來的便利,跟進時代的變遷,適當將熱門的體育活動如“瑜伽”“奧運訓練法”等融入日常的教學中,或者引導學生自行收集資料,探索自身感興趣的體育活動。
在最近的一個教學案例中,“籃球導向教學”。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和興趣愛好來進行分組,并且選出組長為領頭人,共同學習,討論,練習。教師在這其中扮演引導人的作用,偶爾指導,不是引導。最終開展比賽形式的籃球賽,以此作為考核依據之一。在這樣一個“以最終比賽,或者團隊合作共贏”的導向中,組員之間互利共贏,組隊間競爭共進,最終達到體育教學的目標。實踐,強身,開拓身心。
(四)把握行為導向評價,改革體育評價
一個教學方法的推行需要有評價系統存在,才能知道其是否適宜,能否持續。而運用了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無疑需要一個新的評價系統來支持。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那么評價的對象和參與評價的評價者也不如傳統那般單一,僅僅由教師,學校構成,而應該加入學生的參與和構成。在進行組內合作和組間互動的同時,學生也參與到評價當中。對于自己的表現,對于自身組員和對手組員的表現,都進行自身感覺上客觀的評價。教師再在此基礎上,綜合各種評價,融合自身評價的標準,對學生進行更加全面的評價。學習不僅是成績,還有態度都要進行評價[6]。
四、結束語
顯而易見,對于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已經從過往的“高精尖”過渡到 “技術性人才”,從對人才的專業知識水平的苛求發展到對人才從“德體”等多方面的要求。高職學生的體育課關系到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和今后的上崗工作的能力,是高職培養人才的重要課程。文章從行為導向學的內涵出發,揭露當前高職體育的困境,提出相應改革,用具體的行為導向教學法來解救嚴冬中的高職體育。希望通過文章的建議,能夠幫助高職培育真正的身體素質和專業素質過硬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林航.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職體育課程中的應用探究[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7,30(5):128-129.
[2]周琰.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職體育教學改革中的應用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6(3):56-57.
[3]張翔.高職體育教學改革中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應用探索[J].知識經濟,2016(23):145-145.
[4]蔣韜.基于行動導向教學法的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12).
[5]余海英.培養學生自主體育鍛煉的興趣——淺談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體育教育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2(25):265-265.
[6]譚志華.關于職業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體育課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致富向導,2013(17):149-149.
(作者單位: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新疆輕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