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梅
【內容摘要】微課的全稱為微視頻課程,它以生動、精簡的特征為高中課堂注入了鮮活的教學氛圍,本文先對微視頻的特征和運用的必要性進行了簡要的概述,再進一步介紹了運用微視頻翻轉高中信息課堂的實踐。
【關鍵詞】微視頻 翻轉課堂 高中教學 實踐
網絡技術的發展推動了視頻資源的快速分享,而微視頻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微視頻的出現為學生利用閑余時間的自主學習提供了可能,它又以其將重點內容濃縮在較短時間內的精短性,有效制止了教學工作中花費大量時間又未取得較好教學進展的“無用功”。
一、簡述微視頻
利用微視頻翻轉教學課堂,這里提到的微視頻是指將某個知識點、教學環節和活動通過微課的教案和視頻的方式進行有機整合。
1.微視頻課程的特征
(1)短小精煉。上面已經簡單的提到了微視頻具有短小精煉的特征,由于微視頻教學方法只是作為一課時教學過程的其中一部分相當于是起到調劑教學氛圍的作用。因此在視頻的長度上不易太長,限定的時間要求對教師的選題、教案準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所呈現在微視頻里的教學內容往往是具備“典型性”的。
(2)內容明晰。微視頻的目標主要體現在內容明晰上。為了不致于造成微課技術資源、教學工作者精力的浪費,微課的內容是以某個重點教學環節、知識點為線索確保教學活動的明晰性。
(3)分享方便。學生需要利用閑余的時間進行課程上的自主學習時,老師自然需要分享制作完成的微課件、微教案、微視頻。由于它們占據的容量并不大,因此在網絡傳輸上,對網速并沒有較高的要求。同時,微視頻也為隱性知識的展示提供了平臺,在進行網絡分享的過程中對各個區域的交流提供了便捷。
2.利用微視頻教學的必要性
(1)微視頻改變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課堂考查學生聽課效率的指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學生對老師傳授知識的消化程度。而自微視頻步入了教學課堂以后,學生可以多方位的學習課堂知識,能通過選擇、創作、感知等角度對教學內容進行立體性的學習。除了接受微視頻里傳遞的內容,還能通過微視頻附加的一系列步驟進行旁敲側擊,對需要掌握的內容進行反復的鞏固。
(2)強化教學策略。從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上來看,微視頻可以將刻板的課堂結構以及教材上的內容通過圖像文本的有機結合或動態視頻對教學內容進行生動的翻譯,再傳遞給學生。由于這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所以更能延長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習氛圍更加濃厚。
三、微視頻在高中信息課堂中的實踐
1.在課前進行微視頻分享
高中的信息技術課在每周的課時安排中占據的比重并不多,老師所花費的演示時間極大的占據了本該學生進行操作練習的時間。因此應該在每堂課開始前就為學生分享進行計算機操作的微視頻資源,鼓勵學生先自行學習,在第二堂課上老師再針對學生不懂的操作進行講解,充分挖掘出每一堂課的價值。
2.根據學習內容制作微視頻
教師在制作微視頻的過程中,不僅僅是錄制該怎樣操作,對于學生容易出錯或需要重點注意的地方。利用文本制作的方式進行標識,針對不同的水平的學生可以將知識點進行細化,在微操作視頻中留有學生進行消化的時間,比方說在一個較復雜的操作步驟完成后,老師應該再通過文本的形式將操作的內容在視頻上顯現出來,加深學生的印象。除此以外,因為微視頻里只能呈現一種操作途徑,但在實際的信息課堂中有許多的操作都能借助幾種方法來完成,因此教師可以將其他操作方法通過文本的形式展現出來。
3.以直觀的形式將知識傳遞給學生
微視頻的時間進度相對較短,它容納了圖片、文字、視頻等內容,比方說在教學動畫信息加工那一課時,教師在簡單的講解課時要點前可以設定一個教學內容——風車迎風旋轉,教師向學生播放風車模型的制作過程,學生通過觀察視頻上鼠標點擊的位置,了解到完成模型制作的步驟,但為了強化學生的記憶,老師應該在視頻的制作上針對每一個鼠標點擊的位置,用一段簡單步驟介紹的文本進行標識,為學生接下來的操作提供指導,而傳統信息課堂上的即時操作演示通常是教師控制學生的電腦,教師在演練的同時可能只是在口頭的形式再次重復操作的步驟,不能一邊傳授操作知識,一邊對操作所涉及到的相關理論進行講解,這極大的、造成了教師傳授操作知識的局限性。
4.學生利用微視頻自行檢查課后作業
教師在講授完一課時的知識后,一般都要會給學生布置作業,學生周末在家里完成的作業通過傳輸文件的形式傳輸到老師的電腦上,教師再在第二周的課上針對學生出現的操作錯誤進行講解,這樣大大浪費本該進入新課的時間。但老師如果將正確的操作步驟做成微視頻再分享給學生進行自主檢查,就節省下了講解錯誤的時間,從而為新課時的操作演練、理論講解提供了充裕的時間。
基于微視頻短小精煉、內容明晰、分享方便的優良特征,教師應該在信息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微視頻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盡可能的提高高中生在信息課堂中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劉煒彬. 基于微視頻的翻轉課堂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 江西師范大學,2016.
[2] 劉冰泉.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翻轉課堂教學資源開發與應用研究[D]. 廣西師范大學,2015.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蔣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