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婷婷
【摘 要】本文闡述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如何運用“集體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閱讀教學,訓練學生模仿并運用所學文章結構進行寫作,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關鍵詞】集體探究 小組合作 寫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4B-0045-02
高中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有限,究其原因,主要是思路不清晰,要點不明確,組織材料無條理,無良好的寫作思維等。針對這種情況,作者本人所在的英語教研組積極探索和尋找適合我校實際的教學方法,并開展以“集體探究式”課堂模式為主題的市級課題研究。在課題研究實施過程中,運用集體探究、小組合作訓練的教學模式,訓練學生分析文章結構、模仿結構進行英語寫作,并逐步形成寫作思維,進而構建文章的框架,根據寫作任務、文體要求寫出相應的作文。
一、通過集體探究、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寫作教學的策略
(一)以集體探究、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閱讀理解。高中英語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是結構分明,條理清楚的美文。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就要注意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題意,注意文章結構等細節問題,讓學生熟悉并掌握這些特點。下面以英語必修二中第一單元閱讀部分的《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為例,指導學生理解文章的題意和結構、各段中心意思和各自的細節。
閱讀理解過程如下:
過程 1:分組、布置探究任務。
(1)分組:每組 4-6 人。
(2)探究任務:理解題目,從題目猜測文章可能會涉及的內容。學生小組合作討論的結果(We are looking for the Amber Room.How to look for the Amber Room?The Amber Room is very important.People like the Amber Room very much… …)
說明:小組集體探究是最有效的學習形式之一,每位學生將得到較多的學習機會,能更多地展示自己和發表自己觀點。小組討論題目可以使學生通過交流獲取主題意思,不同組之間的交流也會加深對題目的多層面理解。
過程 2:確定段落中心意思。
小組集體探究,討論段落的中心意思,在段落中找出中心句(Topic sentence),然后注意它們在段中的位置。
說明:大部分文章都有中心句,學生通過尋找中心句培養良好的寫作思維。
過程 3:確定支持各段中心意思的細節。
說明: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寫作技能與試題設計測試要點之一是“結構完整”。而缺少細節的文章不算是文章。細節寫作也是學生在寫話題作文中遇到的問題,很多學生在寫到細節時經常感到無從下筆。教師在平日訓練時,須要求學生充分探討各段細節,并且學會區分重要細節和補充細節。
過程 4:有條理地組織板書結構。
說明:小組探究討論是根據教師的教學任務而步步展開,其所討論的內容也是由一塊塊組成,沒有完整的模型。教師有條理的將文章題目、中心意思和細節在黑板上寫出來,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結構的整體理解,利于學生進行模仿寫作。
(二)通過集體探究,訓練寫作思維。寫作是一項復雜的任務型語言活動。一篇英語作文的寫作過程包括以下幾個環節:審題、構思、生成、表述、組織、修正、潤色等。其中審題、構思和組織是前提。審題一旦出現偏差,就會“差之毫厘,繆以千里”,尤其是在看圖作文和議論文中。構思選材是執筆行文的先導和基礎,沒有構思而倉促動筆,十有八九會走彎路。構思可以幫助讀者理清思路,使文章有章可循,條理分明。下面以《學英語》報刊中的一篇“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寫作試題為例。學生學完“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文章后,練習寫一篇以“We should protect our cultural relics”為題目的文章。
訓練過程如下:
過程 1:分組、布置探究任務。
(1)分組:每組 4-6 人。
(2)探究任務:這是一篇說理性文章,難度較大。文章將論述人們為什么要保護文物古跡。
說明:通過探討交流,可以幫助學生提取準確信息,去偽存真,確立正確主題。
過程 2:確定最能支持主題的若干中心意思。
全班十個小組列出了三點理由(1)Not built again easily(2)Reflect the past history(3)Belong to our later generations。這三點作為支持“We should protect our cultural relics”的中心意思。
說明:學生討論后會總結出多個中心意思,但教師要提醒學生提取緊扣主題的要點。
過程 3:確定最能支持中心意思的細節。
(1)Our cultural relics are not built again easily.
Every cultural relic is the only one.
Some of the relic materials cant be found these days.
(2)Our cultural relics can reflect the past history.
Some cultural relics were made by some famous artists.
Some cultural relics might be made in some special ways.
(3)Our cultural relics belong to our later generations.
Our cultural relics will be kept by our later generations.
Our cultural relics will give our later generations lessons.
說明:細節不是單一的,可以是多層面的,學生可以選取他們認為有效的細節,只要能自圓其說就行。
過程 4:確定文章結構,先合作寫,再個人寫。
(1)開頭點題,中間論述主題,最后結題。
(2)小組合作寫初稿,互相探討、修改。
(3)個人最后定稿。
說明:確定作文結構后,此時學生幾乎已經掌握了處理此文的全部要素,因此,教師要求學生寫作時一氣呵成,然后小組根據評價標準修改潤色,教師要注意時態是否合適、拼寫和標點符號是否正確等,相互交換修改,最后學生根據修改稿獨立完成自己的作文。
二、集體探究、小組合作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在集體探究、以小組合作形式為核心的英語寫作教學中。學生對中心意思和細節的挖掘可能存在著深度不夠、視野不寬、不夠熟練等問題。教師要提供指導意見:
(一)教師的指導理念對寫作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各階段探究、討論中,教師要把握分寸,要有計劃、有步驟、有條理地開展各階段的任務,要把握好各階段的難度,做到胸有成竹,忌因學生不能及時討論出要點而直接把要點說出來。英語寫作訓練是延續性的,不能一蹴而就,一次訓練也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有計劃、有條理分時段指導和落實,同一篇文章可以從不同側面反復進行訓練。
(二)寫作與閱讀相結合。高中教材各模塊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每單元設計了與聽、說、讀相對應的寫作任務,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閱讀任務過渡到寫作任務,使學生在活動中提高讀和寫的能力。通過閱讀,學生可以不斷積累文章結構與表達方式,模仿和學習作者如何組織文章、傳達信息、表達思想、敘述故事。還可根據閱讀內容設計相應的寫作練習,如寫復述、寫廣告、寫回信、寫海報等。總之,教師在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語言表述形式,更要注重其輸出,鼓勵學生將從閱讀中學到的語言知識遷移應用到寫作中去,完成從閱讀到寫作的跨越。
(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多元化,要充分肯定學生所取得的進步。每次寫作訓練后,教師可以挑選一批優秀的作文在課堂上朗讀,正面表揚這些學生,或者將全班學生的作品展示在課室外面的黑板上,又或者指導學生將自己的作品收入到個人成長檔案中,增強學生自信心,重視學生的作文效果。在多元化評價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當然,寫作中的各種評價都應該是階段性而不是終結性的,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喜歡寫英語作文,樹立寫作自信心。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4)
[2]姚寶梁.“預制語塊與中學英語寫作教學”[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4(11)
[3]英語①②同步寫作[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7)
(責編 周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