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巧霞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數學是與人類的生活方式、勞動對象和學習運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培養一名能夠具備有創新精神以及良好的科學素養的學生,一直都是每一個一線教師和這個教育事業特別關注的問題之一。數學作為一門具有科學性的學科,能夠幫助人們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如果能夠在數學教學中,根據小學生的認知學習的特點,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聯系到一起,那么,在初學者的眼中,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學生,這門科學將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它將拋棄枯燥乏味的數字公式,提高學生的興趣愛好。
關鍵詞:小學數學 交流溝通 生活實際 組織協調 思維轉換 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5(a)-0161-02
1 合理組織,創設情境,有張有弛
由于小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根據小學生的這個特點,在組織教學課堂上,作為教師盡可能創設情景,在學生興趣最濃厚、注意力最集中的這個期間將重點、難點知識展示出來,師生共同活動,使學生掌握重點知識,完成學習目標。再利用課堂其他時間,師生互動,做好反饋以及檢測,完成教學環節,使整個教學張馳結合。為提高教學效率,我們必須創造一定的環境、意境,通過這樣的手段,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發展學生數學的素養。通過情境設計、多媒體使用、課堂活動組織等輔助手段達成目標,符合學生的喜好。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思維沖突中發掘數學潛在問題,引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興趣。
2 結合教材和學生生活實際,直觀教學自然引出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是一個轉化過程,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是由教材的知識向學生的接收運用轉化;二是由學生的接收向吸收轉化。這種轉化過程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情況下,由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實現最終目的。沒有學習主體的積極參與是沒有辦法達到最終目的的。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生活情景,引入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實際教學中,通過觀察和實踐來理解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比較、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通過這些貼近生活活動,拓寬了學生的認識范圍,豐富了思想活動,同時也間接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起學生的思維,從而使學生提高知識轉化效率,使課堂教學高效利用,從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現行教材圖文并茂,生動有趣,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緊密聯系生活。特別是直觀教學的引入,使學生獲取知識并運用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
3 教學思想轉變,提高交流和溝通
教師們一定要轉變教學思想,還要積極地去引導學生獲取知識,注重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師在數學課上讓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數學教學也是師生相互溝通和交流的過程,通過師生相互溝通和交流,打破原來教師高高在上的那種師生關系,建立在學習上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平等地一起去交流和探討知識,在學生的學習上教師真正地起到引導作用,并通過交流,使同學之間成為合作學習的伙伴,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有利的條件。通過溝通和交流,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肯定和贊美,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進取心。但課堂教學中往往會出現很多教師意想不到的內容,也就是“誤點”。有時候這些內容是不夠正確的,有時候甚至會出現比較尷尬的問題。很多時候,教師在課堂上往往會忽視這樣的細節,一個勁地奔向自己教學的目標,而有時這種錯誤恰恰是一種很難求的教學資源,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善于點撥、引導學生的偏差,巧妙地挖掘其中的“問題”資源,把它變成課堂中生成得很好的教學資源。
4 教學中問題的設計要做到指向明確,體現實效
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也是師生情感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精心設計課堂提問。課堂提問的設計必須直接指向預設的具體教學目標,使教學的程序緊緊圍繞這個教學目標展開。數學教學的關鍵是教學中的提問,卻不可無的放矢,單純追求形式上的提問。教師要考慮提問是否有價值、有效果。恰當的提問,不是靠現場“現炒現賣”,而是教師在備課時要了解學生,鉆研教材、熟知教材,在此基礎上反復推敲和精心設計,掌握和應用課堂提問的技巧,從而達到教學的目標。
5 教學反思:小學數學教學中,適當使用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策略,需要選擇應用。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改的顯著待征。大多教師都將“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的轉變的重要的教學策略,幾乎每節必配有“小組合作學習”,以致“小組合作學習”成為課改的重要“標志”。但是這樣做并不好,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因為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接受式學習和發現式學習兩種,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發現式的學習方式。作為一種教學策略,我們需要有選擇地應用,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合理使用小組合作學習。
6 結語
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這是教學大綱中的要求。因此,在數學教學中,不僅讓學生能夠學習新的知識,而且能夠運用學習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做到學以致用,融會貫通。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使學生們學到和掌握到更多的知識。
參考文獻
[1] 黃偉娣.小學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比較[J].課程·教材·教法,2015(2):79-84.
[2] 馬云鵬.小學數學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 朱海燕.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32).
[4] 陶琴坤.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教研版,2009(11):259-260.
[5] 官愛芬.新課程 新理念 新做法——小學數學教學的幾點思考[J].山東教育,2004(7):47-48.
[6] 顧麗麗.小學數學教學應對生成的有效策略[J].教書育人,2011(22).
[7] 楊新榮.新課程下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教學設計能力的現狀研究[D].西南大學,2006.
[8] 王麗霞.淺談數學教學中的美育滲透[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08(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