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明健
(山東省廣饒縣英才學校)
摘 要:力學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也是未來物理學習中的基礎。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下,教師在力學部分教學中必須不斷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反思和調整,達到提升物理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初中物理;力學;教學反思
新課程改革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傳統的物理教學觀念發生了轉變,更加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除了教學方式的轉變之外,新課程改革也根據學生的特點對教材進行了相應的變化,讓課堂中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生動有趣。總的來說,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學更加尊重學生的獨立和自主,與過去相比,教學質量有了明顯的提升。
力學是初中物理中重要的知識內容,并且與每個人的實際生活都有著緊密的聯系。初中物理的力學部分是未來物理教學中的基礎內容,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初中物理力學部分主要包括牛頓運動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動量守恒定律等這些基礎性的規律,而學生的學習重點就是熟練掌握這些物理基本規律。新課程改革中,初中物理力學部分教學主要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初中物理力學部分不僅是今后物理學習中的基礎知識內容,也是初中物理中的重點和難點,在考試中的分值比例較大,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績。但是我們在教學中卻發現,無論如何強調該部分內容的重要性,學生依舊對其學習興趣不高,甚至產生了抵觸情緒。在這種情況下,不論是學生的學習還是教師的教學都是十分吃力的,根本無法達到教學目標。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物理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的興趣和知識有效地融合在一起,用好奇心去引導他們主動進行力學部分的學習。力學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師在教學中不妨將力學的知識點和學生的生活進行緊密的聯系,讓他們在生活中提升物理的實踐能力,提升學習興趣。
二、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探究意識
學生的問題意識是他們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動力,在力學的學習中,要想不斷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就必須重視學生的問題意識。所以,作為初中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想空間,讓他們主動提出問題,并在教師的引導下解決問題。在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利用他們所掌握的力學知識解答問題,并以此讓學生對力學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把握和領悟。除此之外,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要著重提出重點和難點內容讓學生提升重視程度。對于難度較大的題目,教師可以利用組合式的提問方式,逐漸提升問題的難度,由淺入深,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去把握題目中包含的知識內容,并且熟練掌握解題思路。除了教學方式之外,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一定要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讓他們在學習中實現自我探索和發現。除了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外,初中力學的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之間聯系緊密,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在生活中感受物理知識的存在。例如,在慣性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急剎車時我們一般都會往前撲,這種題目可以讓學生通過生活情景培養物理方面的思維能力。
三、利用道具實驗提升教學效果
力學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整個初中物理教學中。可以說,如果某一學生力學知識掌握不好,那么他將很難理解今后的物理學習內容,形成物理學習中的惡性循環。力學實驗將抽象的物理概念用實際操作的方式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教學手段。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將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作為實驗工具為學生展示實驗內容,幫助他們理解力學知識。例如,在教學中,粉筆是最經常使用的教學工具,教師不妨利用它向學生展示力學中較難理解的抽象知識內容,并以此提升學習中的趣味性和科學性。學生把握物體下落速度和阻力之間的關系時,教師可以拿一支粉筆和一張紙從同一高度落下,很明顯,粉筆的速度明顯要快于紙的下落速度。此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在自由落體中,物體的下落速度與質量無關,但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學生通過短暫的思考后,提出了阻力在物體下落中的影響。此時,教師將紙揉成一團,再與粉筆在同一高度一起落下,兩物體幾乎同時落地。這種教學方式就能夠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物體在降落過程中的速度和阻力之間的關系,印證了課本中的結論。
總之,教師想要提高力學部分的教學質量,就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總結和反思,在實踐過程中找到更加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物理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協芬.科學、高效、趣味:新時期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探討[J].技術物理教學,2013(4).
[2]金炳紅.注重實驗探究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教育教學論壇,2010(25).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