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紅
(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寶清縣八五三農場清河中學)
摘 要: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初中地理教學的關鍵,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如何有效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水平,是當前新課程背景下地理教師應思考的問題,也是教師追求的終極目標。實現這一目的就要求教師在較少的時間內減少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為此,教師不斷地進行教學探索,創新教學方法,自主探究教學法由此產生。
關鍵詞:自主探究;初中地理;教學情境
自主探究教學法是一種教學手段,普遍應用于初中地理教學中,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一種高效教學方法。在初中階段,由于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對許多事物具有探究興趣,所以,教師就應該營造學習的氣氛,引起學生的自主探究興趣,運用自主探究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教學的順利進行。本文提出初中地理教學中應該適當運用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提升初中地理的教學效率。
一、自主探究教學法的內涵
自主探究教學法指的是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的教學模式。自主探究學習不是讓學生獨立進行學習,而是要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所有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學習,加強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自主探究學習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學習。自主探究學習教學法的主體是學生,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中的問題,不斷強化自身,從而提高學習成績。學生可以通過自主探究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然后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教學質量,最終提升學生整體的教學水平。
二、自主探究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1.創設教學情境進行自主探究
在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中,一直都強制學生進行學習,學生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這樣在教學中也不能取得良好教學效果,而且容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甚至出現厭學現象,從行為上抵制地理教學課程。所以,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教學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進行自主探究。
學習《多變的天氣》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教室外,直觀感受天氣的狀況和當時的氣候,然后教師對課本上的知識進行講解。學生對天氣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影響天氣的因素有哪些呢?問題的提出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學生通過輔助教材和網絡收集許多有關天氣變化的因素,然后進行討論,對影響天氣變化的因素有了一定認識,再由教師加以引導,從不同的角度回答了問題。學生自主探究開發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2.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自主探究
初中地理教學中有許多學生無法看到和切身體會的知識,有許多知識點比較復雜、抽象,傳統的教學模式只靠教師的講解,顯得單調乏味,教師教得累,學生在理解時也比較困難。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具體化,學生更容易理解,在這個過程中還能鍛煉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使學生更深刻地掌握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學習《黃河下游地上河》一節內容時,由于學生沒有親眼見過黃河,對于“地上河”的理解就停留在課本介紹上,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黃河中游水土流失的視頻,讓學生通過視頻自主探究“地上河”的成因。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與同學討論、研究得出結論:“地上河”是由河流泥沙淤積形成的。多媒體具有聲像并茂的特點,使學生更容易理解知識,有利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還激發了學生的求知
欲望。
3.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自主探究
地理知識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地理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其實我們身邊就存在許多地理知識,可以從身邊選取教學教材,這樣可以使學生對地理知識不再陌生,拉近與知識的距離,使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一個更加直接的體驗感受,對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更加有利。
學習《我國的水資源》一節內容時,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資源,教師可以將班級的學生分成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探究:調查某一小區內家庭每月水資源的使用狀況,這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小組分工明確,共同完成探究并得出數據結果。通過自主探究提升了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同時,還讓學生了解到水資源是不可再生的資源,認識水資源對人類的重要性,平時注意節約用水。
綜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自主探究教學法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學生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通過探究性學習可以激發積極主動學習的興趣,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學生的學習效率非常高,這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上取得更大進步,學生學好地理,提高自身綜合素養,發揮初中地理課最大的
作用。
參考文獻:
[1]呂明.談自主探究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6(8).
[2]張園園.淺談初中地理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J].中國校外教育,2015(10).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