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潤先
摘 要:在歷史教學中,應從學情實際出發,以問題為導向,因材施教為原則,以學生為主體,個別輔導為抓手,逐步摸索出了巧用個別輔導,妙行因材施教這一歷史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了教育教學效果。
關鍵詞:歷史教學;學情實際;因材施教;個別輔導
個別輔導是歷史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也是貫徹因材施教原則、實施素質教育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科學方法。寬城縣縣域小,人口少,基礎教育相對薄弱,高中優質生源不足,優生流失嚴重,學生文化素質普遍低。許多學生學不了理科無奈才學文科,導致差生紛紛涌入文科班,學生成績參差不齊,自主學習能力較低,學習習慣差,學習和升學壓力大,心理負擔重,不同程度地存在厭學和棄學問題。破解這些難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應從學情實際出發,以教育教學問題為導向,精準因材施教為原則,學生為主體,以巧用個別輔導為抓手,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緊緊抓住學生,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解學生之所難,逐步探索出適合學生、教師和歷史學科的因材施教的各種策略,筆者以個別輔導為例探究,巧用個別輔導,妙行因材施教歷史教學策略。
一、針對性策略
巧用個別輔導,妙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教師要全面準確地了解學生,心里要時時刻刻裝著學生。為此,做到“腦勤、心勤、眼勤、嘴勤、腿勤”,經常深入班級,深入宿舍,深入到學生學習、生活和活動之中,與學生交流談心,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生活、心理和性格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訴求,學生有什么苦衷,有哪些疑惑,有何種期盼,何時輔導,輔導什么,怎樣輔導,都要做到心中有數。我堅持在學生最困惑、最需要、最愿意接受的時候,把握最佳契機,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在學習、心理、生活或為人處世等方面進行疏導教育,切實做到因人而異,分層指導,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努力貼近學生,滿足學生需要,著力解決學生的各種實際問題。
二、激勵性策略
做好個別輔導,落實因材施教,老師還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善待每一位學生,要把一碗水端平,千萬不要溺愛優生,忽視中等生,更不能冷待學困生。任何一個學生都至少曾經有過自己的夢想,追求上進的心理,正如美國心理學家威廉姆·杰爾士所說的“人生最深切的要求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老師對學生真誠的鼓勵和贊揚,給他們的一種成功感,使學生得到一股求知向上的動力,所以老師要期待、激勵和欣賞學生成功,在學習、生活和活動各個方面多給學生搭建舞臺,多給學生創造展示的機會,多捕捉、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多肯定和鼓勵學生。當學生刻苦學習取得進步時,我就會誠懇地鼓勵,你真努力,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呀!當學生破解難題取得優異成績時,我就會興奮地說,你真聰明,真是沒有比人更高的峰,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呀!縱有千難萬難也難不住我聰明好學的學生呀!當學生合作學習共同成長時,我就會開心地說,三個臭皮匠,能頂一個諸葛亮,眾人拾柴火焰高呀!有時還讓學生合唱歌曲《團結就是力量》!當學生學會理解、尊重、包容、感恩和幫助別人時,我就會說你們真懂事,小成靠智,大成靠德,德行天下,前途無量呀!這樣,學生既開心又輕松,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激發了其學習和成長的內驅力,充分發揮非智力因素對學習的助推作用。
三、啟發性策略
在教學和輔導時,既要注重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做好引導點播,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人翁作用,著力啟發學生思維,揭示學習規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發展的能力,最終讓學生自己學習和會學。第一,巧妙創設問題,激疑釋疑。給學生提出一定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如,有關武則天,我設計了這道選擇題:“武則天之所以受到肯定,主要原因是:A.善于用人B.賞罰分明C.發展經濟D.唯一女皇”。學生聽后十分活躍,互相爭論,積極搶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第二,適當指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我堅持有計劃地把預習、聽課、讀書、記憶、整合和闡釋歷史知識的思維方法引導學生,讓學生自覺尊重歷史發展規律,教給學生“點金術”,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增強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能力。第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變教為導,鼓勵學生探究,讓學生做學習的真正主人。
四、靈活性策略
教育家孔子“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的教育教學理念,我堅持從學生的個體差異出發,及時進行學后、練后和考后的因材分層輔導,做到輔導時間地點不限,輔導對象自主結伴,輔導內容學生自定自選,輔導方式靈活應變,利用可以利用的時間,隨時隨地輔導學生,為學生答疑解惑,給學生指點迷津,還通過與學生進行網上互動交流,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交流時間,搭建廣闊的交流平臺,既保證面向全體學生,又兼顧了個體智能差異,較好地解決了優生吃不飽和差生消化不了的問題,化解了學生心理問題,贏得了學生的衷心愛戴。承德市文科狀元方某,頑皮地向我提出:“楊老師,您周日早晨能給我輔導嗎?”我當即欣然允諾。她在接受《熱河晚報》記者采訪時說:“楊老師最愛學生,最會給學生輔導,不肯讓一個學生掉隊,所以我最愛學習歷史,我歷史學科的成績最好。”她歷史科成績高出全國平均分40分,總分取得了583分的優異成績,高出北京大學最低控制線33分。實踐證明,因材施教,靈活輔導,提優補差,就是效率,就出成績。
五、實效性策略
為了精準地因材施教,老師還要精心分層設題組題,進行目標測試,以檢測并鞏固個別輔導效果。我堅持用以下標準設計并篩選試題:首先是準,即準確體現高中歷史教材和考試大綱精神,做到科學備考,準確無誤;其次是實,即堅持從學生實際出發,學生用心動腦做,絕不讓學生做偏題、怪題和過難題,更不能搞題海戰;再次是新,即試題編寫要體現大學命題專家最新論著精神,體現高考命題趨勢和社會發展需要,有創新意識,不做過時題;最后是活,即命題角度靈活,側重考查歷史思維能力,具有迷惑性,不做死板題。根據學生素質,分為必答題和選答題,分層組織訓練,嚴格檢查落實,進行面批面改并做好點評輔導,揭示規律性的學習方法和解題方法。
通過實施這些策略,加強了師生交流互動,激發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全面開發了學生智力、非智力因素和綜合素質,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和歷史思維能力,使學生在記憶時目標明確,輕松高效,在思考時嚴謹縝密,深入透徹,在應用時快捷準確、得心應手,在高考時舉重若輕、事半功倍,從而贏得了歷史學習成績的全面提高和高考的大豐收,我任教的歷史學科在承德市高考評比中,共獲單項11個第一、6個第二、2個第三的優異成績,我校也被定為承德市高中歷史教學基地。
編輯 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