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雅嬌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階段,是培養學生創造力、審美觀、表現力和發展觀的重要階段。新課改后,素質教育提出了以人為本的學生觀,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因此,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也得到了極大的重視,課堂教學中的“趣味性”規律值得教師不斷探索。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趣味性”教學;培養策略
美術是一門富有感染力和藝術性的學科,教師應該針對美術課的教學現狀采取有力措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一、大多數美術教學存在的缺陷
1.師資力量缺乏
在大多數小學中,美術教師數量有限,有的由其他任課教師充當,而學校中學生數量較多,這些因素導致了學生無法學到專業的美術知識,喪失了提高美術修養的機會。
2.家長和教師忽視小學美術課堂教育
在當今社會形勢下,家長和教師將升學率放在首要位置,占用了學生的美術課堂時間,學生在美術方面的潛力被忽視。
3.教材內容沒有創新
學生在美術課上所要學習的內容總是來自課本,教學資源受到限制。
二、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具有“趣味性”的益處
將“趣味性”教學方法運用于在小學美術課堂中,小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學習興趣顯著提高,創新能力得到激發,同時,“趣味性”教學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趣味性”教學應用于小學美術課堂中的實用方法
1.創新教學環境,課堂“移居別處”
現在,提到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大多數人的腦海中最先出現的應該是四四方方的教室,教師在三尺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認真聽、認真學,人們的思維形成定式,目光局限在室內教學。但是,教育往往源于生活,自然界中的一切美好事物都是學生學習的導師。因此,自然界也可以作為教學環境。教師應該放寬思路,對于某些課程適當地走出教室,讓學生去生活中、去自然界中親自感悟,去發現事物的奧秘,去感受大自然的韻味。教師要試著創新教學環境,為學生創建新穎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發現課堂學習的有趣之處。
例如,對于《走進大自然》這節課,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使用顏料、毛筆、油畫棒。在這一前提下,教師針對本節課教學內容的特點,讓學生了解自然界的事物,了解每個事物的特點,而這些靠教師單方面地說無法教給學生,教師要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促進學生學習。
2.尊重學生特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同樣,小學生在美術學習方面的天賦也各有不同,就像教師讓學生觀察月亮,并說出月亮的特點,有的學生會覺得月亮像鐮刀,有的學生覺得像小船,還有的學生會覺得像燈籠。因此,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不要將自身的思想和觀點強加給學生,而是讓學生開闊思路。對于學生的不足之處,教師要積極引導,對于學生的特別之處加以培養,使每個學生都可以找到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教師切勿抓住學生的不足之處嚴肅批評,這樣學生會逐漸失去學習興趣。而對于學生的特別之處,教師不應該以自己的觀點主觀臆斷,因為這樣會嚴重扼殺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生的發展受到限制。教師需要明白,小學生的思維方式比較特別,其思維不像大人一樣已成固定模式,所以,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特點,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例如,在教學《春天的色彩》時,每個學生看到的春景是不一樣的。提到春天,人們會覺得春意盎然,想到一片綠色,但是教師應該明白,春天的意境在每個人的思想中是不相同的,小學生眼中的春景也許更加絢麗。教師不應該嚴格限制學生,讓學生只圍繞春天的一切都是綠色的展開繪畫,而是應該讓學生發揮創造力,使課堂具有“趣味性”。
3.合理安排教學進程,發揮教師榜樣作用
無論哪一門課程,教師均應提前做好充分準備,而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把握課堂時間,合理安排教學進程。小學生是比較活躍的群體,所以,教師應該在活躍課堂氛圍的前提下,抓好課堂紀律。而這便要求教師必須提前備課,對于課堂中所涉及的問題做好充分準備。
例如,在教學《水墨情趣》時,教師應把握住“情趣”二字。小學生對水墨畫比較陌生,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先做示范,針對某一方面的特點給予學生暗示,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活躍與發散,從而使小學美術課堂更加高效。
美術課堂是否充滿“趣味性”,對于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十分重要,教師的合理引導,可以使學生的創造力得到良好的發展。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特點,激發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促使小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陳巍.淺析如何提高小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J].小學教學研究,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