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剛
摘要翻轉課堂顛覆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將學習的主動權從教室讓渡給了學生,同時全新的教學設計為課堂教學提供了寶貴時間,讓學習變得更加靈活、便捷,提高了學生參與度。本文總結了翻轉課堂的四個關注點,即師生角色轉換、微課設計、時間分配和課堂設計,基于翻轉課堂理念探索了“統計學”教學設計,提出適合學生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需要合理安排課前、課上和課后教學活動,通過調查驗證了教學設計的有效性。
關鍵詞翻轉課堂 微課 教學設計
引言
碎片化、微型化、按需化等新的學習需求催生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出現。翻轉課堂是利用互聯網、移動通訊等信息化技術,通過重新規劃教學內容、教學實踐和教學活動,實現學生自主性學習和按需學習,實現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的教學方式。目前,己成為中外學者進行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眾多學者的研究和實踐表明:基于翻轉課堂理念實施的全方位教學模式對學生的教學效果起到了正向激勵作用。
國內外諸多高校(如楊百翰大學、西雅圖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陜西師范大學等)陸續搭建了在線教育平臺,開展了翻轉課堂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提供了寶貴經驗和成功案例。
然而,目前的翻轉課堂研究大多集中于教學理念、教學策略、教學設計和典型問題等方面,忽視了課下知識傳遞和知識引導的過程設計。對于翻轉課堂的教學實施而言,課前、課上和課后三方面教學活動的精心設計與有效銜接才是提高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因此,本文在對比國內翻轉課堂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民族地區民族院校學生特點,探索了適合我校學生情況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并以“統計學”課程為例,通過實地調查驗證了教學設計的有效性,為其他高校設計翻轉課堂教學提供了借鑒。
1翻轉課堂的發展
Bergmann和Sams在2007年為解決生病學生進度缺失問題,提供了錄制好的課程視頻供學生課下學習。運行一段時間后,他們發現學生課下觀看教學視頻可以節省寶貴的課堂時間,教師從而能為存在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更多協助,教學效果很好,這可以看做是翻轉課堂的一個起點。2007年,Khan創立了一個用教學視頻講解各學科教學內容的網站,網站除了能觀看教學視頻之外,還能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困難、問題進行及時反饋,而且提供了在線聯系、自我評估、學習進度追蹤等學習工具。2009年將該網站更名為“可汗學院”,一年后的大筆風險投資的注入使得可汗學院影響力越來越廣泛。2011年,Khan在TED上所做的《用視頻重新創造教育》中提出翻轉課堂是將傳統的“教師課堂講,學生課下練習”的教學模式轉變為“課前看視頻、課堂教師引導、課后問題拓展”形式,由于正好與傳統教學模式相反故稱為翻轉課堂。2011年出現的MOOCs,即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又一次改變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MOOCs動輒成百上千的人進行學習雖然提高了互動性,但同時也打擊了不同學習背景學習的興趣,教師面對很多學生時無法及時解惑,教學中不能照顧千差萬別的不同進度的學生致使MOOCs學習的通過率很低,能夠完全堅持到最后一課并完成教學要求的學生一般不超過10%,有的甚至低于1%。因此,大多教師上課時大多不會采用MOOCs教學模式。
近年來,移動通訊技術的發展使得隨時隨地學習和個性化學習成為可能,學生獲取知識途徑的改變和學習資源的便利性給教師教學帶來了挑戰。傳統課堂教學一節課知識容量過大、教學重難點不突出、學習時間自主性不強、師生問的課上課下及時溝通交流等存在缺陷,單純依靠課前預習、課堂講授、課后作業、期末測驗主導的傳統教學方式己不能滿足班級學生“按需定制”的學習需求,因此,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嘗試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模式改革。
2翻轉課堂的關注點
翻轉課堂將教學分成課前、課上和課后三部分,課前學生觀看教師發布的微課提前預習、學習,課上教師則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通過問題、實際案例等引導學生思考,幫助學生主動學習,課后完成教師給定的拓展問題加深課堂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翻轉課堂讓學生的學習更加靈活、主動,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并且教學在課上不用講反復講課上的一些知識點,節省的時間有利于和更多學生交流,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指導。
翻轉課堂也不僅僅是將教學結構反過來,從某種意義上來看,翻轉課堂顛覆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翻轉之后教師和學生的角色互換,教師要逐步變為學習過程的引導者,要變成“觀眾”看學生如何學習,而學生則要變成學習過程的參與者,變成“主演”自主學習。當然,不同學科、不同課程和不同師生特點翻轉課堂的形式可能多種多樣,但基本理念卻大致相同。作者認為有效的翻轉課堂設計應關注以下幾個重要方面:師生角色轉換、翻轉課堂前的微課設計、翻轉課堂的時間分配、翻轉課堂的課堂設計。
2.1師生角色轉換
轉課堂使得教師從傳統課堂中的知識傳授者變成了學習的引導者,這意味著教師是學習的推動者,而不再是知識交互和應用的中心。另外,學生除了可以觀看教師發布的視頻外,還可以從眾多資源中查找自己需要的學習資料,個性化的學習需求要求學生變為主動的學習者,學生控制學習時間、學習地點、學習內容和學習質量,學生可以反復觀看不懂的內容、多次與同學、教師交流,學生成為了學習過程的中心。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可以隨時向他們提供幫助。因此,教師稱為學生在眾多學習資源中快速、便捷找到學習資源和解答疑惑的“活教材”。伴隨著教師和學生身份的轉變,教師要運用新的教學策略在實際的參與活動中通過完成真實的任務來建構知識,通過對教學活動的設計來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在學生主動學習完一部分內容后,教師要定期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給予及時反饋,使學生清楚自己的學習狀態,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2.2翻轉課堂前的微課設計
微課是翻轉課堂教學中重要組成部分,微課內容的優劣將決定課前的知識獲取效果,關系著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能否順利實現,并影響著最終的教學效果評價。微課內容要從教學目標、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中分析和提煉,根據教學需求制作符合學生背景的微課視頻。微課應以教師講授、演示的視頻為主,輔助以課件、案例、動畫素材、問題、作業等其他學習資源,還要有在線答疑、在線測試、在線調查和在線反饋等學習活動,為學生進行主動學習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學習環境,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狀況和存在問題,進而提供有針對性的輔導。一般來講,微課視頻應控制在10分鐘左右,超過15分鐘的內容可以嘗試分割為2節微課,教學難度要根據具體學生情況和教學內容由教師把握,完成一個微課學習的時間不應超過30分鐘。在學生看完微課視頻后要對視頻中的收獲和疑問進行記錄。同時為鞏固學習內容、發現學生疑惑,要求學生必須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前練習。課前練習題的數量和難易程度由任課教師把握。另外,教師要通過網絡交流工具及時和學生溝通,了解學生收獲與疑惑,協助解決問題。
在微課視頻的錄制中常存在一些不當的做法,比如將“微視頻傳導網絡上”當成了微課的全部,有的教師為了節省時間直接將整堂課錄制成大視頻,然后分解成小視頻,上傳到網絡就變成了所謂的微課。這種方式下的視頻信息雜亂無章,學生學習中很難找到清晰的邏輯主線,不能實現按需學習的目的,幾乎只能按照視頻順序一節一節學習,視頻達到了“微小”,但卻沒有達成教學需要。并且這種視頻缺乏師生互動,干擾信息太多,學生學習中無法形成思考,忽視了微課學習中的個性化和按需學習目的,存在一定局限。
2.3翻轉課堂時間分配
微課視頻的使用減少了教師課上的講授時間,從而為學生留出了更多的學習時間。一般而言,課堂教學設計應該基于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和實際問題,能夠讓學生在交互協作中完成學習任務。并且,節省的時間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另一方面可以在課堂上實現更多交互性。根據教師的幫助、答疑和評價,學生將更加客觀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學習進度。翻轉課堂通過加大學生課前自主預習時間和課上引導時間,并通過課后問題拓展等一系列手段提升學生的成績。總之,翻轉課堂的設計必須有利于提高和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高效的課堂時間利用率是關鍵。
2.4翻轉課堂的課堂設計
教師在設計翻轉課堂活動時應充分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完成對當前所學知識的內化。
首先要提出問題。教師根據課程內容、教學視頻、課前練習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有發現價值的問題供學生選擇。在此期間,教師提供指導,并且根據問題對學生分組,由學生分組協作的方式解決問題。由于學生是學習的主角,注重個性化學習,應該要求學生能夠通過教學指導和技術工具進行自我組織的探究性學習。在翻轉課堂中教師施引導者,幫助學生制訂學習計劃,教會學生使用學習工具。其次是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是學習者應該具備的重要素質,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教師不可能代替,翻轉課堂也不可能代替。教師只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掌握知識。”在翻轉課堂的課堂設計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從開始時選擇性指導逐漸轉至為學生的獨立探究學習方面,把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整個課堂設計中,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第三是協作學習。在翻轉課堂的交互性活動中,教師需要隨時捕捉學生動態并及時加以指導。可以通過討論組等形式展開,要求學生與同伴交流,驗證自己想法,集思廣益提供解決問題的途徑。第四是成果匯報交流。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交流后,完成的成果需要在課堂上匯報,展示作品并分享成果制作經驗。交流形式可采用展覽、報告、辯論、比賽等。其他小組在匯報完成后提出建議,進行評價。最后是反饋評價。翻轉課堂中的評價體制非常重要,評價主體應該由教師、組內、組問等共同完成。翻轉課堂不但要注重對學習結果的評價,還要通過在線平臺對學習的過程進行評價,評價內容課前微課、課上各流程、課后拓展問題等方面。
3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實踐
為驗證翻轉課堂教學設計是否對教學效果有顯著影響,本文以“統計學”課程中的10個知識點為例,考慮到民族院校學生的特點,制作了適合學生背景的微課視頻,采用了翻轉課堂教學實踐。本次實踐的班級是2014級統計學專業兩個班,1班人數41人,選取1班學生進行微課與翻轉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實踐設計和第三節中相同),2班人數43人,選取2班為對照組,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在學習完10次課程后,進行了平時測試。
兩個班級的平時測試成績見圖1。從圖1中不難發現,1班學生的成績整體上比2班高,最高分相差不大,但最低分有顯著不同,采用了微課和翻轉課堂的1班同學最低分比2班高出39分,平均成績差也有7.9分,從箱線圖盒子的寬度來看,1班同學成績更加集中,標準差比2班少了近4.分,這也表明微課和翻轉課堂的學習對學生的教學效果影響顯著。
另外,由于1班同學采取了線上和線下學習方式,學習時間比2班同學多,這也表明教學方式的改變和課下付出足夠的學習時間對取得優良學習成績有正向激勵作用。對學生的學習時間調查表明,1班學生課下學習微課的時間的中位數在30分鐘,最早完成微課學習的10%學生比最遲完成微課學習的10%學生的學習時間少了近10分鐘,不難發現,不同學生在學習中耗費時間有顯著差異。個別學生反復觀看微課視頻的次數甚至達到7次1
4結論
本文介紹了翻轉課堂發展歷程,系統總結了翻轉課堂的關注點,基于翻轉課堂理念探索了“統計學”教學設計,提出適合學生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需要合理安排課前、課上和課后教學活動,通過調查驗證了教學設計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