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菲
【摘 要】本文論述微課模式下高中語文教學個性設計策略,認為教師應充分利用微課教學的優勢,通過融合情境教學以營造學習氛圍、直擊教學主題以品讀文本內容、引導學生思考以促進知識轉化、開展實踐交流以實現思維互動的微課教學模式實現個性化教學。
【關鍵詞】高中語文 微課模式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6B-0048-02
隨著教育理念的革新,微課模式逐漸融入教學活動中。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微課模式具有直觀性、針對性強的特點。在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的啟發下,教師可以將其運用到高中語文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最終實現個性化教學。
所謂微課模式,就是以現代技術為媒介,對某個知識點進行講解。微課模式能夠感染學生情緒,給學生帶來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對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有較大幫助。教師要充分利用微課模式的優勢,將其融入高中語文教學設計中。這樣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幫助學生深度把握文本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一、融合情境教學,營造學習氛圍
對一堂課而言,導入環節十分重要,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過去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導入方式較為單一,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率自然不高。微課模式猶如一股清泉,為高中語文教學注入了活力,激活了語文課堂教學。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活動是微課模式的重要特征。這使微課導入方式突破了傳統教學導入方式的束縛,學生在多媒體的引導下激發了學習興趣,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動設計需要關注的因素很多,但必須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因此教師要借助多媒體,通過播放視頻、展示圖片以及文本相關資料的方式,創設教學情境。
例如,在學習《離騷》時,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在大屏幕上播放演員扮演的屈原投江的視頻資料導入新課,讓學生觀看并感受屈原滿腹的悲憤、絕望,同時逐漸進入學習狀態。緊接著,教師介紹屈原的生平,學生在聽講中了解屈原。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習氣氛被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好奇心被點燃。有的學生看完視頻后,動情地說:“屈原是一個真正的愛國之士,即使在遭受排擠、誣陷時,仍然心念國家,真是讓人敬佩!”教師順勢說道:“在那樣的環境中,屈原的內心是無奈的,滿腔報國熱情不但無法施展,還遭到奸佞的誣陷、誹謗,所以他只能借助詩歌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果你是屈原,身處亂世,你會用什么樣的感情朗讀這首詩歌?”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情感就已被點燃,再加上教師的語言渲染,很快進入了學習狀態,滿含深情地朗讀課文。
利用多媒體技術導入新課的方法多種多樣,既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相關背景資料導入,也可以播放相關視頻資料導入,具體導入方式要根據語文文本內容進行選擇。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導入課堂,學生獲得了直觀感受,更愿意主動參與到文本學習中。
二、直擊教學主題,品讀文本內容
微課時間較短,一般只有十幾分鐘,因此教師必須準確迅速地切入主題,才能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化。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既有古文教學、散文教學,又有詩歌教學、小說教學。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品讀文本內容、推動學生情感發展是所有語文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一些教師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往往弄錯教學重點,如導語設計較復雜、教學主題展示不及時。這樣很容易導致學生對學習目標認知不清、學習效率低下,嚴重阻礙了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因此教師要革新傳統教學觀念,利用微課模式的教學特點,用簡潔的語言直接點明教學主題,讓學生做到有的放矢。
例如,在學習《我有一個夢想》時,教師可以直接點題導入新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馬丁·路德·金也不例外。在黑人遭受歧視的國家,他又有什么樣的夢想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馬丁·路德·金的夢想。”在教師的主題引導中,學生的好奇心被激活,急切地想閱讀課文,了解作者的夢想。學生好奇地問道:“馬丁·路德·金會有什么樣的夢想呢?是為自己還是為別人?我特別想知道。老師,我們快點閱讀課文內容吧。”還有的學生說:“我知道美國既有白種人,也有黑種人,黑種人在美國長期受到歧視,他們的正當權益無法得到保障,所以我認為馬丁·路德·金一定是呼吁人們平等看待黑種人。”學生帶著疑問開始閱讀課文,學習興趣被激發了出來。
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在引入教學主題方面進行多種嘗試,要抓住文本中的關鍵知識點,迅速準確地切入文本主題。這樣學生在上課伊始就能準確把握課堂學習主題,對學生主動閱讀文本、探究文本知識有很大幫助。
三、引導學生思考,促進知識轉化
在教學中引入微課教學模式,就是要借鑒微課短小精簡的特點。語文教學中,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促進學生知識的轉化,實現高效課堂,就必須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高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日趨成熟,對文本內容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但教師的引導依然很關鍵。很多時候,學生的思考依然停留在表面。語文是一門專業性、綜合性極強的學科,許多故事背后都蘊含著深刻的內涵,文本內容也具有很強的教育性。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適時引導、適度點撥。
例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這篇課文時,教師播放了電視劇《紅樓夢》中相對應的片段導入新課,引導學生觀察人物,并邊觀察邊記錄。同時在觀看電視劇片段之前,教師提出要求:“在觀看的過程中注意觀察王熙鳳的動作、語言和神態,進而揣摩人物的心理,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觀看結束后,學生回答了自己的觀察結果。有的學生說道:“還未見到王熙鳳的人,就聽見她的聲音了,先是夸贊了林黛玉一番,然后又安慰老祖宗,言語間,我覺得她是個能說會道的人。”分析完人物形象后,教師繼續引導:“除了人物形象,從視頻片段中你還有哪些發現和疑問?”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踴躍地提出疑問:“王熙鳳這樣一個能說會道又圓滑的人,怎么就經營不好自己的婚姻呢?最后她的下場很慘,她為什么會是這樣的下場?”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深入思考,從根源上尋找王熙鳳悲慘命運的原因。
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文本,可以幫助學生挖掘文本內容背后的故事,促使學生形成系統認知,拓展學生知識體系。在引導點撥時,教師可以選取其中一個點進行拓展延伸,如在分析人物形象時,可以從語言方面進行引導,深入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
四、開展實踐交流,實現思維互動
將微課引入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激活學生思維、拓展學生視野。為了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教師要在學習文本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豐富學生的見聞,開展實踐活動、交流活動,讓學生在交流中實現思維互動。如高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名人故事,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亦可以對文本內容進行改編。實踐過后,學生盡情交流、暢所欲言。在交流中,課本中的人物形象會變得更加鮮活,文本內容也會更加真實地呈現出來。
例如,在學習曹禺的話劇《雷雨》時,教師通過介紹作者的基本情況導入新課。在學習完文本知識后,教師讓學生選擇角色,上臺表演:“話劇是以對話為主要形式的舞臺表演,通過對話我們能夠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個性,《雷雨》中的人物各具特色,大家如果能在舞臺上進行話劇表演,定能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把握文本內容。”學生之后分角色上臺表演。表演結束后,教師讓其他學生對角色進行評價,學生踴躍發言。有的學生說:“扮演周樸園的人簡直把人物演活了,從表演者的身上我深切地體會到周樸園的自私、無情、虛偽、專制,他的一顰一笑都展現出他扭曲的人格。”扮演周樸園的學生說:“我還沒有完全將周樸園的性格特點表現出來,作為新時期的資本家,他具有多面性,我還要繼續努力、揣摩他的心理、感知他的思想。”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不但要綜合考慮影響教學活動的各種因素,還要借鑒微課模式特色,對教學過程開展個性化設計,滿足不同學生需求,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
總之,微課模式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在時空上的限制,為教學過程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通過教學情境融合、教學主題展示、引導學生思考、開展實踐交流活動等方式,凸顯教學設計的獨特性和個性化。基于微課模式的教學設計,定能夠夯實語文知識積累,實現學生思維互動。
【參考文獻】
[1]劉 彥.微課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戲劇之家,2015(7)
[2]黃婷婷.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文學教育(下),2016(9)
[3]宋秀婷.對高中語文微課教學高質生成的探討[J].學周刊,2016(13)
(責編 郝 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