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時期的環境下,教育事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在高中的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的時間越來越不夠用,所以,如果提升高中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改善學生的思維品質已經成為當前教學從業者面臨的重要挑戰,對此,教師要依照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經驗,尤其是數學教師,要充分的利用變式教學,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本文主要從變式教學概況及原則角度出發,通過案例詳細闡述了變式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最后對變式教學進行了反思分析,從而為思維在“變式教學”的激發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 變式教學 思維品質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1-0134-01
在高中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多數學老師常常認為課堂的教學時間越來越不夠用,特別是對于一些基礎差的學生,需要講解大量的題型,但是實際的教學中僅僅只能講解幾個,同時,很多學生對相似的題型很難建立有效的聯系,造成難以有效的進行解題,因此,怎樣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已經成為高中數學老師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變式教學概況及原則分析
(一)變式教學概況分析
瑞士有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層曾創造出了認識論,主要內容是指,通過認知來激發原有的認知結構,然后在從兩方面進行認知的發展,一方面是認知的同化,通過不斷的擴充延伸,逐漸朝著新的認知結構發展,另外一方面是認知的沖突,通過調整改組,不斷朝著新的認知結構發展。通過皮亞杰的理論能夠看出,學生需要通過同化和順應兩種方式來構建新的認知結構,利用新的知識和認知來對之前的認知結構進行延伸和改組,從而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系統。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對一些問題進行講解時,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來進行講解,利用不同的變換方式來提升教學質量,但是如何對問題進行變換,什么情況下進行變化,通過變換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沒有幫助都需要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變式教學自身具有一定的優勢特征,第一,能夠對數學知識進行有效的總結,有利于學生的思維的準確性培養。第二,能用不同的方法來解題,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第三,將一道題進行不同的變式,促進學生思維靈活性的培養。第四,多種題一種解法,能夠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第五,通過設計和猜想來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能力。
(二)變式教學原則分析
針對變式教學要依照相關的原則來實施,第一,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學生的認知能力處在不斷的提升過程中,因此,在實施便是教學的過程中,要依照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來由低到高的進行,從而逐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第二,思維啟迪原則,實施變式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和改善學生的思維品質,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要設計相應的問題情景,在情景中融入教學問題,同時保障問題的難易水平處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發現問題,進而有效的分析問題,最后在解決問題。第三,探索創新原則,數學教師要依照教材不斷的發掘新的教學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幫助學生培養自身的思維能力。
二、思維在變式教學中的激發分析
在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變式教學模式,依照相關的原則來幫助學生掌握變式學習的方法,從而激發自身的思維能力。
(一)平面解析幾何教學的應用分析
第一,學生在高二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平面解析幾何是重要的教學內容,以下例題具有變式教學的條件,原題:求曲線y2=-4-2x上與原點距離最近的坐標?如圖1所示。
首先要將所求的坐標點進行假設,設其為P(x,y),那么OP=,通過換算得出2-5(x≤-2),如果x等于-2,則OP兩點的距離最小是2,這使得y等于2,所以點(-2,0)就是最后要求的坐標值。圖中拋物線的頂點就是要求的坐標點。
第二,用變式教學的方式來對其進行探究,變式一,求曲線y2=4-2x上與原點距離最近的坐標點。在解題時首先要假設坐標點為P(x,y),通過公式的代入能夠得出OP=,經過換算最后得出(x≤2),如果x=1,則OP兩點之間的距離為,得出y=±,由此可以得出坐標點為(1,±)。如圖2所示。
該點并不是拋物線的頂點,所以有的學生可能會認為所求的點就是拋物線的頂點,該變式與原題在解題方式上比較相似,但是能夠看出其難度有所提升,如果學生能夠認真的進行分析和辨析,可以對該問題的實質進行有效的了解和掌握,從而激發自身的思維能力。
三、變式教學的反思分析
第一,利用變式教學能夠促進高中數學教學的效率,在實際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尤其是高三的教學,因為面臨高考造成時間非常緊迫,所以要學習和復習很多的內容,所以要充分的利用變式教學,在短時間內能夠對一系列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析,從而保障課堂的教學效率。第二,通過變式教學能夠幫助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學生與學生之間在不同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面對一樣的例題,有的學生能夠很快的理解并解出,但是教學是面對所有的學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直接就向學生提出比較難的問題,但是利用變式教學,可以讓基礎不好的學生由易到難的來學習,這樣不僅符合學生的思維發展模式,同時也可以讓基礎較好的學生進一步的訓練其思維能力,從而保障所有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完善。第三,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不能為了變式而變式,一定要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要有效的應用變式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來對問題進行思考,從而理解數學知識概念的本質,靈活使用數學相關定理和公式,從而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幫助學生激發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而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鄭強.初中數學課堂科學的55個細節[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尹紅,等.初中數學教學案例專題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陳玲丹,漢族,大學本科,研究方向:高中數學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