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健銘
【摘要】史料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讓學生通過閱讀史料,分析和理解相關歷史問題和結論,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問題探究能力。文章分析了史料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作用,進而探討了其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運用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史料;中學歷史教學;運用策略
中學新課標倡導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注重探究式教學方式的運用。然而當前的中學歷史教學中,教師還是習慣采用漫灌式的教學方式。對于歷史這門特殊的課程來說,漫灌式的教學方式顯得課堂單調乏味,學生不可能完全靜下心來進入課程,常常會出現人在課堂而心不在課堂的情況,嚴重影響到中學歷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中學歷史教學中引入史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策略,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充分發揮學生探究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采用史料的方式有利于學生近距離感受歷史,更加深刻認識和理解歷史?,F在雖然很多教師也在采取新的教學方式,但是在歷史教學中還面臨諸多問題,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探討史料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一、史料的運用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著名歷史學家傅斯年說過:史學便是史料學。史料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作用是顯著的,史料是歷史學科的特點,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運用史料,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問題,從中自主建構知識,領悟學習方法,養成科學態度,發展史學能力。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何一門課程,只有先激發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才能夠使他們喜歡上這門課程。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爆F階段中學歷史教學中,教師通常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即知識灌輸并讓學生死記硬背。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教師主導式的教學方式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而史料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史料教學中許多有意義的故事和環環相扣的知識,還有許多有教育意義的電影電視,這些史料有利于引發學生的興趣,進而能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歷史教學不僅要讓學生了解歷史,而且更應該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人文精神。歷史是對過去社會發展歷程的記憶。眾多學生單純通過教材只是簡單地掌握了相關的歷史知識,而對歷史的發展歷程卻很難理清。單純的知識灌輸增加了學生理解的難度,很多中學教師只是讓學生死記硬背現有的結論,不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史料是歷史本來面貌在當前的映現,如果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引入史料,就能夠激活教材,幫助學生領悟結論,使學生對歷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認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探究能力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把學生培養成有思想的人,而不是讓學生簡單地記住一種答案或“權威”的解釋。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下,學生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他們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都受到制約,不利于培養問題探究能力。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引入史料,可以使學生通過史料分析相關的問題,并且對教材中的結論加以印證。史料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探究能力。
二、史料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應用的有效策略
史料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讓學生通過閱讀史料,分析和理解相關歷史問題和結論,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問題探究能力?;诖?,筆者提出了一些史料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應用的有效策略。
(一)充分利用歷史教材,合理選取史料
史料的選取不是隨意的,要有教育價值,并且要真實,符合歷史發展規律。中學歷史教材是歷史發展歷程的真實寫照,現行的中學歷史教材中包含了大量史料,這些史料都是比較經典的、有代表性的。因此,合理選取史料,教師需要結合教材,不僅要選取教材中已有的史料,而且還要結合教材內容選取恰當的課外史料進行補充,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內容。如果需要教師補充的史料,就需要教師精心選取史料,要結合教材甄別史料的價值,剔除那些不符合教材內容的史料。同時,教師還要善于利用多媒體,通過視頻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出來,這樣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教師要善于設問,采用問題導向
中學歷史教學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歷史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和問題探究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結合相關史料,善于設問,以問題的形式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不管是教材中已有的史料,還是教師自己選取的史料,歷史教師都應該善于根據相關內容設問,通過循序漸進、環環相扣的提問將學生吸引到歷史學習當中去,并且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教師設計的問題要適度,要有啟發性。問題導向的史料運用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來解決問題。
(三)史料要適時,適量,適度
適時,主要是指教師在采用史料時,要抓住時機,不能隨心所欲,想到哪里說到那里,要從教材出發,圍繞教學目標來選取史料和運用史料。適量,是指教師在選取史料時,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選取他們容易理解的史料。適度,是指史料選取必須與教材內容有關系,不能完全脫離教材隨便選取史料。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三、結語
史料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恰當的史料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和探究能力,有利于素質教育的普及和發展。中學歷史教師應當擺脫過去單純課堂漫灌式的教學方式,要結合教材,合理選取史料,設置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以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鄧珍芳.高中歷史史料教學探微[J].中學教學參考,2016(34):83.
[2]張煌罡.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史料教學研究[J].新課程(中),2016(03):204.
[3]陶娟.史料教學與高中歷史教學效益依存度的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5(08).
[4]李傳緒.新課改形勢下高中歷史史料教學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 2015(13):232-233.
[5]石秋蘭,孫平.新課改形勢下高中歷史史料教學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23):173.
[6]李稚勇.論史料教學的價值——兼論中學歷史教學發展趨勢[J].課程·教材·教法,2006(09):61-6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