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蒲魁
【關鍵詞】 歷史教學;愛國情感;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17—0068—01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知識、能力和思想的全面發展,教學目標中也不僅僅只是全面構建學習方法、過程、技能、知識,還需要正確地引導學生的價值觀、意識以及情感。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并加強對這一培養路徑的研究與分析,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進步,提升其綜合素質。
一、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正確引導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為了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首先需要教師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積極、正確地引導學生。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學生能夠對我國的歷史發展有更加多元或者深入的認識,同時也能夠更加全面地體驗其中的各種情感。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分組討論、探究教學或者是對比教學的方式來正確引導。其中,在分組討論、探究教學方法應用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研究和探索,對相關歷史發展的認知、心理感知等方面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優化轉換,進而樹立正確的愛國情感;在對比教學方式應用的過程中,主要是針對我國與其他國家歷史進行比較教學,在這種差異化的比較中,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進而生成愛國情感。
二、注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層滲透,充分地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1.加大中國傳統歷史文化價值滲透的力度。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通過對相關歷史文化價值的滲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在教學中,一方面,教師應加強中國傳統歷史文化與教學內容的結合,著重分析我國的歷史文化對當今社會及世界發展帶來的影響,這樣,會激發學生的自豪感,使學生對中國文化更為自信,另一方面,將歷史文化中所包含、所表達出來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全部體現出來,引導學生深入地重新認識我國的歷史文化以及發展,這樣才能夠觸動學生的內心,使學生獲得情感體驗,自然也就能夠培養其愛國情感。
2.注重對中國歷史發展成就的大力宣傳。通過綜合考慮初中歷史教學目標和發展方向,筆者認為,當前教學的主要方向是加強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因此,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是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我國的歷史發展來說,取得了很多的偉大成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對這些成就的大力宣傳,能夠滿足學生對知識探究的欲望,同時,在油然而生的自豪感的推動下,學生的愛國情感自然而然地能夠得到培養。學生通過有效地抒發自己的愛國情懷,能夠形成正確、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也是讓廣大學生對我國歷史文化發展正確認識的主要途徑。
3.注重對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的挖掘。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愛國主義教育是亙古不變的主題,如,我國的傳統節日,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是對中華民族思想精華和文化血脈的傳承,是維系社會團結、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的精神紐帶。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傳統節日文化內涵深入挖掘,強化對學生高尚情操、人文素養及愛國情懷的培養。
三、注重對教學內容價值的深入挖掘,引導學生正確生成愛國主義情感
1.重視學生的心靈體驗。為了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教師還需要注重學生自身的心靈體驗,引導學生感受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學生會更加自豪,進而產生積極的愛國情感。
2.注重對教學內容的拓展。在初中歷史教材中,其中最主要的部分都是對我國歷史文化的介紹,除此之外也介紹了同時期國外的相關歷史文化。在教學中,教師應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取舍,有針對性地對重要的內容進行適當的拓展,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也有助于強化其愛國情感,對學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
總之,為了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愛國情感的培養,教師應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正確引導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注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層滲透,充分地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注重對教學內容價值的深入挖掘,引導學生正確生成愛國主義情感。這對學生健康個性和美好情懷的發展與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能夠加快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編輯:孟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