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之 張華豐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類活動對環境的破壞不斷加劇。特別是水利系統對生態環境系統有著非常大的影響,為了實現人類和環境的和諧發展,需要在水利工程設計中引入生態理念,實現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的平衡發展。
【關鍵詞】水利工程;生態理念;生態系統
1、生態水利設計理念概述
根據目前水利工程環境的破壞程度,革新生態水利設計理念是治理河道工程問題的首要任務,這將充分體現生態發展的工程理念。改變傳統的治理觀念是現代城市河道治理方案中的重要內容,通過對生態水利河道的實地考察和分析研究,生態水利的設計新理念便應運而生。
1)生態水利設計理念的提出推動了生態水利工程的可持
續發展,其具有較強的綜合性。生態水利設計理念已經貫穿于整個城市水系治理工程中,重在提高城市水系質量和工程生態效益。生態水利設計理念一方面可以在安全、生態的原則下指導河道治理工作,實現規范性的工程設計;另一方面利于城市河道正常作用的發揮,實現功能性和生態性的城市河道治理。
2)生態水利新理念是文化理念、功能理念、生態理念、以人為本理念等的集中體現,其已經廣泛應用于河道治理工程。周邊水文環境的協調發展是生態水利設計理念的核心內容,根據相關的工程配置系統,設置合理科學的河道,使得工程設計和生態能夠協調、穩定地發展。居民環境需求和工程需求結合發展是以人為本理念的集中體現,提高生態效益,注重城市河道功能的完善,以達到為民造福的最終目的。生態可持續發展是生態水利設計的根本出發點,工程設計階段,要構建完善的水利設施和水利體制。健全的工程設計體制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效益和景觀效益,還可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3)根據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新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應用現狀,可以將多重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應用工作落到實處,一方面可以指導河道治理工程的進行,另一方面可以賦予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新的內涵。
2、生態水利工程設計考慮原則
2.1 工程安全性和經濟性原則
工程建設過程中一定要保證結構滿足工程設施的安全性,即為符合水文學和工程力學的嚴格規定,不能在安全上有一點馬虎,讓工程保證安全和穩定,同時一定要禁得起時間的考驗。要充分考慮河流中的泥沙能否隨著時間的變遷而轉移,河道兩岸能否被侵蝕,河道岸坡能否被不斷沖刷等,用動態視角去探討河流的走勢變化,最好是能用最少的錢干出最結實穩定的工程,同時又要不能夠破壞生態圈。
2.2 生態系統自設計、自我恢復原則
生態系統自身的自我組織功能集中體現在生態系統能夠自我調節,自我復制,自我持續。自組織的機理在嚴峻的生態環境中卻是物競天擇的體現。也可以說,有些本身就能與大自然友好相處的物種,也一定能在嚴峻的自然環境中得到良好的適應與改變。它就會很好地生存下來。借鑒自設計理論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如何更好地結合利用本地原住物種,同時警戒外來物種的大肆侵入。
2.3 反饋調整式設計原則
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的基本設計原則在于它定向模仿整個已經存在的河流生態系統。最終,通過整個工程的建造,實現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優良生態系統。若整個工程建設能夠按照較為科學的方案進行,那么,一個新的人工制造的生態更迭系統就此誕生。在整個河流運動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日常監測。監測是否成功就意味我們能否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長期堅持生物觀測和水文觀測,并建立一個完整科學的河流評估系統,讓它為我們日后的河流生態建設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持,讓生態水利設計更加科學化,持續化。
3、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完善措施
3.1 做好技術規范
為了能更好的發展和完善生態水利工程,首先應當重視起生態水利工程設計中的標準規范建設。在進行工程的設計過程中將當中的重要數據和內容進行明確的規定,并在設計完成后進行嚴密的檢查和審核,從而保證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能達到規定的標準,為工程的日后建設提供可靠的保證。在制定技術規范和設計標準的過程中應當注意,一定要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出真正符合我國實際需要的標準規范。此外,還應當編制出針對性強,操作性強的工程設計范本,以此來為日后的工作開展提供參考意見和知道,促進我國的生態水利工程設計能不斷的向前發展。
3.2 提升設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為了能滿足其在人才方面的需求,當前還需要積極的在工程設計工作崗位中進行二次教育,促使那些原本就有著豐富經驗的設計工作人員能在教育環境下得到提升,切實的了解到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得到自我的完善和發展。此外,在實際的設計工作中,技術人員一定要充分的利用好生態環保的材料,促使我國的生態水利工程建設能全面的實現,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3.3 正確處理生態水利工程與水利工程之間的矛盾
面對生態水利工程與傳統水利工程之間的矛盾,當前一定要積極的采取措施對此進行磨合和改善。一方面要正確的處理防洪、蓄水和灌溉等基本功能,另一方面也要在設計的過程中全面的考慮到當地的水文特征和地理條件,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設計,從而實現生態和基本功能全面結合的目的。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還應當主義,生態水利工程與其他的工程之前不同,當中有著較大的用水量,并且會因為季節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因此作為設計人員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到季節變化的因素,從全面的角度來進行設計分析才能真正的促使生態環境與水利工程可持續發展之前得到真正的協調。
結束語
生態水利工程的建設與我國的未來可持續發展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更是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發展的關鍵內容。因此,在進行生態水利工程建設中一定要對設計工作加以重視。不僅要發揮出水利工程的經濟效益,更要努力的凸顯出社會效益和環保性能。只有達到了全面的發展,才能真正的為國家的水利工程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吳晨.水利工程景觀化設計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6.
[2]李慧.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問題的探討[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6,01:25-26.
[3]孫巍,劉明君.生態水利工程設計面臨的問題與相關理論探討[J].吉林水利,2016,02:4-6+56.
[4]李颯,劉曉平.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方面的基本原則研究[J].低碳世界,2016,06: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