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寶++劉輝
【摘 要】本文以高中數學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為例,分析目前高中生問題意識薄弱的原因,并就如何在教學設計中培養高中生問題意識的設問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翻轉課堂 教學設計 高中數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8B-0068-02
翻轉課堂的實施過程中要求學生在很大程度上進行自主學習,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進行思考和提問,這就要求教師在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中,處處體現問題引領的作用,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因此在問題設計時,教師要注意問題的情境化、層次化。
一、翻轉課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翻轉課堂源自美國,引進中國不過四五年時間,但卻引起了教育研究者的廣泛關注。翻轉課堂是將知識傳授與知識內化進行顛倒安排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它將傳統教學模式發生翻轉,即將“教師先教,學生隨后進行鞏固”的被動學習方式轉變為“學生先行學習,教師隨后進行解答”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實施的重心在于學生的自學與探究,這就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和深入思考的機會。我們知道,問題是學習的開端,也是學習的動力。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很少有時間進行思考,所以導致學生的問題意識比較淡薄。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進行自主學習,這給教師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教師可以借助導學案的引導,輔助學生進行提問以及問題的解答,從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翻轉課堂的實施過程中,學生可以對自己的疑點進行提問,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討論和作答,無形中提升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交流表達能力,同時也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學生問題意識淡薄的原因分析
學生問題意識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受學生的性格的影響,也受學習風氣和氛圍的影響,以及考核評價制度的導引等因素,但最直接的還是受教學模式的影響。研究表明,學生的問題意識與他們原有的知識經驗有很大聯系,基礎知識牢固的、學習目的明確的,其問題意識就強些。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照搬教科書或者教輔資料上面的問題,而忽視學生的學情,這樣的問題是否有效,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而且在傳統學習中,由于教學模式等條件的限制,教師很難全面照顧到每一個學習個體,所以幾乎不會針對不同水平的個體設置不同難度的問題,這使得所謂的問題只是教師想當然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可能只對一少部分學生產生作用。而翻轉課堂學習模式下,分層學習和個性化學習變為常態,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需要根據自己的水平并結合教師的指導選擇性地進行學習,這樣的學習更符合自己的水平也更有效,在此背景下教師提出的問題才會對該學生產生更強的作用,也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因此,翻轉課堂要求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設置不同難度的問題,以適應不同學生發展的需求。
三、翻轉課堂教學設計中的設問策略
(一)問題設置應具有層次性
學生的基礎和認知水平以及接受知識的能力是有差異的。教師設置的一個問題可能對一部分學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可能對于有的學生來說這個問題過于簡單,而對于有的學生來說,這個問題可能太難,連對問題本身理解也比較困難,思考起來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如果忽略學生的認知水平而設置問題,問題的有效性會大打折扣。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發展水平,將問題盡量細化,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水平的問題,也可以統一設置 ABC 三個層次的問題,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比如針對一般水平的學生可以設置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類的問題,而對于水平較高的學生,可以適當設置綜合性問題或探究性問題。當然更好一點的辦法是對問題進行分解,比如將一個問題分解為三個問題,前兩個問題是用來構建基礎知識和過度知識的,層次較高的學生可以直接回答最后一個問題,層次較低的同學可以由簡到難、步步遞進,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二)問題設置情境化
在翻轉課堂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是讓學生根據問題引領最終達到學習目標,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相當重要。好的情境能讓學生置身其中,感覺到有一種學好數學的緊迫感。當然,不同的課型、不同性質的知識,所需要的情境不同。比如在新內容的引入中,教師可以以概念解讀和辨析的問題情境為主,而對應用性內容,比如函數的應用,教師可以假設一個現實中的問題情境,比如以按揭買房為情境,將買房流程、銀行利率、房價、按揭方式等信息告知學生,讓學生深入情境解決問題,逐步設問,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結合已有知識解決問題,最終學會函數的應用。再比如在學習等比數列時,教師可以設置與等差數列類比的情境,讓學生將等比數列與等差數列的(下轉第74頁)(上接第68頁)概念、性質、公式等分別進行對比、區分,從而更深入地理解等比數列。又如在學習解三角形時,教師可以把學生帶到戶外,帶上必要的測量工具,以實物的高、距離等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拓展自己的思維,開放性地解決問題。
(三)問題設置在最近發展區
教師在設問時要注意研究學情,根據學生的認知程度創設問題,盡量將問題設置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這樣對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最有效。這就要求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并結合自己的經驗在教學設計中設置問題。學生自學時段的問題主要依賴教師的經驗,這要求教師做好教研工作,在問題中融入集體的智慧和經驗,而在課堂探討階段的問題則主要來自教師對學生自學情況的調查了解,通過與學生深入的交流以及通過查看學生的檢測情況進行分析,設置相應的問題。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教師應將其進行分解。比如對于函數概念的理解往往是難點,教師可以將函數的定義進行分解,讓學生逐字逐句進行理解,這樣難度會有所降低,更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
(四)問題具有開放性和探究性
問題設置應盡量避免簡單無效的提問,而好的問題往往應該具有開放性和探究性,這在知識的應用方面更加明顯。開放性問題與封閉性問題相比較,前者更能促進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更能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探究性問題則能促進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并形成嚴謹的學習態度,因此,教師在設置問題時應鼓勵和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法、多種思路來解決同一問題,從而充分鍛煉學生思維的活躍性。此外,還可以通過提出問題的變式,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深入掌握知識。比如在線性規劃的教學設計中,可以在學生學會基礎的直線型目標函數的線性規劃知識后,緊接著設置斜率型和距離型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然后再設置可行域或目標函數中含參數的問題鍛煉學生的分類討論意識。
問題是學習的開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解決問題的能力到發現問題的能力循序漸進地培養。特別是在初始階段,教師可以主要通過問題進行課堂和學習的引領,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達到了解知識、掌握方法的目的,從中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 黎,王海杰.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與管理,2015(18)
[2]劉 輝,康文彥.借助微課提升學生學會學習的核心素養[J].教育科學論壇,2016(20)
[3]韋敏鸞.問題式教學對培養中學生問題意識的研究與實踐[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7
[4]陳 榮,劉勝利.基于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教學設計[J].現代教育科學,2007(4)
(責編 韋 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