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彩霞
摘 要 教材是課堂教學的依據,教師首先要吃透教材,關注學生,因材施教,才能恰到好處的把教材內容融于教學之中。新的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注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讓每一個學生主動、活潑的發展。教師的教學重點不再是知識本身,而是如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成功、感受快樂。課堂上關注的不再是教師講的是否精彩,而是學生學的是否有趣,同時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學習。
關鍵詞 主動開發 引導 積極 喜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輔導者,引導和促進學生學會思考、學會自己尋找答案,快樂而輕松地學習。然而,每當我們走進教室,仍然會出現許多與新課標相違背的做法。如教師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不能積極有效的調控課堂,而學生也只是扮演了配合教師完成教案的角色。為了有效的上好課,教師無疑應當認真做好教學設計,以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
1制作優美的動畫課件,吸引學生主動學習
低年級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剛剛開始學習,語言表達能力差,理解能力也不夠。從對數學一無所知到能夠理解問題、能解答簡單的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一個相當大的跨越。因此,在教學中,就要選取典型性的有代表性的生活素材,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去引導學生。例如:我為學生制作了優美的課件動畫“小動物過冬”給學生提供練習解答實際問題的機會。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判斷分析能力,讓學生既觀看了優美的動畫,又學習了數學知識,何樂而不為呢?學生在觀看動畫的同時,教師適時推出數學問題:
(1)秋天到了,小動物要準備過冬的糧食。一只小松鼠撿到了15個大松子,7個小松子,一共撿到幾個松子?
(2)小松鼠想把這22 個松子搬進樹洞,不小心掉了3個,搬進樹洞幾個?
(3)小松鼠又到另一顆樹上采栗子,一次采到5個,采了4次,一共采到幾個?
(4)樹洞里的栗子藏滿了,松鼠又在樹根旁挖洞。大洞藏了16個栗子,小洞藏了4 個,大洞里的栗子比小洞里的例子多幾個?
(5)松鼠做完以后坐在樹上休息,看見遠遠跑來3 只兔子,他們來地里挖蘿卜。每只兔子挖5個,一共挖了幾個蘿卜?
(6)這時候天空飛來一群小鳥,30只落在樹上,6只落在地上。一共飛來幾只鳥?
(7)小鳥看見兔子正忙著,就說:“小兔子,你為什么這樣忙啊,快去玩吧!”說著飛走了30只,還剩幾只小鳥?
一會兒,下起雪來了 ,地上、樹上積滿了雪。小鳥見了雪,以為是面粉。它快活地說:“我們有這么多的面粉,可以做點心吃了。”說著就把雪做成餅。
(8)每只小鳥做4只,6只小鳥做幾只餅?
小動物把吃的東西都準備好了,好開心啊!它們跳啊、唱啊,好不熱鬧呀!這時候太陽公公聽見了從云端里出來了,看看下面鬧什么。于是,陽光普照大地,十分暖和。地上的雪都怎樣了?小鳥做到餅呢?還剩幾個?小鳥很難過。旁邊的松鼠和兔子說:“只有自己勞動,才會有吃不完的糧食!”這樣學生上完課還興趣盎然,意猶未盡。
在這樣寬松、愉悅的氣氛里學習,連平時不大愛說話、成績不好的學生,也搶著回答問題。
有時在教學中創設情境,就是為了揭示矛盾,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盡可能多的參與教學活動,為他們提供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體驗成功,感受快樂。如在教學“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時,以往的經驗就是學生常常誤認為分數的分母總比分子大,也就是分子小,分母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設計了這樣兩道題:
(1)把3個餅平均分給4個人吃,每人吃多少?怎么分?
這時候,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學習材料,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折一折、畫一畫,涂一涂,終于明確:“被除數作分子,除數作分母.”有了前面的鋪墊知識,然后直接讓學生口答:
(2)把3個餅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把3個餅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
把5個餅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教師再次發問:誰能把最后一題用圖畫出來?輔導學生做圖。在上述基礎上再得出“分數與除法關系“的結論,學生就不會質疑了。
2鼓勵學生克服困難,開心有效地學習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復雜的過程。作為教學對象的學生是一個活生生的個體,他們帶著自己的情感、意志、態度投入課堂學習。因此,對于教材的難點和重點應該如何突破,這就是教師應該要著力解決的問題。一堂好課,不在于它精彩不亂,不在于它準確無誤,而在于它是否真正讓孩子參加練習和實踐,通過觀察、體驗,在互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掌握新知和技能。如“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是教材的難點。我先從14-6(這是學生早已熟悉掌握的20以內退位減法)引進,然后鼓勵學生自己計算24-6、34-6、44-6、54-6等題。聰明的學生雖然能類推出得數,但單獨拿出一道題讓他們講出算理,學生就不好了。這時我鼓勵學生,啟發他們用學具來幫助我們想辦法:“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自己想出辦法,我們來比一比,看誰最聰明?”于是學生就用手中的小棒擺了起來,,還有的同學拿出了計數器,不一會,他們想出了許多算法:
(1)個位上4減6不夠,在30里面再減去2,就得28。
(2)個位上4減6 不夠,就在30里減去6得24,再加上個位上的4得28。
(3)個位上4減6不夠。在30里面拿出一個10,10減6,還剩4,再加上個位上原來的4等于8,得28。
(4)從30里面拿出一個10,與個位上的4合并得14,14-6得8,再與十位上原來的數合并,得28。
學生不管用哪種方法來計算,只要他們說的有道理,教師都予以肯定,這樣既鼓勵了算法多樣化的學生,又給只用一種方法算出的學生吃了一顆定心丸。同時強調第4種方法是筆算多位數退位減法的基礎,是必須要掌握的。然后再讓學生用這種方法算一算。
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學生消極被動的的學習局面,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學生才會感到學習也充滿樂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