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秀麗
摘要: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配合和拓展,拓展家庭教育的內涵,積極融入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是學校德育的延續和提高,能有效促進學生德育的發展。
關鍵詞:家庭教育;傳統文化;學生德育
家庭是青少年生命的搖籃,是人出生后接觸的第一個教育場所。父母是青少年無可選擇的第一人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礎,是青少年教育鏈中最重要的一環,是學生德育的第一堂課。通過家庭教育,不僅提高家長的素質,優化青少年成長的家庭教育環境,而且是構建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基石。
中華的傳統文化在歷史上起穩定家庭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積極作用,是敬親、養親、博愛、包容等思想的文化基礎,也是構成了人與人之間的關心、互助、友愛關系的思想基礎。因此,有效開展家庭傳統文化教育,是學校德育的延續和提高,能有效促進學生德育的發展。
一、制約傳統文化教育開展的因素
(一)過于偏重物質投入而忽視了精神支持
很多家長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出現了這樣的傾向:竭盡全力為孩子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認為雄厚的物質基礎才能給予孩子積極健康的教育環境,面對花樣繁多的培訓班和補習班,無論其是否符合孩子自身的特點,家長大多會竭力支持孩子參與其中,卻忽略了親子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在學習的高壓環境下極易導致子女情緒不安、壓力過大、創造力差、內向、自我封閉等心理狀態,偏離正常的健康成長軌道。
(二)重視智力教育,忽視道德教育
現有的教育制度和社會觀念影響下,大多數父母最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其次是身體健康,第三位才是道德品行,傳統的孝文化基本上被遺漏了。由此可見,在以智力教育為主題的家庭教育中,道德品質教育基本處于無足輕重的地位。
(三)家庭教育與學校主流教育沖突
學校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孝老敬親教育,而家長卻因急功近利及個人素質的制約而做出負面的表率作用,在不知不覺中成為破壞傳統美德、抵觸核心價值觀的“表率”。
(四)過分溺愛致使不良思想滋生
傳統道德的積極因素逐漸淡化,導致家庭德育內容的匱乏同時,獨生子女以及留守兒童這兩種人群的道德觀念尤為薄弱。父母的過分溺愛容易導致獨生子女滋長拜金、享樂思想以及自私自利的壞毛病。而留守兒童多數由祖父母輩的照顧,更無從對其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這就出現了家庭道德教育匱乏的現象。
(五)家庭德育方式簡單
家庭德育方式是靈活多樣的,隨機性強。而由于現代社會的家庭更注重智育的培養,導致家庭德育方式的簡單化。為數不少的家庭在進行道德教育時還是存在著說教多、身教少,重懲罰、輕鼓勵,重圍堵、輕引導的傾向。另外,在遇到孩子做錯事時,很多家長采取的方式極端化,有些直接打罵,這是對孩子身體上的摧殘,有些家長則采取冷落孩子進行“心罰”的懲罰方式,給孩子的心靈蒙上陰影。
二、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應采取的正確方法
(一)注重對兒童的啟蒙教育
兒童的早期啟蒙教育主要是在家庭內部通過父母的言傳身教完成的。因此,家長更應注重自身言行對孩子的影響,作孩子生活和學習的榜樣,在日常的生活細節中影響學生、發展學生,達到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目的。
(二)進行家風家訓教育
眾所周知,優良的家風家訓濃縮著華夏子孫幾千年來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精神瑰寶,是涵養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是核心價值觀的微觀體現,更是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的重要載體。所有父母要有意識地對子女進行家風家訓教育,使其知道日常生活必須遵守的規矩,使其遵循待人接物必須堅守的底線,健康而快樂地成長。
(三)發揮父母的榜樣作用
“家庭有善教,則所生兒女皆賢善。家有賢子,則國有賢才。窮則自淑,化及鄉邑;達著兼善,普益斯民。如是之益,出于家教。家教之中,母教最要。”我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家庭教育中用榜樣的言行,使教育的內容具體化、人格化,使孩子受到形象的感染和教育,增強教育的吸引性和有效性,激勵孩子去模仿、學習高尚的品德行為,自覺矯正自己的不良言行。
(四)堅持長期的生活教育
在家庭生活中,對孩子要有一定的要求,家長應明確提出要求,并落實檢查,不要“事事說,事事空”,要在具體的生活細節中培養學生的勤儉、恭敬、謙讓、包容等意志品質。這個過程是滴水穿石的緩慢的浸染過程,需要家長進行長期不懈的努力。
(五)不望子成龍,不望女成鳳
不過分包辦子女的一切,讓子女同父母一起承擔必要的家庭負擔,培養子女對家庭的責任感,讓其體會到父母的不易,能孝順父母。由于中國特有的獨生子女現象的出現,子女“成龍”“成鳳”是家長的共同心愿,對子女的期望值往往過高,急于求成思想嚴重,他們對子女的生活、學習包辦代替。包辦代替使父母在子女眼中的地位下降,子女依賴父母、不感激父母,不尊重父母,導致子女的逆反心理,對父母的怨恨而產生的悲劇一再發生。
(六)不采用粗暴
打罵的教育方式扼殺孩子的天性。性格內向的子女變得更加依賴順從,像只小綿羊,精神不集中,反應遲鈍,表情呆板,甚至悲觀厭世。性格外向的孩子變得情緒不穩,可能會產生離家出走,怨恨父母,反抗社會的過激行為。
綜上所述,家庭教育是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和基石,也是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徑。作為學校,我們有責任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使他們協助學校搞好思想教育,配合老師促使學生盡快進步。我們應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地、多渠道地提升傳統文化教育的質量,促進青少年思想道德的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