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小慶
摘要: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年齡認知特點的重要表現。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進行生活化課堂的體育教學,讓體育與生活相聯系,在體育中滲透生活原理,讓體育融入到生活中。這樣,體育教學活動更具趣味性與人文性,更能充分喚醒師生的生命活力,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發揮其生命價值。
關鍵詞:生活化課堂;小學體育;教學運用
小學階段學生對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因此小學體育課堂應注重生活化,體育教師應帶領學生體驗生活之美,從而使體育課堂更加豐富多彩。生活化的體育教學要求教師在注重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將現實生活與體育教學相融合,從而使體育教學更富有生活意義。本文就生活化課堂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展開探討。
一、 在體育教學中滲透簡單的生活原理
各類體育項目中涉及的動作,均能夠在生活中找到與之對應的原理。作為教育的引導者,教師應重視在學生既有知識與不斷更新的體育教學之間搭建一座橋梁,使學生體會到新知識并非難以掌握,使學生不再因新動作的神秘感而產生恐懼。通過循序漸進地教學,使學生逐步掌握體育運動要領,并真切地體會到每一個動作都源于生活。
例如在進行跳高的體育教學時,在起跳過桿環節中,大部分學生在最后起跳中常常無法跳起。在一兩次嘗試均失敗之后,學生便垂頭喪氣,認為自己學不好該體育項目。當學生出現類似的負面情緒時,教師可通過巧妙地類比說理的方式,讓學生重拾信心。如教師向學生展示籃球反彈實驗,并讓學生仔細觀察,最終使學生明白籃球與地面接觸時的輕重程度直接決定其反彈的高度,進而讓學生將此現象與跳高聯系起來,并意識到起跳時,雙腳應用力踏地。同時教師也應將助跑與踏地進行綜合講解,注重“授之以漁”,讓學生掌握跳高過桿的技巧。簡而言之,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領悟運動中蘊藏的生活原理,從而使其在理解的基礎上更快地掌握運動技能。
二、 在體育教學中融入生活化的時尚運動
學生對于時尚運動的熱情向來都比較高,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將時尚運動融入到體育課堂之中。從而調動學生的運動積極性,讓學生在豐富地體驗中收獲自信心與滿足感,并且能夠學會在運動中進行創造,玩轉出更多花樣。
常見的時尚運動包括溜旱冰、滑輪、滑板、跆拳道等,這些運動不僅能夠讓學生尋求刺激與時尚的心理得到滿足,而且還能增強學生的肌肉收縮性與伸展性,提升關節的靈活度。在反復的訓練中,學生的多項素質均能夠得到鍛煉,如靈敏度、耐力、反應能力、體力等,從而完善學生的個性,使其獲得更全面地發展。因此教師應將上述運動融入課堂,向學生傳授相關的技巧,給予學生改良、創新運動的機會,使其在訓練中獲得更多的生活化的體驗。學生在獲得進步后,教師應給予其相應的鼓勵:“大家都很棒!繼續加油!”,從而使學生產生喜悅感與自豪感,進而實現“快樂運動,健康生活”的目標。適度讓學生體驗刺激,可使其不斷挑戰自我,挖掘自身潛能。
三、 在體育教學中引入生活化的幽默語言
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借助幽默風趣的語言來調動課堂氣氛,打破課堂的沉悶。進而使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與創新性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讓學生自信滿滿地參與到體育學習中,并且能夠使學生的激情、動力更為持久。因此,適度地運用幽默的語言展開教學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由于體育教師的教學對象是小學生,因此在教學語言方面主要為激勵性的語言,然而適量使用一些調侃語言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榮譽感,提高學生的意志力,激起學生昂揚的斗志,實現更好地教學效果,并且也能夠該年齡段學生的需要。
例如在長跑比賽中,有學生被小石子絆倒了,面對此景,教師可走到學生身邊,對她說“不怕,勇敢站起來的都是好漢!”從而讓學生獲得激勵,迅速站起來,向終點沖刺。通過言語激勵,讓學生更加有毅力完成每一項運動。此外,運用反語或者反面的行為刺激學生的表現,能夠促使其不斷上進。比如,部分學生在面對一些比賽項目時有決心但缺乏信心,此時教師可運用反語,對學生說:“你應該是決心不夠,至少與小華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四、 在體育教學中增加生活化的勞動體驗
生活與勞動有著緊密地聯系,倘若將體育教學與生活割裂開來,僅讓學生完成各項富有挑戰性的體育訓練,將難以使其認識與感受生活,更無法實現精神層面的升華。生活源動力的缺失,會使學生的學習動力與積極性難以持久。而在體育教學中增添勞動體驗的環節,一方面能夠豐富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又能夠使學生獲得更多勞動技能。
例如在體育教學前期的在準備活動中,教師可進行如下設計:“零零零,下課鈴聲響了,同學們,值日生要做什么呀?”學生齊聲說:“打掃教室!”教師接著問:“怎樣掃地呢?”此時學生便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來向教師描述掃地的姿勢。此時教師繼續問:“看來小朋友們都會掃地,但是打掃時會揚起許多灰塵,怎么辦呢?”學生思考后,領會了教師的意思,便答道:“灑水再拖地,讓灰塵降下來。”同時用手模仿著灑水、拖地等動作。盡管一些學生的肢體動作略顯夸張,但仍然能夠實現鍛煉與教育的目的。此外,教師也可借助一些節日引出生活化的教學內容。比如:“同學們,婦女節即將來臨,大家有何想法呢?”孩子興奮地答道:“我要幫媽媽擦桌子”“我幫媽媽晾衣服”“我幫媽媽捶背”……“大家都是懂得感恩的好孩子,現在就跟我一塊用行動來實現你們的計劃吧!”此時師生一同模仿捶背、晾衣服、擦桌子等動作,讓課堂活躍起來,使學生靈動的思維與個性充分展現出來。
為增強小學體育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使教學更加貼近生活,應進行生活化的體育教學,使教學活動更具趣味性與人文性,充分喚醒師生的生命活力,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發揮其生命價值。因此,教師應注重在體育與生活之間搭建一座橋梁,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受生活。從而完善學生的個性品格,提高其實踐能力與思維創新性。
參考文獻:
[1]王萍.小學體育教學策略初步探索[J].教師,2013,(25).
[2]盧巍.西部農村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生活化策略的實踐與研究[J].考試周刊,20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