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陳海思
【摘要】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線的組織者和承擔者,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是適應新形勢下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抓手。職業能力是輔導員履行自身崗位責任所需的素養與內涵,在建設高水平、專業化輔導員隊伍的道路上,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輔導員;專業化;職業能力;提升路徑
教育部《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以下簡稱《標準》)、《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教育部令第43號)等文件的頒布,為輔導員隊伍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有助于促進高校輔導員專業化建設和職業能力建設。在專業化趨勢下,對輔導員職業能力的探析有助于增強輔導員工作的科學性、有效性與針對性。
一、高校輔導員專業化趨勢下職業能力提升的內涵與必要性
職業能力通常也稱為職業勝任力,是人們從事某一行業所具備的基本要求與涵養,通常呈現出穩定與綜合的心理特征。《標準》將輔導員職業分為初、中、高三個級別。專業化是指特定行業的個人或者群體通過不斷發展,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成為特定職業和專業人才的過程。輔導員的專業化,是以長期性和穩定性為特征,要求從業教師具備良好專業知識和技能,愿意從事輔導員職業,按照思政工作規律辦事,注重方法技術的提升,朝著專家型、專業型路徑發展的過程。不斷加強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建設,促進輔導員個人職業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有利于培養專家型的大學生思想教育教師團隊,有助于高校和諧與穩定發展。
二、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中存在的困境
(一)職業定位不清,專業精神匱乏
高校輔導員往往承擔著大量的日常行政事務,沉湎于各類材料上報和繁冗的學生事務,導致輔導員的職業定位不夠清晰。由于輔導員工作還不夠專業化,流動性比較大,專職程度還不高,導致專業精神的匱乏和職業精神的淡薄。
(二)高校輔導員的準入制度不健全,缺乏培訓與激勵機制
目前,輔導員的入職門檻還比較低。相當部分的輔導員缺乏系統的教育學、心理咨詢、就業指導等知識,即使有的輔導員經過幾年錘煉,基本掌握了學生工作規律,具備了一定的能力與技巧,但其離專業化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有的高校對輔導員存在“只使用、不培養”的現象,沒有制訂相應的培訓計劃,或對輔導員的培訓只是限于聽報告,學文件,缺乏業務創新性和針對性;輔導員的考核缺乏量化,常出現“干好干壞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的現象,嚴重影響輔導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對輔導員工作的實際效果也不公正,也會導致輔導員隊伍不穩定。
(三)“養用”不明確,缺乏科學的流動機制與職級制度
目前,我國高校輔導員隊伍的不穩定,“養人”和“用人”之間的關系還不夠協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輔導員隊伍更替比較頻繁,在崗時間不長,非正常流動較快;二是輔導員對自己的工作抱有“臨時觀念”,其在薪酬、地位、職稱等方面未能得到應有的保障,缺少長期做學生思政工作的準備。科學的職級制度應包括層級設置以及與之相連的評估、晉升、考核制度。目前,為輔導員量身打造的職稱評定制度還比較單薄。
三、提高輔導員職業能力,強化輔導員專業化建設
(一)合理定位輔導員職能,培養職業精神
應該嚴格按照《標準》,強化輔導員育人導向功用,減少輔導員“萬金油”的現象。為輔導員減壓,幫助輔導員從繁冗的行政事務中逐漸抽身,把重心回歸到思政工作、育人工作上,更為貼近學生和實際。引導和幫助輔導員培育高尚的職業精神、職業理念,培養職業道德和價值觀,把專業知識內化為修養與信念,把職業精神貫穿思政工作的全過程。
(二)規范輔導員準入制度,建立和完善輔導員發展機制
規范輔導員準入制度,一方面是要嚴格準入程序,把好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入口關,要遵循“公正、公平、公開、透明”的原則,擇優選聘優秀輔導員;另一方面是要嚴格準入標準,按照“紀律嚴、作風正、政治強、業務精”的標準進行選聘,結合學歷標準、專業標準、素質標準。
建立和完善輔導員發展機制,包括完善輔導員培訓機制和健全考核和保障機制。一是要強化輔導員崗前培訓,為輔導員創造和爭取不同層次的培訓機會,把業務培訓、技能培訓與黨務培訓有機結合。二是設定科學的考核指標,規范考核細則,不斷推進輔導員量化考核,讓輔導員的管理達到“有章可循”,將考核結果與工資、評獎評優、職稱評定等相關聯。三是提供輔導員沙龍、輔導員技能比賽等平臺,檢驗和提升輔導員職業能力,調動輔導員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四是鼓勵輔導員開展課題研究,支持輔導員參加校外實崗掛職活動,增強輔導員對工作的成就感與認同感。
(三)建立科學的流動機制和穩定的職級制度
輔導員在崗位上任期滿后,學校可以根據考核結果和其本人意愿予以合理的分流。如果長期熱愛從事輔導員工作,學校就應將其作為輔導員骨干予以培養;如愿從事科研、教學工作,可送其參加深造或塑造成為教學骨干;對于素質優秀、成績突出的輔導員,還應將其作為黨政后備干部重點培養。科學的流動機制可實現輔導員隊伍的不斷循環,使輔導員隊伍在穩定中健康發展。
輔導員可向專家型輔導員和管理型輔導員發展,據此來完善輔導員的職稱評定系統。從專家型輔導員方面看,可以參考專業教師的評定方法,根據輔導員的專業化程度和能力水平,單列輔導員職稱評級標準,輔導員可評教授、副教授、講師等職稱;而從管理型輔導員方向看,高校可根據實際,設立處級、科級輔導員,與之配套相關待遇。通過激勵與肯定,多方面推動輔導員隊伍專業化。
(四)樹立終身學習信念,堅定自身專業化發展道路
專業化是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必然趨勢,在此條件下,輔導員應該結合工作實際,朝著專業化的目標來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努力成為專家型、專業型的高校思政工作者。一是要增強終身學習和促進職業能力發展的意識,做好個人職業生涯規劃。二是加強知識儲備,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心理咨詢、就業指導等方面取得相關資格證書,成為實踐型輔導員,或發揮學術專長,力爭在某一領域成為研究型輔導員。三是把握培訓和對外交流機會,不斷加強處理實踐問題的理論儲備。四是虛心向優秀輔導員學習,堅定走輔導員專業化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思政司.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Z].2014.
[2]劉蓉.專業化、職業化發展趨勢下的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研究[J].青春歲月,2014(14):235.
[3]陳海菊,李佩忠,高欣,等.基于提高內涵建設的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研究[J].成人教育,2015,35(10):84-87.
[4]章根紅,李洪全,尹紅婷,等.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的路徑與方法探究[J].高教學刊,2016(18):201-202.
[5]王瑞,趙芳.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路徑與方法分析[J].人才資源開發,2016(14):87-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