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如仙
摘 要:數學在讓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同時,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數形結合,讓學生自主感知、觀察思考、經歷知識的生成過程,積累學習經驗。利用數與形的結合與轉換,讓學生在更形象、生動的學習過程中,進行深刻的體驗,積累感性的數學學習經驗,獲得成長,不斷理解數學知識,具有持續的數學生長的力量,使學生得到真正的發展。
關鍵詞:數形結合;有數有形;數學思維;數學理解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在數學課程中,應當注重發展學生數形結合的思想,借助數形結合可以把復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數學。
我國數學家華羅庚曾指出:“數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時難入微。”數學是抽象性和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小學生理解、接受起來并不是太容易。作為數學的兩個基本屬性,“數”往往伴生著“形”,“形”的背后離不開“數”。有了“形”的支撐,學生理解抽象的“數”變得更形象、容易,對形象的“形”用“數”來進一步概括、抽象,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知識的建構,發展學生的數學深度思考,提升學生思維的品質。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通過數形結合,讓學生更好地經歷數學學習的過程,積累學習的經驗,促進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實現良好的認知結構的建構?筆者結合自己的實踐,把自己的收獲與思考與大家分享。
一、融數于形,化解認知的難點
數學概念是高度概括的知識,往往具有很強的抽象性。要準確理解概念的本質特征,教師需要從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出發,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感知、理解知識。利用數形結合,以形解數,可以化解學生認知上的難點,讓學生形成全面和透徹的認知。
如教學“小數的意義”時,教師為了幫助學生厘清“小數的意義究竟是什么”,把理解的重點放在“十進分數”上,從“元、角、分”的認識引入教學。
師:1角是多少元?可以怎樣表示?
生1:1角是十分之一元,可以寫成0.1元。
啟發思考:如果用1個正方形表示1元,你覺得0.1元可以怎樣表示?
生2:可以把1個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正方形的十分之一,0.1元就是這樣的一份,可以用色塊涂出來。
……
學生對于小數的認識,是按照從無到有、從部分到整體的認知進行的。五年級數學的“小數的意義”是在三年級已初步認識小數的基礎上展開的,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教師結合圖形,突破“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的難點,利用1個正方形表示1元,直觀地把小數0.1元在正方形中表示出來,以此為知識生長點,加深學生對小數的“十進”的理解,讓學生在舊知的基礎上生長新知,引領數學智慧的生長。
二、以形解數,轉換認知的角度
對于一些復雜的計算教學,教師可以通過數形結合,利用圖形使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相互作用,實現數式表征與圖像表征之間的互相轉化,以形解數,使復雜的計算問題轉換角度,變得簡單。通過數形結合,幫助學生理解算式的意義,促進學生對數學本質的理解,發展學生數學思考的同時,拓寬學生計算的理解思路。
如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化”時,教師出示圖1:
教師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學生利用通分計算出結果,集體交流時,教師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通分,怎樣計算的,進行糾錯。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能不能用其他方法來進行計算呢?學生茫然。究其原因,學生缺乏轉化角度的經驗和知識儲備。教師給出圖2,讓學生在這個以正方形為單位“1”的圖形中依次表示圖2的分數,啟發學生展開思考:要求上述分數連加的計算,也可以轉化成求空白處是幾分之一是多少。以形解數,讓學生理解復雜的異分母分數加法,可以轉化成一步的分數減法運算,讓學生感受圖形在解決計算問題時的價值。
三、數形結合,感受數學的價值
“數”與“形”是數學研究的兩大基本對象。通過數形結合,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的意義,更多的能讓學生把握數學的本質,使學生體驗數形結合、以繁馭簡的重要作用,感受兩者結合帶來的直觀性和簡便性,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無限魅力,使學生的數學思考更加豐滿、有深度,更好地建構數學知識,形成高質量的數學思維品質。
如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時,教師出示例題“全班42人去公園劃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滿。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化解難點,尋找出合適的解決策略,教師引導學生畫圖表示。先畫10只大船坐50人,再去掉多的8人表示小船。緊扣“多了8人,就要把幾條大船換成小船?”的核心問題,用圖形作為學生思考的腳手架,使直觀的“形”和“數”統一起來,使復雜的數學問題簡化。
總而言之,在數學教學中,重視數形結合,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感受數學的價值,體會數學的真諦。讓學生在“數”與“形”的結合、“抽象”與“形象”表述之間、轉換與結合之中,體驗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的魅力。數學知識的學習,離不開學生的思維水平的發展,利用數形結合,增強學生的數學體驗,積累數學學習的經驗,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基本技能,提升數學思維的層次,建立應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意識,豐盈數學學科素養。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