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俊峰
【摘 要】高中數學是一項邏輯性、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對培養高中生數學學科素養,拓展學生理性思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立體幾何作為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不僅是教育教學重點,也是學生學習難點,對立體幾何問題解析方法的掌握,有利于提升高中生數學學習質量與效率。基于此,本文筆者結合自身學習經驗,對高中數學立體幾何問題解析方法進行了研究,以期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提供幫助,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數學;立體幾何;解析方法
引言
幾何學作為實際物體結構、形狀、位置關系、大小研究的數學學科,對學生空間認知能力、思維想象力、推理證明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認知立體幾何結構特征的基礎上,應用數學語言進行關系表述,運用解析方法進行幾何問題處理,是我們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基于此,筆者針對立體幾何問題,在學習總結上提出了以下幾種解析方法,以供參考。
1.認識并理解立體幾何結構規律
幾何問題是數學學科領域中的重點問題,立體幾何問題的學習,是認知三維空間圖形,培養空間思維創造能力、事物推理能力的重要手段與途徑。作為高中必修課程中的關鍵知識點,對立體幾何結構的認知與理解,是解析立體幾何問題的關鍵。對此,我們在原有數學平面幾何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應通過觀察與聯想,對空間幾何具有一定的認知,從而為以后立體幾何問題的分析與解答奠定基礎。
例如,在長方體的學習中,首先應明確認知長方體的組成結構,并對空間中長方體各點、線、面位置關系具有明確的認知與了解。其次,運用數學符號語言,對長方體中點、線、面平行、垂直關系進行表述,加深自身對立體幾何性質與相關判定的掌握與運用,如用字母a表示線段“線線垂直”表示為“a■⊥a■”。與此同時,在掌握其基本性質與定理的基礎上,對空間幾何體表面積、體積等計算公式與方法進行掌握,用以為后期復雜的立體幾何問題的求解奠定基礎,保證思維的清晰,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找到與之相符的性質、判斷定理與公式,從而提升解題效率。
2.采用向量法進行立體幾何問題解析
由向量法的定義:“如果直線l與平面a垂直,那么在直線l上區向量a,則可以說a垂直于平面a,用數字符號表示,則記作a⊥a,同時向量a叫做平面a的法向量”。通常情況下,在線面垂直問題、線面平行問題、線線垂直問題、面面垂直問題等中應用,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在立體幾何問題解析中,可應用向量法解析“異面直線距離”問題、“點到直線的距離”問題以及“直線與平面成角”等問題。
2.1應用向量法解“異面直線間的距離”立體幾何問題
關于異面直線間的距離:在異面直線l■、l■中,E、F分別為a、b上的兩個點(如圖所示),■直線l■、l■的法向量,那么異面直線l■、l■上E、F兩點間的距離則可表示為:D=■。與此同時,如果設θ為異面直線l■、l■的夾角,■,■為直線l■、l■的向量,則有cosθ=■。
圖1異面直線間的距離
例1如圖2,在四棱錐P-ABCD中,線段PD垂直于地面矩形ABCD,其中點E在線段AB上,線段PE與線段EC垂直。已知PD=■,AE=1/2,CD=2。求:異面直線PD與EC之間的距離。
圖2
解:以D點為坐標原點,建立x、y、z之間坐標系。假設,DA=a,則有點A為(a,0,0),點B為(a,2,0),點C為(0,2,0),點D為(0,0,0),點P為(0,■,0),點E為(a,■,0)。
由題意可知,PE⊥EC,所以P■·E■=0,故可解得a=■。所有可知,D■·E■=0,則有DE⊥EC,又因為DE⊥PD,則DE為直線PD與EC的公垂線,帶入公式,可解得DG=1,因此,異面直線PD與EC之間的距離為1。
2.2應用向量法解“點到直線的距離”立體幾何問題
例2,如圖3所示,ABCD是邊長為4的正方形,其中E、F分為線段AD與AB的中點。已知GC與平面ABCD垂直,且GC長為2。求:點P到平面EFG的距離。
解:以C為坐標原點,建立如圖所示的x、y、z直角坐標系,由GC=2。可得A(4,4,0),B(0,4,0),C(0,0,0),D(4,0,0),E(4,2,0),G(0,0,2),F(2,4,0)。
假設關于平面EFG的法向量■的坐標為(x,y,z),
則有■·E■=(x,y,z)·(-2,2,0)=0 ①
■·G■=(x,y,z)·(2,4,-2)=0 ②
由①②可得x=y,z=3y。
所以■=(y,y,3y),故可求得d=■=■。
因此,點P到平面EFG的距離為■。
2.3應用向量法解“直線與平面成角”立體幾何問題
例3,如圖3所示,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為正方形,其中線段PA垂直于底面ABCD,且PA=AD=4,AB=2,點O為AC的中點。如果以O為原點,AC長為直徑做球,且球面與PD相交于點M,與PC相交于點N。求:直線CD與平面ACM所成角的值。
圖3
解:以A為坐標原點,建立如圖3所示的x、y、z直角坐標系,其中AB、AD、AP分為在x、y、z軸上,由PA=AD=4,AB=2可知,A(0,0,0),B(2,0,0),C(2,4,0),D(0,4,0),P(0,0,4),M(0,2,2)。
假設關于平面ACM的法向量■的坐標為(x,y,z),根據■⊥A■,■A■可得到 2x+4y=0,令z=1,則可得■(2,-1,
2y+2z=0
1)。用α表示直線CD與平面ACM所成的角,結合相關公式可得sinα=■,代數數值可解得直線CD與平面ACM所成角的大小為■。endprint
3.基于函數思想解答立體幾何問題
函數思想是“數學型”問題解決中的典型思想,它是在辯證主義觀念下通過事物之間的聯系與變化,進行數學數量關系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構建相應的函數或函數關系式,借助函數所具有的性質、概念,實現對數學問題的分析與轉化,從而解決數學問題。可以說函數思想的運用,不僅是對函數本質內涵(定義)的理解,也是通過這種理解去觀察、發現、處理并解決問題。因此,在高中立體幾何問題解析中,可通過應用函數思想,探尋問題中存在的函數解析式,通過構建函數關系,運用函數性質進行問題轉化,從而達到“由難變簡”、“由繁化簡”的目標,進行求解。與此同時,也可將函數思想與方程思想(從數學問題中存在的數量關系出發,建立數學模型,構成方程、方程與不等式/組、不等式/組等)有機結合,在相互轉化與連接中進行問題的解析。
例4,在長方體中,已知頂點A相連的三條棱長之和≤為1,表面積為16/27。求:該長方體的體積的最值。
解:依據長方體性質,設長方體三條棱長的大小分為a,b,c,則長方體的體積為V=abc。
根據題意可知:a+b+c=1①,2(ab+bc+ac)=■②,
結合①,②可得出bc=■-(ab+ac)=■-a-a■
因此,長方體體積V(a)=abc=a■-a■-■a
又因為b+c=1-a,bc=■-a-a■
a的范圍為■≤a≤■
故b,c是方程t■-(1-a)t+■-a-a■=0的實根,因此有Vn(a)=3a■-2a+■。可解的長方體的體積最值分別為■、■。
結論
總而言之,學習并掌握立體幾何知識,是我們高中數學學習的重點內容。在認知立體幾何結構特征的基礎上,學會用數學語言進行幾何關系的表述,有利于我們進一步理解立體幾何問題。在數學知識融合運用下,采用向量法、函數法進行立體幾何問題的解析具有良好的效果。只有準確掌握立體幾何問題解析方法,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靈活運用,立體幾何問題將不再成為困擾我們數學學習的障礙。
【參考文獻】
[1]李澤寰.巧用圓錐曲線的概念解立體幾何與解析幾何的綜合題[J].中國培訓,2016.24:201
[2]陸一冰.試論數形結合思想在高中數學解題中的應用[J].中國培訓,2016.22:2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