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敬英
摘要:在學習小學數學的過程中,由于生理、心理、教育行為、環境等諸多因素,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部分對數學學習感到困難,計算較慢,正確率低、記憶力弱,學習成績明顯低于同年級學生的學困生,不但影響了本班數學質量的提高,而且還會制約其終身學習發展。
關鍵詞:小學教育;數學教學;學困生;轉化
依據《數學課程標準》,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我們必須正視學困生,關注學困生,帶領他們走出困境。下面就如何轉化“學困生”,談一點粗淺的意見。
一、了解學困生,尋求“困”的根源,奠定轉化的基礎
每個學困生“困”都有著各不相同的因素,了解學困生,正如醫生診斷病人病情前所作的調查一樣,只有搞清楚原因才能“對癥下藥,做到藥到病除”。
(一)對學困生進行全面調查,了解他們的學習習慣,興趣愛好,交往情況,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家庭情況等,并對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好記錄。
(二)個別交流,進行心靈的碰撞與溝通。打開與學困生交流的大門,了解其數學學習差的真正誘因并進行適當的心理疏導,消除對數學的恐懼,使他們能 “親其師,信其道”與教師建立和諧的關系,轉變學習的態度,變厭學為樂學。
(三)做到家校聯系,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有時轉化一個學困生就是挽救了一個家庭。因此容易取得家長的支持,但在教育方法上有的家長欠妥,所以根據個體的不同情況與家長共同制定妥當的教育方法、激勵機制是轉化學困生的有利保障。
二、尊重個體差異,激發動機,增強自信
(一)激發“學困生”的學習欲望。第一、加倍關愛,喚起學習動機。作為小學生來講,他們越學不會就越不愛學,再加上學困生的自尊心很脆弱,經受不住刺激,渴望老師對自己“以誠相待”,不歧視,不諷刺,不打擊,不揭短,總有一種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愛生的情感投射到學生心里,讓學生對來自老師的愛有所感應,甚至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比如,在數學課堂上,老師提出問題時,隨之對學困生投去一個充滿信任的、親切的目光,一張和藹可親的笑臉或者走過去摸摸他的頭等都會在他們心中掀起波濤。老師心中有“學困生”,“學困生”心中才會有老師,師生感情上的一致性,會引起雙方信息的共振,此時學生的接受能力最強,教學效果最佳。第二、強化實踐操作,培養學習興趣。數學知識比較抽象,邏輯性較強,而“學困生”大多思維簡單,僵滯少變,似乎對任何稍微復雜的問題都懶得去思考,俗話說的“懶”。但這種頭腦的“懶”并不能掩飾他們渴望學習的激情,所以教師借助動手實踐操作,通過他們喜愛的擺一擺、量一量、畫一畫、折一折等活動,促其手、腦、眼、口多種器官共同參與,以手巧促心靈。第三、適時鼓勵評價,鞏固學習興趣。“學困生”在班級活動中出現問題較多,受到老師的表揚和同學們的贊揚的機會很少,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隨時注意觀察了解,努力捕捉“學困生”思想行為上的閃光點,要及時鼓勵。同時要注意實施分層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讓他們感覺到教師的愛。
(二)創設條件,促其參與,為“學困生”提供展示的平臺。第一、優先提問。在課堂教學實際中,老師提出問題后,只要發現有“學困生”舉手,立即讓他回答,答對了立刻表揚鼓勵,答的不完整或不正確,可以讓他坐下想一想,靜聽別人回答后再讓他重答,答對了再作表揚。這樣讓“學困生”一次不成功還有第二次的機會,努力鼓舞“學困生”的上進心和滿足“學困生”的成就感。第二、優先板演。教學前針對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調查了解“學困生”掌握舊知識情況,為他們在課堂板演作準備。課堂上遇到“學困生”會做的題目時,就讓他們優先板演。同時不但要求“學困生”用心算、認真寫,還要面對全班同學講講這樣做的道理,鍛煉他們積極參與的膽量,這樣既鞏固了知識又增強了自信,強化了“學困生”的成功體驗。 第三、作業優先。學困生由于負擔過重,基本上只能完成最基本的作業。為了更好地實施轉化,在作業難度上宜淺不宜深,作業量上宜少不宜多,對學困生的作業批改上力爭采用優先批改,當面批改,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三)落實輔導工作。對學困生的輔導是轉化學困生的重要途徑之一。我提倡“笨鳥先飛”?;ǜ嗟臅r間和精力,達到同樣的目的。首先老師利用課余時間,針對學困生作業當中存在的錯誤及時給予輔導,重點在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上的指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專門為他們設計一個糾錯本,將錯誤的作業再做一遍,學會對知識方法的歸納整理,不讓新知識再累積疑點,提倡當天問題當天清,決不留下后遺癥。其次學生間建立“手拉手”幫扶小組,即為每位學困生找一位小老師。
(四)要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由于每個兒童的先天素質和后天影響在事實上都存在著一些差異,這種差異的結果必然為他們在學習興趣和動機、學習氣質和能力、方法和習慣等方面的個別差異。成績好的學生常常一次能前進很多,成績差的學生則需要以較小的步子前進,且需要經常復習。這種差異會隨著學生學習數學學科時間的增長會更加明顯。因此數學教學的任務并不是經過幾年的教學,使每個學生的數學成績都達到優秀水平,這是根本不可能的。數學教師的任務是在承認學生存在差異的情況下,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在個人原由基礎上發揮出最大潛力,學到一定的數學知識。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產生的學習困難多數是暫時的,如果給予及時補救,學生是可以繼續進行數學學習的。
(五)教師要多反思自己的教學。講課的速度是否太快;在教學前是否忽視提出具體的要求;是否沒有給予學生充分的具體感知活動;制定的目標是否太難;是否注意學生原由的基礎;教師是否只顧完成教案,沒有注意到各個環節的教學效果等等。
總之,轉變“數學學困生”,使他們由“厭學”到“學有所獲”到“樂學”,是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所面臨的一項艱巨的任務,我們要向學困生撒下更多的愛,要有恒心,付出真心,做到耐心,促使他們有所進步,有所提高,有所發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漳縣鹽川小學,甘肅 定西 74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