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麗
[摘 要]隨著計算機網絡的不斷普及,信息技術也取得了長足發展。當下的社會也逐漸進入到信息時代,對信息人才的素養要求越來越高。學校尤其是基礎階段的學校作為向社會輸送人才的主基地,在傳授學生技術知識的同時也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小學生對其的興趣.本文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對小學信息技術生活化教學模式,從以下幾點展開探究: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生活化教學;創新模式
新課改將實踐活動擺在了突出位置,實踐活動是一個培養學生動態的運用能力來推動學科靜態知識進行循環達到學以致用的過程。實踐是教學環節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本文中筆者將探討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之中融入實踐教學的應用生活化模式教學。
一、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1.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諸多問題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一味追求技能技巧方面的學習,忽視了對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實際上,學生的成長離不開人文修養、人格塑造。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確保學生的全面發展。
2.社會重視信息技術技能的應用
信息技術發展突飛猛進的,社會已經進入信息時代。在社會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對信息技術技能越來越重視。因此,要想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就需要掌握信息技術。小學階段是學習信息技術的啟蒙階段,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的興趣。
3.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在以往教學中,由于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不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興趣低下;另一方面,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會淡忘所學知識。但是,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可以將“學”與“用”聯系起來,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二、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
1.課堂導入中引用生活案例
從兒童心理學的觀點來看,要想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就需要找到“興奮點”,而這個“興奮點”就源自于生活,比如生活中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課堂導入中,教師就可以結合生活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對所學知識進行類比,理解知識的內在聯系。比如在講解《計算機病毒》這節課時,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在課堂導入中,教師就可以引入以下生活案例:教師:今天小明同學請病假了,流鼻涕、頭痛、發熱,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病嗎?學生:感冒了。教師:非常正確,感冒主要是由流感病毒傳染導致。那么,電腦會不會生病呢?是不是也像人一樣感冒、發燒?通過上述生活案例的引用,可以讓學生基本了解“計算機病毒”這一概念,并且進一步啟發學生描述遭遇計算機病毒的經歷,激發學生的興趣。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后,可以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事,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內在聯系。
2.設置簡單的任務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所教授的內容,給學生設置比較簡單的任務。比如在講授Word時,通過課堂教學,指導學生如何新建、命名、使用Word文檔等,并且對學生進行上機指導,同時耐心指導,學生基本了解、掌握Word的知識。完成教學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用Word寫一篇生活日志,描述某一天發生的事情、感悟等。這樣一來,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在使用的過程中熟悉對Word的使用,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3.融合生活實際,讓學生了解生活規律
小學生極易忽略生活點滴中的規律,但實際上,這些點滴的規律有可能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知識與生活點滴聯系起來,既提高學習效果,同時讓學生了解生活規律。比如在講授《我給文件找個家》中,教師可以應用生活點滴中的案例:教師:每個人家里都有衣柜,那有誰可以發現其中的規律?學生:衣柜就是用來放衣服的呀,好像沒什么規律。教師:其實,衣柜是有規律的。我們的衣服分很多種類,衣柜也有很多抽屜格檔,方便我們存放不同種類的衣服。比如穿衣服的人(爸爸、媽媽、小孩)、穿衣服的時間(春天、夏天)等。學生:原來就這樣啊。教師:是的。在《我給文件找個家》也是一樣。比如上次小紅同學存在學校微機房電腦中的文件不見了,而且也找不到了,主要是小紅同學自己隨意安放文件。因此,當我們以后建文件夾時,一定不能隨意擺放,要有一定的條理和規范。通過上述案例的應用,可以讓學生指導按照規范來安放文件夾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向學生講解建立分類文件夾的概念,學生可以了解其中的道理。與此同時,還能讓學生了解生活的規律。
4.引用生活案例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一個輕松、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其中,應用生活案例,就可以達到上述目的。比如在“畫圖”工具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跟同學玩一個小游戲: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作畫,然后將學生的畫組合在一起,讓學生“看圖講故事”,或是“看手勢猜圖”的游戲。通過這樣寓教于樂的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能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記憶,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
5.根據學生的生活興趣加強引導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時,還需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根據每位學生的生活興趣,給予相應的指導。比如對于喜歡看電影的學生,可以告知學生如何使用影音軟件;對于喜歡聽音樂的學生,可以指導學生如何下載歌曲,并且將其轉移到手機、MP4等載體中;對于喜歡畫畫的學生,可以指導一些較為簡單的畫圖軟件,讓學生進行摸索,當遇到不懂的問題時,教師可以加以指導,或是讓學生自己上網尋找解決的辦法。通過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加以拓展,同時還能增進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三、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是一門技術性、生活性比較強的學科。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顯得非常必要,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諸多問題;社會重視信息技術技能的應用;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教師需要從課堂導入中引用生活案例,為學生設置簡單的任務,利用生活實際讓學生了解生活規律,引用生活案例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根據學生的生活興趣加強引導,進而有效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付會春.信息技術與實踐活動的有機融合分析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