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霞
【摘要】“探索是數學的生命”。這也說明了教學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主動參與學習。
【關鍵詞】關注情感 拓展時空 創設情境 動手操作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0-0110-02
新的數學理念要求我們,要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進行探索”,讓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猜測、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理解數學問題的提出、數學概念的形成和數學結論的獲得以及數學知識的運用。“探索是數學的生命”,這也說明了教學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主動參與學習。結合本人教學實踐,談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該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主動參與學習。
一、關注情感,營造主動參與的氛圍
心理學研究證明,一個人只有在他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時,他參與的主動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正因為如此,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營造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改善師生關系才擺到數學教學的首位。課堂上老師不能以權威形象自居,要尊重、理解、信任和愛護每位學生,把學生看作數學活動中的朋友,使學生產生親切感、信任感和自信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心情舒暢,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狀態,才能敢想、敢問,敢于創新,從而自覺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
例如,在課堂上老師要常用商量的語氣與學生對話,“這道題你們用小組討論的方法自己解答,好嗎?”“你能把你的好方法向大家介紹介紹嗎?”“聽聽大家的意見和你的想法是否一致,好嗎?”等等。在教學中,老師要經常走下講臺,認真傾聽學生意見,互相親切交流。當學生感到困難時,要給予關懷、鼓勵,增強學生自信心。這樣的教學,不僅使學生倍感親切,而且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和主動參與意識,從而敞開思想,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使學生真正成為“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
二、拓展時空,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
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探索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做到“學生能自己解決的,教師不提示;學生能自己思考的,教師不暗示;學生能自己評價的,教師不先表示”。
例如,在教學8加幾的進位加法時,我沒有直接向學生講解計算的方法,用一種固定的算法去限制學生,而是放手讓學生經歷探求解決的方法,改變了以往只滿足于講清算法,學生能模仿例題的算法進行正確計算的做法。在出示例題“8+5=?”后,我問學生:這道題怎樣算?你有什么好方法?和同桌的同學說一說。教室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同學們互相交流討論,一會兒,許多同學紛紛舉起了手。有的學生說可以用數數的方法,有的學生說可以用湊十的方法。在學生說出一種算法后,教師與學生共同進行點評;學生說出多種算法后,教師將評價選擇的權力下放給學生,讓學生觀察比較,選擇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學生在交流后,發現“湊十法”最為簡便,自然放棄了自己原先的想法,采納了更好的計算方法。正是由于教師的敢于放手,給學生留出了較多的時間和空間,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得學生思維活躍,獲得的不僅是會做幾道口算題,更多的是學會了計算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創設情境,激發自主探索的動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征,選擇現實生活中學生熟悉的內容,從學生喜聞樂見的情景、事物入手組織教學,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究。如學認數(一)“基數和序數”一課,看到一只只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排隊爬山,學生表現出極大的學習興致。“上山的動物有幾只?誰第一?小狗排第幾?下山的動物有幾只?誰排第三?小鹿排第幾?”這些問題由學生自己提出來,更激起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學生們都爭先恐后地回答。緊接著是“小動物賽車”題。賽車也是一年級小朋友們喜愛又熟悉的活動,因而這個題目把學生的學習熱情推向了高潮,他們不再局限于書本上的內容,還提出了更多自己想知道的問題。如“3號車后面是幾號車?”,“5號車前面是幾號車?”等等。“看小動物住幾樓幾室”一題,我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讓住商品房的學生報出自己家門牌號,學生報“301”、“602”、“403”等,然后解釋“301”中的“3”表示第三層,“1”表示第一戶。小兔、熊貓、大象這些動物也有自己的家,你能說出他們家的門牌號嗎?學生們躍躍欲試,爭相發言:小兔401室,熊貓202室……選擇學生現實生活中熟悉的生活場景,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投入到數學學習和探究之中,其樂融融。
四、動手操作,體驗自主探索的樂趣
心理學家認為“智慧出于手尖上”。教學中教師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親自操作,通過觀察、分析,既可以發現規律,獲取新知,也能在教學過程中,經過合理組織、調控,讓學生逐漸進入興奮狀態,使課堂教學產生一浪未平一浪又起的高潮,從而使學生的身心沉浸在自主探索的情趣之中。
例如,在“11-20各數的認識”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們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完成教學目標。我發給每個小組數量不同的小棒,組內的小朋友一起數,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在數小棒的過程中來認識11-20各數,讓學生親身經歷抽象出數的過程,同時,還要說出數小棒的方法。每個學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過程中,按自己的想法去數小棒。有的同學說“可以兩個兩個地數”,另一個卻說“一個一個數的,不會數錯啊”,有的同學說“數出10根小棒放在一起,再數其它的”,還有的同學用一種方法數,用另一種方法檢查……每個小組都能拿出多種數小棒的方法,全班同學的思維達到了高度活躍狀態。學生們在互相交流中,在思想的碰撞中感受了不同的方法,對自己的方法進行了反思、評價,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這堂課孩子們在探索中體會數學的樂趣,在合作中互相啟迪思維,在多向信息交流中相互提高,這是自主探索學習方式所展現的魅力。
實驗證明,融洽師生關系,創設課堂情境,以趣激思是促使學生主動探索的有效方法。在新課程實驗全面推進的今天,把“自主探索,主動參與學習”的新課程理念融進數學課堂教學中,必將促進數學課程改革絢麗多姿,數學課堂充滿生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