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秀
摘 要:教學過程是認識性的活動,始終伴隨著情感。在每堂課的教學目標設定中,也不能忽略情感目標的預設與達成。學生良好情感態度的培養,是當前學科“核心素養”的需求,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情感態度培養;學生實際;教學活動;教學情境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強調“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不僅是要讓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和形成運用英語的技能,而且要磨煉學生的意志,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可見,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是教學目標的重要內容之一。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立足教材和學生實際,讓情感培養符合情理
西哲有云:“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良好情感態度的培養也絕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它需要教師立足教材和學生實際,因材施教。情感態度要結合教材編排的內容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等實際情況加以培養。如,五、六年級的課文語篇的故事性較強,知識體系也更為系統,高年級的孩子更喜歡理性思考和抽象思維。因此,對五、六年級孩子的情感態度進行培養首先應先引發他們的思考,引起他們的共鳴,得到他們的認可,進而內化為他們的認知。如我在教學PEP小學英語六級上冊Unit 5“What does he do?”,本單元主要是職業的學習,在學完本單元的職業詞匯后,我設計了一個調查表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運用和拓展。學生根據調查表中提供的職業信息在四人小組中進行問答,并在愿意做的職業對應的格子中打√,不愿意做的打×。交流內容如下:A:Do you want to be a ______?B:Yes, I do.\ No, I dont. I want to be a...此次調查的結果顯示幾乎所有的孩子都選擇了成為scientist或者是pilot等職業,沒有人選擇cleaner這個職業。這時候我借機給孩子們展示了幾張我們的城市干凈美麗的圖片及凌晨人群散去后處處雜亂,清潔工認真打掃的圖片,詢問孩子們How do you think about the pictures?Without their hard working the city is so dirty. They are so great, do you agree? So do you want to be a cleaner?一連串的問題引起了孩子們的思考,進而教育孩子們職業無貴賤之分,每一種工作都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只要是誠實的勞動付出,都應該得到認可和尊重。
二、融合教學活動設計,讓情感培養潛移默化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因此,如果說知識技能為教學的明線,那么情感態度的培養應為暗線,埋于其中。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融合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設計,把握好契機和切入點,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如我在教學PEP小學英語(三年級起點)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My classroom”Part B Lets talk & Lets learn這一課時,教材通過Wu Yifan和John的對話,學習Lets...句型的使用,邀約同學一起打掃教室。除了語言知識技能的學習外,本課的情感目標是引導學生熱愛班級,熱愛學校,養成愛護公物、保護校園環境的良好習慣。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引導孩子play a flashing game.(Show the pictures of “clean the window”“clean the blackboard”“put up the picture”...)通過游戲活躍課堂氣氛,復習有關打掃教室的短語,為課文的學習做鋪墊。而后呈現文本中的情景,引入話題:The children are going to clean the classroom. What do they want to do?通過文本的學習,教育學生Zhang Peng wants to help Mike. And we should help each other. We should love our school and our classroom,keep them clean.學生感受課文中同學之間互幫互助的友好氛圍,從而教育學生熱愛班集體,熱愛勞動,互相幫助。
三、創設真實教學情景,讓情感培養感同身受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情感態度五級標準中指出:“能在英語交流中注意并理解他人的情感。”因此在課堂中創設相應的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感知、體驗,感同身受。我在教學PEP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5“What would you like?”A部分時,本課主要學習單詞beef,fish,soup,noodles,vegetables等五個單詞和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 some...結合本課教學內容,教學中我創設了Christmas is coming的情境,并設計了“Do a survey about what would your classmates like on Christmas. ”這一任務。在調查之前,我先播放了一個一分半鐘的短片。短片的開始是一個個生活在非洲等貧困地區孩子們皮包骨的瘦小身影,以及穿著破爛衣服的孩子們在垃圾堆里翻找食物,對食物無比渴望的照片。緊接著鏡頭轉到了我們的飯桌、食堂里的美味佳肴,描述著我們豐衣足食的幸福生活。之后是餐館、食堂里每餐后剩菜剩飯的浪費情景。前后鮮明的對比,那些饑餓的畫面引起了學生諸多思考。我借機教育孩子們要珍惜糧食,量力取食,不要浪費每一粒糧食。孩子們都認可了我的觀點,在接下來的Christmas Dinner情景活動中,面對美食的誘惑,他們先思考能否都吃完,面對點餐較多的同學,他們的組員提出了“Can you eat them all? ”的疑問,“Dont waste food!”這一理念在這堂課里深入人心。在接下來的小組交流活動中,教師根據學生的點餐情況再次教育學生Dont eat too much meat. Eat more fruits and vegetables. 告訴孩子們健康飲食要葷素合理搭配。
學生的情感態度是伴隨認知過程而產生的,它需要以認知活動為基礎。因此,以課堂教學為載體,讓我們的英語課堂不再只側重于知識技能的傳授,更注入了良好情感態度養成的因素,讓小學英語課堂更加絢麗多彩!
參考文獻:
尹剛,陳靜波.給英語老師的101條建議[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編輯 李博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