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娟
摘要:在新課改實行的形勢下,高中數學教學方式和內容進行了不斷的改革,不再單純的強調教學內容,而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不斷滲透數學文化和思想,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此,本文分析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意義和方式,供教師參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 數學文化 滲透方式
數學文化指的是從文化角度出發,進行數學學習,主要表現形式是將數學知識和公式和生活中的問題結合在一起,應用數學思搭建維解決問題的基本結構,進而學習一系列的數學語言和符號。另外,數學文化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展開合理聯想,進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
一、滲透數學文化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屬于理科學科,具有枯燥和邏輯性強等特點,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只是帶領學生對大量公式和定理驗證進行模擬練習,這對于學生來說缺乏吸引力,因此,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完善的數學知識體系,成為了教師面臨的主要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在吸引學生主注意力的同時,能夠減輕教學難度。
例如,在講解概念、定理、公式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數學家的生平事跡、概念起源、定理推斷過程,進而開闊學生的視野,既能學生提高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又能活躍課堂氛圍,讓數學富有思考彈性,轉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印象,讓數學成為一門生動有趣的學科。
(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改革提倡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學生對數學文化的了解和學習不是通過教師教授就能完成的,數學文化的學習往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識基礎上,而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深切的體會這一點。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問題和知識的探索,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主動思考能力,在滲透數學文化的同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二、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方式
(一)在知識中滲透數學文化
每一項數學知識和定理都是數學家在反復的實驗和推理后得出的,數學知識的產生、發展、應用、擴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其中涉及到了不同的辯證方式和研究步驟,凝聚了豐富的數學文化。因此,教師在講解數學知識時,需要努力還原知識的研究和應用過程,讓學生在科學探索的痕跡中尋找知識蘊含的真正含義,進而加深對知識和數學的理解。
例如,在講解數系擴充的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以以數學史上關于系數研究的思想為切入點,為學生提供自主思考的線索,進而引發學生對系數的思考,在探索過程中感受理論方程在系數擴充中的應用方式和作用,掌握保持數的運算性質和系數擴充的一般原理。
(二)在解題過程中滲透數學文化
著名數學問題大多具有悠久的歷史背景,并且蘊含了大量數學解題思路,展現了數學在文化方面的魅力。因此,教師可以在解題的過程中,向學生滲透數學文化,結合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歷史名題作為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載體,從數學文化的角度分許和解決問題,將策略研究、邏輯擴展、技巧應用等學習方式融為一體,讓解題超出自身思維的范疇,進一步延伸到文化領域。
例如,教師在講解三角形數和正方形數時,可以列舉希臘人在沙灘上擺石子的問題,將不同數量石子組成的圖形作為題根,本題的研究背景是萬物皆數理念,即將數字和圖形結合在一起,在后來的研究中,數學家將這一理論擴展為四面體數。教師選用這種富有文化內涵的問題,能夠讓學生在應用知識的同時感受到數學的博大精深,進而實現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學文化的目標。
(三)在課題研究中滲透數學文化
課題研究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深刻的探究意義、開放的教學過程較高的創造性,因此,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認可,合理應用課題研究這一教學方式也是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水平的主要方式。
例如,教師進行多面體歐拉公式課題研究時,可以從直觀觀察、實驗論證、理論猜想、進一步論證、理論應用幾大方面來進行,了解專業的理論分析方式,學習數學家不斷探索的精神,端正學習態度。并且在學生反復修改、論證、反思學習研究方案的過程中,鍛煉了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對自身的學習目標、方式、態度、策略形成新的認識,從而進一步完善自身的學習規劃,由此可見,數學文化在學生的數學學習生涯中發揮著引導和示范的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在教授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能讓學生掌握數學的文化精髓,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滲透數學文化,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結合教材和教學條件,制定符合學生需求的數學文化滲透方案,推動我國數學教育事業的創新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宗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意義和途徑[J].教學與管理,2014,(28).
[2]初延波.新課改環境下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文化”的滲透[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24).
[3]吳森林.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意義和方法探討[J].留學生,2016,(09).
(作者單位:吉林省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三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