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憲林
摘要: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是初中數學教學的工作重點之一,問題意識能夠反映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便于教師有針對性地解決數學學習中的問題,加強了教學中師生的交流,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創新思維。培養初中生的問題意識,可以通過情境創設、多媒體輔助和豐富的數學活動等三方面著手,在激發學生思維的基礎上,培養起他們的問題意識。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 問題意識 培養策略
在應試教育下,教師和學生的思維系統都形成了一種固化的模式,就是教師習慣了講,學生習慣了聽。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互動僅限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在這種教學氛圍中,學生的思維總是跟著教師的思維走,喪失了自主思考的能力,是完全被動的。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即便是學會了如何解決數學問題,也是依靠著對教師講解的理解,而沒有自身對問題的思考,如果忘記了教師教給的思路,就不會解決問題了,不利于學生自身數學能力的形成。新課改后,數學教學理念更注重回歸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也就是讓學生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能積極地思考,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因而,在新的教學模式中,問題意識的培養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因為只有學生處于積極思考中、參與中,才能夠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也才能深入地理解問題。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需要教師首先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入課堂,通過創設情境、新穎的教學手段以及豐富的活動,來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增強學生對數學教學內容的關注,使學生產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從而逐漸培養起問題意識。在問題意識的驅使下,學生懷著解題的好奇心,能夠積極嘗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和能力雙方面的提升,真正地做到學以致用。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興趣是引發學生學習動機的直接因素,也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前提。創設情境,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實景來拉近學生和數學的距離,學生感興趣,覺得數學有實用性,因而能夠產生積極的學習動因,在此基礎上,可以深入探討問題,產生問題意識。比如,講授“旋轉”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大量援引生活中存在的“旋轉”現象,轉動的電扇葉片,時鐘的指針,行走中的自行車輪……結合這些生活中的現象,提出數學問題,“作旋轉運動的電扇葉片的旋轉中心是哪兒”“自行車車輪在轉動時,輪子大小和形狀發生變化了嗎”……通過這些與生活相關的問題情境的創設,將學生吸引到數學問題的學習和探索中來,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幫助學生將直觀轉為抽象,將生活中涉及的車輪、扇面、鐘面等事物的形狀抽象為數學中的圖形,并結合圖形中對應的有價值的點和線段,來進行問題的驗證,得出結論:旋轉后得到的圖形是與原圖形形狀、大小一致的圖形,沒有變化。這樣的富于生活實感的情境教學,學生在觀察、發現、探究到驗證的過程中,都是親身參與、感受,關于“旋轉”的圖形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圖形特性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學生不僅保持了極大的求知欲和興趣,而且切身感受到數學思維的魅力,將學習的外部動機轉為內部動機,對其問題意識的形成,大有裨益。
二、應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近幾年,信息科技飛速發展,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越來越普遍地應用到各種教學領域,帶來了課堂教學的諸多變革,為課堂教學手段的創新提供了動力。比如,在教學“折疊和重合”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將生活中的軸對稱的藝術作品,比如臉譜、剪紙,對稱的建筑設計,各種設計標志、廣告等,通過動畫和圖片組接在一起,通過實物圖片來展現軸對稱的美感,并通過動畫來重點呈現圖形的折疊和重合過程。這種多媒體展現的豐富內容,能夠讓學生在觀察到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后,自然注意并分析出軸對稱的概念和軸對稱圖形的特征,而對于折疊與重合,在動畫的演示下學生也了解得更加直觀、形象,對于進一步學習利用折疊性質解決數學問題打下基礎。由此可見,在數學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在靜中求動,通過鮮明的色彩、流動的畫面將“軸對稱”將“折疊與重合”等數學現象直觀地展示出來,激發了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從“點”到“面”,由模糊到清晰地認識數學問題,為問題意識的產生創造了空間。
三、開展豐富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的產生,在于思維的活躍程度、在于了解的深入。初中生由于年齡和學習程度的限制,在高密度、快節奏的數學課堂教學中,一些學生很難完全理解、掌握所學新知識,即使教師給出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機會,他們也不一定能夠做到靈活運用。而豐富的探究活動則能彌補課堂教學和學生本身這方面的不足,幫助學生掌握新知識、形成技能、發掘潛能、發展智力。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該展開豐富多彩的探究活動,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方法的滲透,引發學生對某些數學問題的質疑,激發他們通過親身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真正認識、了解數學,更深入地進行探究。比如,教學“三角形”這部分內容,可以展開動手實踐探究課,讓學生帶著問題(三角形真的不倒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特征和關系)在生活的一定范圍內尋找三角形,讓他們通過實際觀察,用手摸,用尺量,用筆記等實踐活動來研究并掌握三角形的分類標準和方法,學會區別不同的三角形類型。在這樣的實踐探究活動中,學生有著強烈的參與感,有著濃郁的興趣,因而思維十分活躍;帶著問題去實踐的活動,也啟發了學生的問題意識,使他們懂得只有用心觀察和思考,才能不斷發現問題,而發現和解決問題是數學鉆研的開始。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數學教學的重點,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通過創設學生喜歡的、熟悉的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多媒體等新穎的教學手段充分打開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還要通過多種多樣的探究活動,引發、訓練學生提問和解題的能力,只有如此,學生的問題意識才能在不斷的引導和激發中茁壯成長,為學生掌握終身學習的能力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馮敬文.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問題意識[J].科技展望,2016,(06).
[2]溫愛琴.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6,(01).
(作者單位:吉林省四平市第三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