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小學數學課堂將具有抽象性的理論內容作為了教學的重點,卻忽略了對數學文化的滲透,而數學文化在課堂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之美。因此小學數學課堂應當對此予以重視,將數學文化有效滲透到教學之中。文中將對數學文化的主要類型及其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方法展開探究與討論。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數學文化
數學文化包括數學精神、數學思想以及數學方法的產生與發展過程等,無論是數學美還是數學史都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將數學文化滲透到教學課堂中能夠極大地提升課堂的魅力與文化內涵,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一門具有歷史性與文化性的學科,了解數學文化能夠推動學生數學素養的有效提升,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來說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對此展開探討是十分必要的。
一、 數學文化的主要類型
(一) 數學美
數學美由三部分組成,即簡潔美、對稱美以及奇異美。首先,簡潔美是數學所一直追求的,隨著數學方法的不斷完善,無論是數學語言還是計算方法都越來越簡潔;其次,對稱美也是數學中最為明顯的一個特征,如對稱圖形,對稱美廣泛存在于幾何知識中;最后,奇異美也是數學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蘊含著數學的特殊規律,具有極強的趣味性。在數學教學中,感受數學美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他們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不足,因此無法直接感知數學之美,此時教師需對其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挖掘數學之美,感受數學文化。
(二) 數學史
數學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了解數學史對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第一,學生能夠了解數學知識發現的過程,這是有著極大的人文意趣的,故事性的內容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并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第二,數學家的人文軼事也是數學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他們的故事中,學生能夠感受到數學家的求知精神與探索精神,在學習和體會的過程中學生將深受其影響,并逐漸在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科學探索的精神,這對學生人格發展、綜合素養的培養來說有極大的意義。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感知數學文化的魅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更要讓學生將這種素養轉化為外在的實踐能力,推動學生的綜合發展。
二、 數學文化的滲透方法
(一) 在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滲透數學文化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定義、概念、公式等占據了很大的比重,而通常這些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對于小學生來說極難理解,如果直接將知識灌輸給學生,那么學生將會在學習中遇到較多的困難與阻礙,為了降低學習難度,使學生可以逐步掌握深奧的數學知識,教師應當將數學文化滲透其中,保證學生既能夠有豐富的數學文化儲備,也能夠較好地掌握數學理論知識。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時,教師不應當直接將公式告知學生,否則會增加學生的理解難度。此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觀察平行四邊形有哪些特點,它與正方形、矩形以及三角形之間有怎樣的關系,然后讓學生通過分割法或者補全法,求面積和或者面積差,最終獲得正確答案。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感知到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具體推導過程,使其認識到數學背后的規律性,并感知到數學公式的簡潔美,雖然推導的過程是復雜的,但是最后的公式卻是極為簡單的。
(二) 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滲透數學文化
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不僅僅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更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將數學文化素養轉化為實踐能力,使其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因而教師應當將數學文化滲透到數學解題的過程中。傳統的問題解決過程較為單一、死板,多為教師進行示范講解,而學生僅能夠在被動的狀態下接受,這種授課方式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甚至會使其產生枯燥、厭惡以及排斥的心理。而將數學文化知識融入其中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能夠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并掌握思考問題的思路與方法。例如在學習圓周率時,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祖沖之的故事,讓學生意識到這一知識是具有濃厚的歷史感的,并在聽取故事的過程中加深對圓周率的了解,認識到這一概念在解決圓的相關問題中的重要作用與意義,并對這一知識的深入探究產生興趣與欲望。
(三) 在強化練習的過程中滲透數學文化
強化練習也是數學學習中不可忽略的一個重要環節,在鞏固學生知識記憶,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強化練習多采取題海戰術,這不僅會對學生造成極大的身心壓力,也無益于學生素質與能力的有效發展,為了改善這一情況,教師應當將數學文化滲透到強化練習環節中。一方面,教師應當將數學文化知識應用到強化練習中,讓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加深對理論知識的印象;另一方面,教師應當創新練習形式,讓學生可以在互動、交流與探究的過程中感知數學文化,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例如,在展開九九乘法口訣的強化訓練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收集關于九九乘法表的文化知識,并讓學生分組進行匯報,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被有效地調動起來,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文化知識的學習與探究中,繼而加深對知識的了解,這種訓練方式的效果要遠遠好于題海戰術。
三、 結語
數學文化主要包括兩類,一種是數學美,包括數學的簡潔美、對稱美、奇異美等,這些美隱藏在數學知識背后,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挖掘;另一種是數學史,這類知識是較為具體的,具有較強的文化性與歷史性,能夠讓學生感知到數學的博大精深以及魅力。無論是哪一類型的數學文化都能夠對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起到推動作用。為了使數學文化的作用可以充分發揮出來,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學文化,首先要在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中滲透;其次應當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滲透;最后應當在強化練習中滲透,以保證數學文化教學的全面有效。
參考文獻:
[1] 崔建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J].學周刊,2016(29).
[2] 曹玉平.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J].中國校外教育,2016(04).
[3] 郭向子.試論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J].才智,2014(21).
[4] 燕文會.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J].赤子(上中旬),2014(09).
[5]馬梅.淺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J].教育教學論壇,2013(37).
作者簡介:周志生,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深土中心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