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學生的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有效地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著重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實際情況出發,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從而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良好氛圍;教學情境;優化方式
一、 營造自主探索的良好氛圍
興趣是學好一切知識的動力。創設自主探索空間,尤其要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入情入境、繪聲繪色地引導,就會調動學生自主探索的積極性,會像磁石一樣開啟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使學生動心、動情。因此,我們不光要為學生創設自由、廣闊的探索空間,同時也應出色發揮教者“導”的作用——生動、自然、富有啟發性的引導,誘發學生探索的熱情。在教學中不難發現,許多學生放不開,顧前慮后,害怕說不好表不明,手腳被捆等現象,嚴重限制了學生自主探索的積極性、主動性。這就要求我們教者應走下講臺,深入學生中與學生建立伙伴關系,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傾聽他們的看法、觀點,尋求建立伙伴關系的支撐點,打開他們的話匣,敞開他們的心靈之窗。同時也要引導學生之間建立伙伴合作關系,消除學生心理障礙,消除緊張感,營造一種寬松、民主、和諧、溫馨的探索氛圍。這樣學生的主體性才得以體現,學生探索的自主性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盡情地發揮。
二、 創設自主探索的教學情境
教學中應遵循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去幫助學生創設充分的進行學習活動和交流的機會、意境,讓他們在自然輕松、活潑快樂的學習情境中探索和掌握基本的知識技能和初步的思想方法。例如學習《認識人民幣》一課后,在班級以小組為單位,創設“小小商店”,學生扮售貨員和顧客,通過買賣東西,學生在付錢、收錢、找錢的過程中掌握人民幣之間的進率和換算。在課堂上為學生搭設生活的“舞臺”,讓學生在這樣的“舞臺”中身臨其境,盡情展示自我。
三、 構建自主探索的優化方式
1. 看一看——在觀察中自主探索
觀察是發現的基礎。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合作伙伴,應結合教學實際,努力提供觀察的機會,創設觀察的空間。如實物演示、圖片出示、投影片展示、多媒體課件設置等等。在觀察中,引導學生細心、有序觀察,在此基礎上養成邊觀察、邊思考的良好習慣。
2. 動一動——在操作中自主探索
兒童天性活潑好動。依據兒童這一心理特點,結合教材自身特點以及學生認知結構,教者要善于為學生創設動手操作的自由空間——寬松、愉快、自然的學習意境。同時指導每個學生有序地、有目的地自我操作,親自去量一量、擺一擺、畫一畫、拼一拼等等。這樣讓學生多種感官積極參與,在親身體驗過程中得以發現,從而透徹地去理解知識,去領悟知識。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中,先讓學生算一算手里的三角尺的內角和是多少度。提出問題,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度。讓學生動手畫一些不同類型的三角形(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分別量出每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度數,把三個內角度數相加,記錄結果是多少度,最后得到“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還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與三角形的形狀、大小沒有關系。
3. 說一說——在討論中自主探索
抓住討論契機,創設討論空間,讓傳統“一問一答”變成學生平等參與,讓學生無拘無束、自主思維、自由表達,充分調動班級群體的思維積極性,克服了思維的惰性,將理解由片面變為全面,形象由模糊變為清晰。例如在《含小括號的混合運算》一課中,先出示題目讓學生分步列式解決問題,先寫加法算式,后寫乘法算式。接著要求學生列綜合算式,列出綜合算式后讓學生先計算,計算后同桌之間說一說,發現了什么問題。學生通過交流發現綜合算式是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怎樣才能先算加法后算乘法呢?這時讓學生看書討論,引出小括號。這一討論空間的創設,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了小括號的作用。
4. 玩一玩——在游戲中自主探索
游戲是小學生比較喜歡的一項活動。在游戲過程中,學生能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執著的熱情,全身心投入其中,而不感到倦怠或厭煩。因此,在教學中恰當地設計別開生面的游戲,將學習內容轉化為生動活潑的游戲形式,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怎樣滾得遠》一課中,我讓學生自己搭不同的斜坡,進行試驗,每次試驗都留有記錄,小組內進行討論,怎樣搭斜坡,就能滾得遠。最后再通過小組比賽來驗證每個小組得到的結論。通過游戲的開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高,學習效果也更好。
5. 試一試——在嘗試中自主探索
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意為盡力引導學生自己去主動思考,自主嘗試。為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生現有的認知標準及學習內容的難易度,可精心設計不同程度的可行性的嘗試題。讓學生大膽去嘗試,自主發現問題,自主解決問題,揭示規律。這樣,不但使學生透徹領悟本節課的知識,而且能使學生產生好奇心,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濃厚興趣,還能品味到“發現”的樂趣。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營造自主探索的良好氛圍,創設自主探索的教學情境,構建自主探索的優化方式,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游戲、嘗試中自主探索,主動參與,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喚起了學生親近數學的熱情,體會了數學的樂趣。
作者簡介:
朱榮勤,江蘇省淮安市仁和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