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育是百年大計,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國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們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關注度越來越高。因此,對于教學模式的研究開始越來越頻繁,支架式教學理論是20世紀80年代所提出的一種新的教學理論,并在實踐中得到了認可,本文以初中化學課程改革為切入點,探討了支架式教學理論下初中化學課程內容實際與實踐。
關鍵詞: 支架式教學;理論研究;初中化學;教學改革
一、 支架式教學理論的定義
支架式教學實際上是一種教學的策略,是一種幫助學生養成正確學習方法的理論,讓學生能夠通過教學框架來完成教學內容,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習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學生實際特點和能力水平,幫助學生搭建起一個適合學生實際的框架,學生在教學框架的幫助下進行學習,一旦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得到加強,那么就需要對支架進行重新搭建,在原有的基礎上,搭建起更大的支架,由此循序漸進,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從而系統地對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所以說,支架式教學實際上就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方法,同時,不是一成不變的,是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不斷更新,不斷擴大的。
二、 支架式教學模式的要素
支架式教學模式是一套相對完整的教學方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也是搭建起教學框架的關鍵。主要包括進入情境、引導探索、獨立探索、協同學習以及效果評價五個方面。
1. 進入情境
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必須要有一個好的氛圍,要去引導學生對知識感興趣,化學課程本身較為枯燥,看著各種化學式,如果一味灌輸,只會讓學生難以接受、理解,逐步對學習失去興趣。而所謂進入情境,實際上就是幫助學生融入學習當中,通過有效的刺激方式,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讓學生可以主動學習、主動思考,從而為后續學習提供興趣支持。讓學生學會用化學課程中的思維去思考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融入學習當中,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保證教學質量。
2. 引導探索
在支架式教學理論下,教師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并圍繞目標幫助學生確定概念框架,為學生提供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讓整個教學支架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并在思考中學會探索和研究。
3. 獨立探索
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人必須要有目標,有目標才能有動力、有激情,支架式教學理論將學習的主動性和教學主體轉移給學生,鼓勵學生自己在教學框架內去探索,教師有針對性地將解決問題的要素提供給學生,讓學生獨立思考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4. 協同學習
在支架式教學理論中,將協作學習作為重要元素之一,其目的也正是基于此。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不要突出某一個個體,要強調團隊的重要性,加強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發揮團體協作的力量,讓整個學習氛圍更加融洽,讓學生學會交流與分享,養成團結一致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在教師的引導下一步一步地探尋真理,并在探尋過程中收獲知識、收獲快樂,最終實現教學目的,完成學習目標。
5. 效果評價
效果評價的主體較為多元,不僅僅檢驗學生個體,同時也檢驗教師和整個學習團體。學生個體評價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有學生自己對自己的評價,還有就是學生所在學習團體對自己的評價等,不同評價所產生的結果不同,所反映出的問題也不盡相同。在評價的內容上也區別于傳統評價模式,比如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團體學習中的貢獻大小、具體表現等等。
三、 支架式教學理論下化學課程的實踐
初中化學課程相對較為枯燥、復雜,知識點較多,學生不好掌握,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進行支架式教學模式實踐過程中,要緊密結合化學課程以及初中生的性格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實踐。
1. 構建符合初中生實際的教學框架
支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最關鍵的就是幫助學生搭建教學框架,教師圍繞學習的任務,并按照初中生的性格特點,將化學課程按照學習任務進行科學分解,將各個知識點進行進一步的整理歸納,構建其概念框架,將知識、技能、方式、方法,包括學生的情感因素等等都融合進教學任務和目標當中。同時,要按照初中生知識認知水平,科學制訂學習計劃,結合實際選擇教學教具,盡可能的創造教學條件。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學生主體作用,實現教學媒體的多元化,教學方向的清晰化,集中教學,注重實踐,讓學生能夠全面的對化學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
2. 打造極具吸引力的教學情境
化學課程本身是很具有趣味性的,每一個化學變化都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索欲。初中生正處于求知欲較強的階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初中生的性格特點,通過創設問題情景的手段,讓學生自主進入到教學計劃所要預設的情景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提出問題時,要注重尋找一些學生未知知識,同時又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最大化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圍繞提出的問題去主動思考、主動探索,將對此問題的探索與學習任務完美結合,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收獲知識。
3. 幫助學生們組成學習團體
支架式教學模式注重團體學習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搭建一個個學習小組,讓學生圍繞同一個問題,通過小組協作的方式來進行研究和探索,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每一個學生都在學習小組中充當著必要的角色,大家分工協作來完成教學任務。同時,要讓學習小組進行深入溝通,共同交流、辯論,讓整個學習氣氛變得熱烈起來,從而讓整個學習活動更加生動、更加有趣,效果也更加明顯。
4. 建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
支架式教學評價要注重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學習態度以及心理素質等進行綜合評價,因此,在開展教學評價過程中,既要注重結果又要注重過程,要注重關注對每一個個體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注重其評價的差異性,全面反映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要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以及學習小組對每一個小組成員的作用評價。總之,就是要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將教學的主體轉移到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 結語
總之,支架式教學是一項新的教學模式,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要按照支架式教學的要素去構建起符合初中生實際的教學框架,并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進步情況,去不斷地更新,讓學生在輕松自主的學習環境中,去愛上化學,不斷提升學習的主動性,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簡介:
梁曉玲,吉林省長春市第六十八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