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正確的審美觀能夠讓社會風氣得到積極的改善,對于構建文明和諧社會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育領域中美育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內容,對于實現(xiàn)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美術教學則是實現(xiàn)美育的重要途徑,美術能夠帶給學生美的享受,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小學美術是美術課程的初級階段,能夠為學生審美能力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去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給學生在美術課堂中以美的體驗,本文圍繞“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一主題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美術;審美能力;培養(yǎng)策略
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美術繪畫的技巧,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因而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成為了廣大美術教師所探究的焦點,在傳統(tǒng)的小學美術課堂中,學生所感受到的藝術魅力被灌輸式的教育磨滅得所剩無幾,他們在美術課堂中也依然被許多美術理論與繪畫技巧所包圍,對于美術缺乏感性的認識,在審美層面上,技巧也多于情感體驗,以小學生認知水平來說,這種教學不符合他們的年齡特征,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帶給學生更加深刻的審美體驗。
一、 豐富課堂素材,激發(fā)審美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較弱,在學習時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并且隨著學生學習情緒的轉變他們的學習行為也會跟著發(fā)生變化,因而學習興趣對他們來說是一劑穩(wěn)定劑,能夠有效地穩(wěn)定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行為,讓學生在學習中保持高漲的熱情和高效的學習行為。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如果一味地對學生講解課本上的已有的理論知識,難免會造成課堂的枯燥乏味,學生在聽課時注意力往往會不在課堂中,那么教師可以豐富課堂的教學素材,去激發(fā)學生的審美興趣。比如有一幅圖畫,用一種形式看是一個花瓶,但是換一種看法,則變成了兩個人的臉,學生對這種有趣的東西是非常感興趣的,教師可以以此為契機,訓練學生的觀察力,激發(fā)學生的審美興趣,比如搜集一些有趣的素材,讓學生去找出圖畫中有多少個獅子,或者一幅畫有多少種看法,讓學生發(fā)現(xiàn)藝術的奇妙之處,從而產(chǎn)生積極的探究心理。教師還可以將學生生活中的事物帶入到課堂之中,讓學生重新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比如在學習“花”的畫法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校園中找尋美麗的花,對照著真實的花進行繪畫,畫出花的真實形態(tài),有的花盛放得非常燦爛,花瓣都是一層一層疊起來的,顏色也非常的鮮艷,這種花給人以非常濃郁的艷麗之感,而有的花的花瓣則非常的少,顏色也比較通透自然,這種花就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有的花骨朵含苞待放,像嬰兒一樣需要人去保護,學生們在畫的同時要對花進行仔細的研究,從花的顏色,到形狀,到大小都要去進行表達,學生們發(fā)現(xiàn)原來在自己生活的校園中還有這么多種花,這些話都各有各的特色,也都非常的美麗,他們在觀察的時候也是一種審美,艷麗的花,清新的花,高潔的花,他們會有一個自己的定義,并且這樣的形式較之教師在課堂中對照著書本中花的圖片進行講解要高效得多,因而教師要豐富課堂的教學素材,不要局限于書本之中。
二、 組織名畫鑒賞,提升審美境界
學生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那么要提升他們的審美境界,就必須有一些高于生活的藝術鑒賞的平臺,給學生以更加精準的藝術體驗。名畫鑒賞既是美術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提升學生審美境界的有效途徑,在鑒賞名畫的過程中,由于每幅畫的畫面感不同,學生的審美體驗也有差異。名家作品不僅包含著精準的繪畫技巧,還有著豐富的情感背景和文化內涵,教師要引導學生們去體會其中的自然美、社會美、形象美、思想美,去感知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所流露出的對于審美理想的追求。比如可以帶領學生們去鑒賞古代名家吳昌碩的《松》,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們先介紹吳昌碩國衰家難的坎坷人生,突出吳昌碩高潔的操守和郁勃的民族之心,這樣學生們就更能夠理解畫中的題詩:“筆端颯颯生清風,解衣盤礴吾畫松。是時春暖凍初解,硯池墨水騰蛟龍。”詩中能看到畫家畫松的取向及其與“造化相通”的蓬勃之氣,布局取頂天立地穩(wěn)定之勢態(tài),枝干盤虬,大氣磅礴,寄托畫家詩人的浩然之氣。學生們在這幅畫中看到的不僅僅是中國畫的藝術成就,也是高尚的品格情操,在鑒賞的過程中獲得精神上的審美體驗,切實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 開展美術實踐,培養(yǎng)審美能力
在豐富的美術實踐中能夠讓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作的平臺,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美的創(chuàng)造,比如以“美好的下午”為主題,讓學生去畫出自己心目中美好的事物,有的學生畫了陽光、草地,還有一只金毛在草地上玩耍,因而這位同學在周末的下午都會和自己家的金毛去小區(qū)的草地上一起玩,對于他來說,這就是非常美好的下午,而有的同學則畫出了和爸爸媽媽一起吃飯的場景,是因為爸爸媽媽平常工作非常忙,只有周末的時候家人才能夠在一起吃飯聊天,這是非常美好的。每位學生都會畫出自己對于“美好”的理解,這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大家的理解各不相同,但卻殊途同歸,都展現(xiàn)出了非常積極、非常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這是學生進行審美的基礎。教師還可以開展多種美術活動,讓學生在美術創(chuàng)作中體會到美的魅力和創(chuàng)作的成就,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四、 小結
總而言之,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十分重要的,因而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豐富課堂的教學素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對于名畫的鑒賞,獲得藝術的享受,同時在豐富的美術實踐中,成為美的創(chuàng)造者,讓學生的情操在濃厚的藝術氛圍中得到陶冶,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昌景.對美術創(chuàng)造教育的重新認識[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4(01).
[2]林琳.運用藝術家的眼光看世界——談幼兒美術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前教育研究,2004(01).
作者簡介:
胡影,江蘇省宿遷市,宿遷市洋河新區(qū)洋河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