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楠
摘 要:針對課文《司馬遷發憤寫〈史記〉》進行教學設計,旨在讓學生感受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激發閱讀《史記》的興趣,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關鍵詞:司馬遷;《史記》;教學設計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是一篇歷史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漢代史官司馬遷在遭到殘酷的刑罰之后,不忘父親囑托,忍辱負重,耗盡13年時間,寫成輝煌巨著《史記》的故事,贊揚了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全文內容概括性強,字里行間卻包含了豐富的歷史內容,洋溢著對司馬遷的贊美。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教師及文本之間充分對話,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本課應在學生豐富的感受和體驗中,與文中人物情感進行交匯,在想、說、議中內化語言,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因此如何有效地挖掘信息,如何高效地調動起學生的探索欲望是本節課值得研究的地方。下面我將從四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理念進行詳細的解讀。
一、結合文本,資料整合
鑒于學生歷史知識貧乏,對司馬遷所處的時代、司馬遷辛酸坎坷的一生及《史記》內容都知之甚少。因此教學的第一步就是讓學生在課前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司馬遷和《史記》的相關史料,這為課文的學習奠定了基礎。課上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現有的課外閱讀知識向同學們介紹“李陵事件”和宮刑,老師相繼補充《報任安書》等資料文字,以促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司馬遷忍辱負重寫《史記》的可貴品質,同時培養了學生搜集資料和整理內化資料的習慣,鍛煉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更加激發了學生探究歷史的興趣,可謂一舉多得。
二、合作探究,朗讀感悟
教學中,教師應選擇放手讓學生以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的方式去探究故事內容,并在閱讀中感受司馬遷的精神品質。無論是學生體會到司馬遷的忍辱負重也好,司馬遷的堅持不懈也好,或是感悟于司馬遷少年立志的抱負,這都是一種閱讀的收獲,教師的作用就在于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
而這種活動的促成離不開朗讀的指導。我認為這篇文章有三處地方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朗讀獲得情感的體驗,引發課堂的高潮。在探究寫史原因時,讓學生帶著體會聲情并茂地朗讀父親的“臨終囑托”,讓學生感受父親深深的遺憾,進而體會司馬遷責任的重大;在學習“飛來橫禍”時,讓學生結合資料層層深入地讀出司馬遷內心的痛苦和絕望,與接下來體會“忍辱負重”指導學生讀出司馬遷想要活下去完成史書的決心,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最終學生在朗讀中獲得情感的體驗,與人物內心達成了共鳴。
三、注重文體,讀寫結合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教是為了不教”,因此,在閱讀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感悟文本表達方法上的特點及作用,這樣既能促進他們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感悟,又有利于讓學生逐步積累表達方法。
這是一篇歷史人物故事,教學中力求通過文本的學習,引領學生明確這一類文章的閱讀方法,以一歸類,關注文體特征。在初讀感知階段,我會引導學生回顧之前學過哪些此類歷史故事,進而追問要想弄懂一個故事首先要弄清故事的哪些方面。學生以前學過的知識會在頭腦中再現,教師引導學生總結要想讀懂一個故事首先要理清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緊接著要讓學生結合故事的這三個方面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教師層層引導,步步深入,既回顧了學法,又鞏固了知識。
同時,學生在體會司馬遷堅持不懈、忍辱負重的精神時一定會關注到人物的心理和動作這兩處描寫,老師稍加總結學生便認識到在體會人物精神或內心情感時要抓住人物的細節描寫。在拓展延伸環節,我會引導學生閱讀同類文章《藺相如完璧歸趙》,進一步學以致用。這樣不僅引導學生學會了此類文章的閱讀方法,更在無形中培養和提升了學生的習作能力。緊接著通過課后作業——寫一個你身邊讓你敬佩的人,通過細節描寫表現他的可貴品質,最終落實文章讀寫結合點,使課堂更實效、更高效。
四、文化引導,整本閱讀
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蘊涵著厚重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司馬遷發憤寫〈史記〉》一文中涉及相當廣泛的民族文化,而《史記》本身就是一本極具文學價值和史學價值的巨著,因此讓學生了解《史記》的重要地位很有必要。在學生課前通過查閱資料對《史記》有了初步的了解后,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就深化了學生對《史記》的認知。課堂的最后,便要激發學生閱讀《史記》的興趣,引導學生更多地去了解《史記》中的人物故事,既讓學生回歸了中華民族恢弘壯麗的歷史,回歸了中國人的民族豪情,也讓學生回歸了更深刻、更真實的司馬遷形象。相信課文的教學只是一個開始,而由此延伸出的課外閱讀將不斷引導學生走向整本書閱讀的語文大舞臺。
參考文獻:
[1]金立義.《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第二課時教學設計[J].教學與管理,2011(5).
[2]巫新秋.此身雖異性長存:《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記[J].江蘇教育研究,2009(2).
[3]顧桂榮.精心設計,讓學生循導學讀:《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后記[J].教育科研論壇,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