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書敏
摘 要:對學生學習要求的“不平等”是分層教學的具體體現,小學語文的分層教學要在課堂提問中為學生分層設計,教師的課堂教學用語應讓學生獲得成功的信心,要在作業、作文評語中給學生創造成功機會。
關鍵詞:小學語文;分層教學
現今的教學組織形式主要是以班級為基本組織形式的教學。由于課堂教學的局限性,當然不能顧及到每一位學生的均衡發展,在同一課堂中,接受同一位教師的教導,一樣的教學設計,怎樣才能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從而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所提高呢?筆者認為,首先應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學習興趣的激發則要在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不斷為學生創造獲得成功的信心,增強他們學好語文的自信。讓學生在學習生涯中敢于去嘗試解決問題,達到自我提高的目的。筆者的具體做法如下:
一、在課堂提問中為學生分層設計
課堂提問是教師與學生必要的交流形式之一。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達到使學生積極動腦,發展思維的目的。作為教師,對于本班學生的水平及愛好特點應該是熟悉的,所以我們要找準突破口,因人而異,分類提問。比如說,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對于富有挑戰性的,難度較大的問題,較感興趣,中等水平的學生能夠對一般的問題進行作答,而成績差的學生,則對他們較熟悉的事物能進行正確判斷。例如教學《孫中山破陋習》這一課,講讀課文時,可要求中等成績的學生回答:這一篇文章向我們介紹了什么內容?對于這類問題,中等水平的學生一般都能夠進行歸納,教師相機引導,就能幫助他們正確解決問題,樹立起他們答好問題的信心。接著可以再提出三個小問題:(1)根據課題你想到了什么?(2)孫中山要破什么陋習?(3)孫中山破這個陋習的原因有哪些?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課本上,認真看書就可以找出來。這類簡單的問題成績較差的學生也能答好它,由此獲得學習課文的信心。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可提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例如:“孫中山的姐姐前后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孫中山和媽媽對纏足這件事態度一樣嗎?為什么會有不同?”對于這一問題要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及對課文內容較深刻的理解才能回答得出,成績好的學生一定愿意接受這個挑戰。從而在對問題的思考、回答中獲得成功的滿足。這時,還可讓有美術特長的學生根據書上的文字把纏足內容畫一畫,讓朗讀較好的學生把這部分內容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這樣做既調動了所有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深化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二、教師的課堂教學用語應讓學生獲得成功的信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后,教師總要相機作出評價。有些教師只是單調地用“對”、“說得好”或“錯了,你沒理解透”等等這些語句來對學生進行評價。我覺得,教師的評價語,不能這樣籠統,而應該根據實際給予貼切的、生動的、富有指導性的評價,并同時提出要求或作出鼓勵。例如成績好的學生問題回答正確了,老師可以說:“某某同學對這個問題理解得非常好,但是回答時用詞還不是很精準,老師相信他下次一定能夠用更準確、流利的語言來表達出他的意思?!比绻疱e了,老師可以說:“某某同學的思路已經對了,但是沒有找出問題的關鍵,也許是因為時間太緊了吧,我們先請他坐下來再認真地思考。”對于中等水平的學生的回答,老師可以作如下評價:“某某同學說得太棒了,連老師想的都不如他想的詳細,祝賀你,你是這節課中的‘小博士”或“某某同學的回答很有條理,可惜問題的重點沒抓住,差一點,你就成功了,繼續努力!”等。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老師可以說:“我發現某某同學近來進步很大,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答得非常好,老師多高興看到你這樣??!”或“同學們都聽到了,某某同學回答問題的聲音是非常洪亮的,只是對問題考慮得不夠成熟,我們再給他一次機會……”通過這樣的評價語,使學生明白自己的優缺點,激發學生對問題思考、探究的熱情,學生也從教師的評價中,獲得成功的信心和動力,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動力。
三、在作業、作文評語中給學生創造成功機會
有些老師批改作業、作文時往往只簡單地打一個分數,或者在作文中再加上幾句老套的評語,如“句子較通順”、“中心尚明確”等等。象這樣的評語,當然也會使學生能針對缺點進行改進,但是卻不能很好地帶動全體學生自主發展。筆者的做法是這樣的:在一些字跡工整、作業認真的作業上批“非常好”、“你學習很認真”、“做得不錯”等評語,有進步的學生的作業上可批“你進步了”、“比以前好多了”等等評語,而作文上的批語呢?對于寫得較好的作文,就批上“你寫得太好了,把老師都感動了,中心突出,材料安排得非常好,繼續努力,十年或二十年后,你將是一個作家,老師相信你”這類評語。對于一般的作文,可批上“你選擇的材料特別好,但是因為錯別字多,語句不通順,影響了文章的表達效果。如果你改掉這些毛病,把作文寫好對你來說輕而易舉?!睂^差的作文,我們不能光顧著挑缺點,這類學生最缺乏信心,我們應該抓住整篇文章中寫得最好的幾句話,批上:“這幾句話的描寫十分貼切,寫得多好啊!如果整篇文章你都象寫這些句子時去認真思考再寫下來,你的文章該多感人?。 睂W生對這類的評語更加愿意接受,既達到了批改的目的,也讓學生有了寫好作文的信心。
十根手指,各有長短。我們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平等”地要求學生,才能使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愛,感受到成功的召喚,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張德新.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更有活力[J].好家長(生活教育),2017(10).70.
[2]封樹才.也談小學語文教學的因材施教[J].教海拾貝,2015(01).1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