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隆
摘 要:在小學階段,語文是學生的必修科目,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當前小學語文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工作內容。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中,學生是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語文知識的,為此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工作中非常重要。文章以作者自身多年教學經驗為例,以此探析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中學生閱讀理解力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一、閱讀能力的培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閱讀貫穿于整個語文學習,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對不同類型的文本進行閱讀,通過閱讀去理解文本的意思,進而感受文本中所蘊含的情感。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我們可以發現隨著學段的增高,閱讀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所占有的比例也就越大。在對學生語文能力進行考核時,閱讀也占有著極大的比重。針對這一點,教師將對學生閱讀理解力的培養工作作為自己的重要工作是毫不過分的。對于學生而言,小學階段是促進其全方面發展的最佳階段,尤其是在語文這門學科當中,學生在小學階段所接受到的教育、所獲得的能力將會關乎他們后續的學習。小學作為基礎階段,若是想要學生未來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教師必須在這一階段中將學生的基礎打牢。
二、閱讀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培養策略
1.營造閱讀氛圍,促進學生主動閱讀
采用微課展開教學是新課程改革下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在正式展開閱讀教學前,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能夠更加貼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而在教學工作中,教師在為學生創設閱讀氛圍時,可以利用微課,讓學生先對文本內容有一定的了解,并使學生在教學之初就走進教師創設的情境當中,產生閱讀期待,從而對學習的內容充滿興趣,促進學生主動閱讀。
例如,在教學《稻草人》這一課時,我便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課程導入。《稻草人》這篇課文是一篇童話,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習童話故事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閱讀的本身便能夠給學生帶來趣味,為此教師應該巧妙借助多媒體設備,來為學生營造閱讀氛圍,以此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當中去。為此,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在教學伊始,我先讓學生觀看相關微課視頻,在視頻當中,學生首先看到的便是一片稻田,這片稻田都是一位老婦人的,為了趕走那些想要偷吃稻谷的鳥,老婦人在稻田的中央插上了一個稻草人,稻草人每天盡職盡責地趕走想要來偷吃的鳥兒,稻田在稻草人的保護下非常的安全,稻草人也非常開心。可是有一天,稻草人突然郁郁寡歡,非常的難過。視頻放到這里停止,教師趁機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么稻草人會突然一下不開心了嗎?老師和稻草人溝通之后,稻草人說原因就在我們的課文里,那么現在請同學們閱讀課文,找一找稻草人不開心的原因?”這些問題循序漸進,學生在觀看了生動的《稻草人》相關視頻之后,對學習的內容充滿興趣,一個個都信心滿滿地接受挑戰,此時我再讓學生閱讀課文,在文章中尋找答案,學生閱讀的興趣更高,很快就找到了視頻觀看時所出現問題的答案。這樣的設計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堂導入,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身臨其境,對問題充滿挑戰,而多媒體將這兩者合二為一,激發了每一位學生的挑戰熱情,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參與到閱讀中。
2.結合多樣方法,帶領學生理解文本
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想要切實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對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用多樣教學方法來帶領學生理解文本。例如,在初次展開閱讀時,教師可以采取同桌交流、小組合作、師生交流等方式來幫助學生進行文本閱讀。后續在對文本的重點內容進行理解時,教師可以采用任務法來指引學生進行文本理解。長期以往地在這樣的閱讀教學方法之下,學生的閱讀理解力也會得到提高。針對這一點,在此以《“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為例,在教授《“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流程:
在教學伊始,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出示一個故事,故事中說的是一個小男孩扶了一位老奶奶過馬路,但是在過馬路時因為走得太急,老奶奶差點摔倒。針對這件事,小男孩的父母給了他不同的態度,小男孩的媽媽首先表揚了小男孩的這種行為,在媽媽的夸獎之下,小男孩非常開心,可是在爸爸聽說了這件事情之后,并沒有夸獎小男孩,反而揪住他的錯誤一直教導他,這又讓小男孩特別傷心。和學生一起閱讀這個小故事,然后再出示在兩種不同心情下的小男孩的圖片,讓學生體會。
“同學們,老師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有出現過這樣的情況,你們看我們的巴德·舒爾伯格在小時候也有碰到過這樣的情況,那么他又是因為一件什么事而得到了不同的對待呢?”
部分學生在課前對本課進行了相關預習,在我的引導下也回答到了是寫了一首詩。
“你們知道巴德在小時候寫了一首詩之后,他的母親是如何對待他的?他的父親又是如何對待他的?”在問完問題之后,我再出示了《“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的題目。 “同學們,看著這篇課文的題目,我相信大家都有所感受,那么我們的作者到底獲得了自己父母怎樣的評價,在他長大之后又對這件事有了什么樣的感想呢?下面請同學們以四人為一小組,進行小組討論,一起對課文進行閱讀,想一想他都遭受了哪些困難。”
在這里我運用了小組合作閱讀的方式來引導對課文進行朗讀,在學生小組合作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我還在教室進行巡視,當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困難時,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在學生小組合作閱讀討論完畢之后,學生對《“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的內容有了一個大致的理解,了解了爸爸和媽媽在對待同一件事情上不同態度的原因。
然后我又采用了師生交流的方式,讓每個小組各派一個代表和我進行內容交流。在師生交流這個過程中,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也更進了一步。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父母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親近的人,他們做的一切大多都是為了我們好。父親與母親本就不同,在生活中父親對待自己往往會比母親要更加嚴厲一些。那么我們的作者到底是怎樣對待父母給予自己的評價與要求的呢?”在初讀課文之后,我再布置閱讀任務,在此同樣也是讓學生進行小組閱讀討論,利用任務法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對文本進行理解。
3.加強課外閱讀,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能夠局限于課內知識,更要將閱讀教學擴展到課外,引導學生開展更多的閱讀活動,擴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向學生介紹文章的背景、作者介紹以及文學地位等等,對待一些節選課文,教師更是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去閱讀完整文章內容,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文章內容。
例如,在《老人與海》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在向學生講授完課本中的內容之后,便以這篇課文進行課外延伸,以此來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力。因此,我是這樣對學生說的:“同學們,我們可以知道《老人與海》這篇課文是海明威所寫,我們的課本所選取的只是《老人與海》這篇文章中的一部分。現在我們學習完了課本中的這一部分之后,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完整的故事呢?在課后,老師希望同學們回家了可以讓自己的父母或其他家人幫助你們找到完整版的《老人與海》的故事,并對此進行閱讀。”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之下,會在課余時間利用網絡去查閱完整版的《老人與海》。當然,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加了解海明威這個作家,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外利用網絡資源去找一些海明威的其他作品,并進行閱讀。教師還可以利用微信或騰訊課堂等App來幫助學生展開課外閱讀,將自己所制作好的相關課件視頻發布在平臺上,讓學生在放學回家之后進行觀看。學生在觀看微課的同時也再一次進行了課外閱讀,這對于提高學生閱讀理解力來說非常重要。除此之外,好的習慣伴隨學生成長,在對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中,教師要抓住小學生做事情沒有毅力的習慣,借助外界閱讀刺激,培養學生養成堅持閱讀的習慣。為此,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在教室中設置了一個課外閱讀打卡,當你完成了一天的課外閱讀后,就在教室中自己名字的那一欄劃勾,對于堅持了一個月的課外閱讀的學生,教師予以獎勵。在這樣的外界刺激下,學生會形成濃厚的課外閱讀氛圍,看到別的同學每天都堅持課外閱讀,自己也會去堅持閱讀,而教師的小獎品更讓學生動力十足。
4.利用微課技術,解決閱讀重點難點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口述教學重難點,這樣缺少啟發性,也會讓許多學生聽不懂課堂重點。因此教師借助微課,將閱讀的重難點制作到微課當中,幫助學生走出閱讀困境,更好地培養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這樣才能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教學《詹天佑》這一課時,本堂課的教學重點是了解詹天佑修筑鐵路時遇到的困難,難點是體會詹天佑的愛國之情。這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滲透一直是教師頭疼的地方,利用微課便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困境。在《詹天佑》這堂課中,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將課本中詹天佑修建鐵路時的困難以圖片的形式串聯到學生面前,從最初的受到他人恥笑到后來詹天佑的不懈努力,教師通過一幅幅圖片再配上對應的音頻,學生很快便能梳理文章結構。在講解人字形鐵路時,教師可出示人字形鐵路的簡筆畫,讓學生對照著微課自己在練習本中畫一畫,直觀地體會到詹天佑想到這一想法的創新。在微課的最后,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如果是你來修建鐵路,你還有什么辦法嗎?”在這樣的微課中,學生很快能梳理課文,理清文脈,也將課文中一個個故事與對應的圖片相結合,在腦海中形成圖片印象,這比枯燥的文字能更深刻地印在學生心中。最后出示的問題也拓寬了學生思維,讓學生想一想如果自己是詹天佑,還能夠設計出怎樣的修建鐵路的方式。最后教師再借助多媒體展示詹天佑修建鐵路后為人們帶來了多少便利,體會詹天佑的愛國之情。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閱讀是教師非常重要的教學工作。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想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必須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立足課堂、活用教材、教授方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走進閱讀的世界,體會閱讀的快樂。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之下,學生的閱讀能力自然而然會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楊彩萍,楊彩虹.探究小學語文教學有效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J].新課程(上半月刊),2017(2).
[2]劉素芹.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有效策略[J].發現,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