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秀
【摘要】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尤為明顯的就是對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不夠重視,實行的是灌輸式教學方式。本文主要研究了當前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存在問題的原因,并提出了一定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 獨立思考能力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2-0137-02
小學生因為年齡的原因,大部分都有著好動的特征,而小學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思維要求較高的學科,因此很多學生都會對其產生抗拒之感。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要善于運用學習的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第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系統邏輯能力,促進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
一、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欠缺的原因
(一)教育習慣的影響
我國自古以來都是實行的講授式教學方式,學生們也習慣了被動傾聽的教學模式,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們為了取得優秀的成績,通常只關注標準的答案,而忽視了對于答案的思考過程。這種教育方式雖然一定程度上確保了學校和學生的升學率,但是卻使教師成為了課程教學的主體,學生們只會單純的聽取教師講課并記筆記,而不會學著去獨立思考,有些教師甚至將學生的意見視為叛逆,長期以往,學生們就完全放棄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成為了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
(二)應試教育的影響
因為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和教師都非常注重考試的分數和升學率,隨著課程的不斷增多,學生的課業量也逐漸增加,據調查研究發現,小學生每天要學習多個科目,有時上課的時間甚至達到了十幾個小時。然而受到了小學生年齡的限制,智力和精力都非常有限,他們將大量的時間都花費在了課程之上,也就失去了獨立思考的時間和機會,使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二、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策略
(一)改革教學模式
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一定要改革和更新自身的教學模式和手段,引導學生們正確地進行獨立思考,轉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應當要引導學生們進行自主思考,學會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如教師可以教學輔助教材,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1]。
(二)營造良好氛圍
環境氛圍對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在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教師一定要營造出良好的獨立思考氛圍,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如教師可以組織一些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并鼓勵學生們參與進去,讓學生們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進行學習,從而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三)強化學生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和中心,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則被大大的削弱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并不能夠得到良好的發展。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和認識到學生的主體作用,利用各種教學方式和手段,激發出學生的主觀能定性,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即使是完成了數學知識的講授后,教師也應當積極組織相關活動讓學生們進行談論和分析,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勇于發言和談論的習慣,還能夠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在談論的過程中不斷增強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四)聯系實際生活
知識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因此教師在教授小學數學的時候,一定要將培養學生獨立能力作為教學的目標,將生活中的諸多元素都融入到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們感受到數學的實際作用和意義,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教師可以充分了解學生們的實際發展狀況,讓學生調查和統計周圍的人數或小區的用水和用電情況等等,使數學知識更加具有生活氣息,并且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增強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提高數學課程教學的效率。
總而言之,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僅會使得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出現問題,教師的教學觀念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近年來,我國的教育改革中提出了要以學生為主體,全面培養學生的素質能力[2]。另外,數學教育本身所具有的邏輯性思維能力要求,都使得教師需要依據實際的情況進行改革,轉變傳統的知識教育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將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上,使學生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托尼·德萊珀,邱旻瑋.小學排名: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力之憂[J].上海教育,2015(6):69.
[2]孫娟.如何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J].數學大世界(下旬),2016(5):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