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茂林
【關鍵詞】 數學教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9—0056—01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高效課堂的構建,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新課程改革不斷發展,以素質教育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深入人心,但是傳統的應試教育依然影響著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本文立足于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根據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一、教師要高效導學,教師的導學是課堂是否有效、高效的關鍵
1. 高效備課,精準地把握課堂容量與難度。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數學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情、教學內容的易難及特點,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精準把握課堂容量,進行合理的課堂教學設計。對教師而言,內容越多,越容易達到教學目標;對學生而言,內容越少,理解就越徹底。那么,我們如何在二者之間找到合適的平衡點,既能完成教學任務,又能讓學生接受呢?首先,要細化教學進度至月、周、日,做到心中有數,根據難度和學生掌握情況,合理安排容量和進度。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基礎水平、接受能力、學習習慣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在學習函數單調性時,在設計問題時就要考慮問題的層次性,既有基礎知識,又有能力拓展。對基礎較弱的學生可以設問:函數單調性的定義和圖象表示,而能力較強的學生就可以設問函數單調性的判斷與證明。
2. 教師應高效地進行課堂教學活動。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組織教學是教師課堂駕馭能力的集中體現,也關系到學生的學習質量。要想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富有激情。教師要具有飽滿的熱情感染學生,帶給學生積極的情緒,激發其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2)精心設計。教學設計要具有啟發性,符合學生的認知,符合教材內容的特點。教師要合理設計問題,誘導學生積極思維,探究發現新知識。(3)強化互動。教師要摒棄“一言堂”,把課堂還給學生,留有讓學生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間,讓學生通過發言、提問、討論、交流、探究等方式發現新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4)精講巧練,點撥反思。教師對教學重點、難點要精講,教會學生掌握重點、解決難點的方法。課堂教學中,學生應在教師多角度、多層次的啟發、誘導、提問下主動思考問題和回答問題,主動暴露自己的思維活動,這樣利用反饋教師才能把握思維方向的調控,培養收斂思維能力。同時,對例習題進行變式,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題后適時進行反思教學,總結解決問題的切入點、運用的基礎知識、變形技巧、思想方法,使之系統化。教師課后應反思教學,總結得失,以備改進。
二、高效課堂的落腳點在于學生的高效學習
從建構主義的角度來看,學生的數學學習主要體現在學生的自主活動和智力參與上。因此,要能夠促使學生主動學習,體現其認知的作用,就要通過自主學習設計加以支持,而且自主設計要依據教師的教學手段進行。我們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高效學習。
1. 全程參與。無論教師的講解還是學生的交流合作、探究發現、做題反思,都需全程參與,以達到更新舊知、構建新知識體系的目的。
2. 高效的學習方法。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的思維特點和學習習慣,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起來的。由于每個學生的外部環境、自身特點存在差異,因而他們的學習方法也不盡相同。為此,教師要結合所學內容的知識特點和學生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指導每個學生的學習方法。
3. 師生互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的,在課堂上還應強化師生互動,努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同時,加強發散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打破墨守成規的思維定勢,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意識與能力。教師可通過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在教學中用一題多解可變單向思維為多向思維,這一方法對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新能力是比較有效的。
總之,數學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教學有方,教無定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創設適當的數學問題情境,有利于學生整節課都處于問題情境中,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通過探究活動完成知識構建和不斷的自我發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任重而道遠,還需要我們廣大教師積極努力探索,發現創造科學的方法,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