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輝
摘要:作為基礎學科之一且又以其乏味枯燥、令學生望而卻步的化學來說,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其學習動力呢?而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是中學化學教學中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化學實驗的教學,能夠使學生初步學會認識自然界的科學方法,化學實驗不僅是培養學生解決化學問題的極為重要的內容和手段,而且對發展學生智力和能力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入門實驗;強化演示;科學探究;培養興趣
新課標指出,科學探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也是化學課程的重要內容。而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實驗正是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在化學教學中,實驗教學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得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又可以讓學生學習獲得新知識,驗證鞏固原有知識,更加重要的是它還能讓學生學會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實驗的這種作用是其它教育無法替代的。充分認識實驗教學在化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實采取措施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
一、上好入門實驗課
由生動活潑的入門課揭開學習化學的序幕,正如俗話所說,“好的開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經驗告訴我們,第一堂化學課是尤為重要的。因此,把第一堂化學課上得生動、有趣,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會大增。
筆者在教案設計過程中,要把入門課的教學難點定在激發興趣和樹立信念上。我給孩子們的第一課是這樣的:從今天起我們開始學習一門新的課程,將事先準備的一張“白紙”貼到黑板上,再向透明的小噴壺里加一些“水”噴到“白紙”上,這是白紙上顯出幾個紅色大字:“歡迎同學們學習化學,祝大家成功”。此時,學生精神抖擻,課堂上充滿歡樂愉快的氣氛。我接著提問:“什么是化學?”學生面面相覷。再問白紙上的字怎么來的呢?學生再次搖頭,我接著給孩子們演示了“清水”變“牛奶”的小實驗,學生忽轉歡喜,課堂氣氛又活躍起來。隨后我手持一杯澄清的石灰水,然后用玻璃管向杯中吹氣,不一會兒,杯中的水變成一杯乳白色的“牛奶”。表示驚訝同時提出疑問:“是真的牛奶嗎?”緊接著又做一個“鐵樹開花”,學生的好奇心被推到高潮。之后我告訴大家:如果想知道這其中的奧妙,我們就要學習化學知識。至此,學生覺得真“好玩兒”,進而在我的指導下,總結出化學的研究對象。學生一聽以后自己可以親自動手做實驗,更加興奮不已。接下來,我又演示了課本中的4個實驗,通過分析實驗現象總結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個概念。隨之,老師又簡單地介紹化學與生活的關系,講解我國化學工業的過去與現狀,以此激勵同學們發奮圖強,將來為我國的化學事業貢獻力量。
二、強化演示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初中學生好奇心強,他們學習動機往往是以滿足好奇心和感興趣為主的。化學實驗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如何激發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并使這種“短暫”的興趣能夠穩定地保持并得以發展,從而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課堂教學中的演示實驗,最能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滬版新教材按照義務教育新大綱規定的20項實驗技能,在各章節中共安排了44個課堂演示實驗學生實驗,16個選做實驗和專題調研活動。這些實驗有的是對化學概念、原理的闡述,有的是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分析、驗證,有的則屬于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對這些演示實驗,我全部安排在45分鐘課堂教學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規范、實驗現象明顯、分析表述準確簡練。對部分演示實驗裝置或實驗操作還作了適當的補充和改進,以增強實驗效果。
三、重視學生分組實驗
化學實驗不僅要做好演示實驗,而且要上好學生分組實驗課。如果說學生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生動有趣,那么,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戰性。但要上好學生分組實驗課,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首先,要制訂明確可行的教學目標。根據布盧姆的教育理論,可將學生的分組實驗課的教學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目標確定后,師生雙方要圍繞目標,完成教與學的任務。
其次,要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教師對實驗內容要反復預試,掌握與實驗成功有關的條件和關鍵,同時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擬訂出上課時向學生交待的實驗注意事項,做好巡回指導計劃,準備好儀器、藥品和器材,并將其放置有序。
再次,要加強課堂上的組織指導。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調控實驗進程,堅持重點深入與普遍照顧相結合的方式巡視指導。
最后,實驗結束,教師一定要做好小結。通過實驗小結,指出問題所在,表揚鼓勵好的同學。事實證明,有的學生雖然學習基礎較差,但動手能力很強,化學實驗做得很好。教師要及時發現這些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表揚,這樣,他們的學習熱情、效果就會倍增。
四、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實驗活動
學習興趣是一種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的意識傾向,能推動人們去尋求知識,鉆研問題,開闊眼界,樹立學習知識的自信心。可以說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
我結合教學實際,指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如學習第二章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時,要求學生調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嗎?請問你們父母,在他們的學生時代,這條河是不是像現在這樣臟?”學習第四章燃燒與滅火時,課后布置學生到汽車加油站、倉庫觀察“嚴禁煙火”標志,到車站了解哪些物品嚴禁帶上火車。還開辟了“廚房中的化學”實驗課題,讓學生利用家庭廚房里現有的物品進行實驗、觀察,如沒擦干凈的鐵鍋、菜刀表面留下的銹斑、用久的熱水瓶膽和燒水壺內沉積的水垢、比較食鹽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將雞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觀察蛋殼表面產生的氣泡以及用廚房內的用品來鑒別精鹽和堿面(NaHCO3)等。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感到化學就在自己身邊,化學與生產、生活、社會密切相關,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他們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
總之,在化學教學中,興趣的激發和培養是能否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實驗教學是讓學生眼、耳、口、手、腦真正動起來,激發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最有效方法;興趣和求知是互相聯系和互相依存的,只要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巧妙地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去,才能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不但使他們發展了智力,提高了能力,而且掌握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