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鋼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許多普通本科院校面臨著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的問題。校企合作是解決該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運用校企合作進行人才培養,可以使學生就業率顯著提高。我們又可以進行資源整合,培養高技能人才。本文針對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校企合作;應用型本科;人才模式
所謂校企合作人的才培養模式就是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學校和企業共同進行培養,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和就業競爭力,整合學校和企業不同的教育環境及教學資源,有機結合課堂教學和實際工作,以培養適應滿足不同需求的應用型人才的一種教學模式。
隨著工作與學習的結合,校企合作辦學在國外已有100年的歷史。這一職業教育模式已逐漸被發達國家所有國家所認可,并逐漸發展成為其自身獨特的模式和特點。學生可以合理地分配在學校學習和企業實踐的時間。企業能夠參與學生的培養,既給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學生又可以通過實習獲取一定的實習報酬,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同是學校教學又可以貼近企業的實際需要,使得學校與企業接觸緊密,在合作教育的過程中,既可以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有用人才,又可以在多方面進行合作實現共贏。
在我國高校和企業之間開展的校企合作已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推廣,但在具體的實踐操作運行方面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更深層次的合作,建立更為長期有效的人才培養機制。
一、目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機制面對的問題
校企合作不僅是教育人的一種方式,也是利益相關者之間資源配置和分配的過程。通過校企合作,可以實現高校和企業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學校根據企業要求進行人才培養,必須注重企業需求的教學活動。同時企業為學生提供技術設備進行實踐教學。而不是在第六學期進行機械地安排實習和實踐訓練。將學生的崗位實習異化成為幫助企業解決“就業不足”問題的權宜之計。企業和學校可以重新調配相關的專業人才,使雙方能夠更好地了解彼此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方法,從而建立更深層次的長效人才培養機制。
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的建立,需要學校,企業和社會多方共同努力。學校在校企合作過程中,要掌握學生在企業的動態,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同時要注意學生的安全措施,以免在實習過程中發生傷害。學校要和企業及時進行溝通,并不是把學生送出去,就完全聽之任之。企業在這個過程中,也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一方面要根據崗位需求,培養學生實踐技能,同時又要注意學生在整個實習過程中的思想和心里變化,能否適應企業的生活節奏,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同時,社會也要對校企合作抱之以寬容的態度,適時的提供一定的幫助,只有這樣,才能夠建立一個長效的應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機制
建立校企合作長效機制需要學校、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學校應把握好學生在企業中的動態,發現問題并及時調整。同時,要注意學生的安全措施,以避免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受到傷害。學校和企業及時溝通,不送學生完全聽。在這一過程中,企業也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一方面,他們應該根據工作要求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同時,在整個實習過程中也要注意學生思想觀念的變化,能否適應企業生活節奏,發現并及時處理問題,及時處理。與此同時,社會也應對校企合作持寬容態度,并及時提供一些幫助。只有這樣才能建立一個長期、應用型的本科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機制。
二、缺乏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教育平臺
學校與企業應建立長期有效的合作關系。政府應充分發揮和履行公共服務的作用和功能,建立教育校企資源信息的平臺。
首先,政府部門應大力扶持校企合作與教育平臺的建立。目前,雖然許多高校積極探索和實現各種校企合作模式,如“設備共享”、“校企培訓”等。然而,由于缺乏政府協調和行業組織的審查,很難培養合格的校企合作人才。同時,學校和企業都缺乏制度化的利益訴求平臺和暢通的利益訴求渠道。雙方的利益訴求不能真正相互溝通。互利、穩定、雙贏的合作,缺乏第三方的保護和協調。
其次,校企合作平臺是臨時性的、非常規的。由于合作組織或管理機構的缺乏,缺乏資源信息共享渠道,高校和企業的高品質資源就不能最大限度得到協同整合和開發,從而使校企深度合作得到阻礙。因此,在校企合作中,政府必須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提高服務意識和職能,建立一個合作教育平臺,保障校企合作深度順利進行。
三、建立合理的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校企合作師資隊伍
目前,大多數高校都缺乏企業對教師培訓的參與,也沒有與企業形成深厚的合作關系。缺乏“雙師型”教師。目前高校聘請的教師大多是從學校到學校,其理論基礎扎實。然而,他們通常缺乏實際經驗。雖然學校將允許教師進入企業進行事后培訓,但實踐效果并不好。而建立應用型本科校企業合作人才培養機制的關鍵是教師素質,因此學校要對已有師資隊伍進行優化。首先,根據自身的發展需要,對學校和教職工、教師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和培訓。二是全面培訓教師,包括教學能力和專業培訓。第三,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機制的優勢,與合作企業共同制定去企業實踐方案,明確專業教師在企業的任務,鼓勵專業教師積極參與企業的技術創新,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
學校可以派出年輕骨干老師進行崗位培訓,讓其真實的人參與生產管理實踐,掌握實際技能。同時也可以聘請相關的企業技術人員走進課堂,通過適當的政策和制度,增加相應的福利待遇,以吸引企業的一線技術人員到校傳授實用知識,創造出一個實力雄厚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師資隊伍。
校企合作作為高校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已得到普遍共識,也得到了國家的認可。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利用企業和學校的不同教育資源,在提高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符合當前教育發展的規律和經濟建設的需要,是高校改革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