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婷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思維能力是小學生需要培養的很重要的能力。思維能力作為智力的核心,對小學生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小學一年級是基礎性教學,教師要在教學當中了解學生的思維活動,給學生的教育提出一個正確的思維方法。在此從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著手,討論在數學課堂上對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方法,以及數學思維能力對小學生成長的重要性。
關鍵詞:數學思維;積極性;探索性問題
一、小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性
小學作為一個人生教學的開端,對人生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學習數學的時候,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有待發展,老師如果不能以一個正確的方法進行引導的話,很可能就讓學生一開始就對數學產生畏懼感。所以,在小學生剛開始學習數學的時候,老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能在這種思維當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也為以后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數學也是其他學科的基礎。數學思維是一種理性思維,我們必須從小就對孩子進行一種理性的培養,才能為以后的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培養數學思維的方式
(一)啟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在小學階段,學生很大程度上可以和老師打成一片,這就讓老師可以利用自己的優勢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比如教學“圓的認識”這一內容時,老師在上課時首先給學生一人一張圓形的紙片讓學生觀察,然后讓學生將紙片對折一次,然后打開,再對折再打開,反復多次,學生一定會納悶老師到底想做什么,這時候就會有學生告訴老師這上面有折痕,然后老師就可以鼓勵其他孩子也來細心觀察,讓學生處于一種探索發現的狀態。這時候老師讓學生翻開課本開始教學,這樣的教學效果肯定要比直接上來講課要好很多,而且讓孩子們感覺到發現新東西的樂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踴躍地回答問題,積極地動腦子思考問題,這無疑是在慢慢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設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現在的教學當中,有很多教學都是給學生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在情境當中思考問題,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夠很好地讓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也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根據“創設一個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感知嘗試,引導學生形成一個認識”的原則,在教學中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問題,主動地對知識進行探索。我們應該在教學中努力地創設成功的機會,增加學生的思維寬度,讓學生能夠動腦思考并且積極地解決問題。只有這樣,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審題能力和分析能力才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對于小學生來說,就是要培養他們大膽求異的思維,不隨波逐流,喜歡質疑,打破傳統,大膽發表對于事物的看法,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這樣的學生是我們最想要看到的,他們的獨立思維能力是我們要培養的重點。
(三)運用類比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類比是根據兩個事物當中的相同與不同做出一個比較,從而推導出兩個事物其他方面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在數學教學中,類比是一個很重要的教學方法。運用比較辨別的方法,啟迪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的抽象思維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思維能力,運用類比的方法可以加強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比如在學習了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之后,我們就要求學生歸納總結出一個能夠概括各個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公式,我們可以給出學生例子,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老師也可以加以引導學生,之后學生歸納出在小學階段的面積公式都可以使用計算梯形面積的面積公式來計算。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讓學生掌握學到的知識,也讓學生學習到推導的樂趣。
(四)巧妙設置探索性問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在教學實踐當中,我們該如何讓學生置身于一個接近真實的情景當中,讓學生感覺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呢?這就需要老師巧妙地設計問題,讓學生能在學習當中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聯系,讓學生可以把數學和生活聯系到一起,真正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盡量做到在教學過程中加入生活的一些元素,讓小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生活層面,讓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結合到一起,認識到數學在生活的運用,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體會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系和區別。
三、小結
在小學教學中,思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需要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為以后的學習過程打好堅實的基礎,讓教師給學生一片廣闊的天地,讓學生可以發揮出自己的思維能力,善聽、善學、善用,是我們培養學生的重要的發展方向。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