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栗栗
【摘要】農村中學是新課程改革的主陣地,但是由于各種原因,目前農村中學的語文教學質量令人擔憂,如何去改變這種現狀,是值得我們深思和探討的一個問題。本文主要從尊重學生的角度出發,適當利用多媒體教學、分層教學、豐富教學內容等方面就提高農村中學語文教學質量展開討論。
【關鍵詞】農村中學;語文;教學質量;和諧;多媒體;分層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課程改革,給人以一種新的感覺就是責任重大,意義深遠,它涉及面廣,是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學習方法、管理方式的全方位變革,以語文教學這一方面來說,如何提高農村中學語文教學質量無疑是最沉重而又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一、農村中學語文教學的現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教育也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重視,在農村中,人們也出現了一種攀高的意識,給孩子讀書,就是要讀最好的學校,再不行,也起碼帶點兒城市的味道。因此,農村大部分家長不管孩子的情況,都舍近求遠,花高價把孩子送入一些私立或一些招牌好的中學,所以,導致部分農村中學每年的初中入學率僅為40%—60%,就入學的這些學生來說,可謂是良莠不齊,好的非常好,差的又非常差,而且差的又占多數,這些學生中以“留守孩子”為主。因為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學生生理和心理的成長都面臨著問題:輟學嚴重、學習成績難以優秀、性格發展滯后等,這些學生成為我們教學當中最大的絆腳石。因此,作為一名農村中學語文教師,更有責任和義務去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我們的母語。
二、提高農村中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思考和建議
(一)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師與生的關系好比人的左右手,只有協調好,才能和諧地做好每一件事。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同學生建立一種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配合、互信互動的合作關系,但是,在我們部分農村中學中,想要建立這種關系是很難的,我們的教師常常抱怨說:“我每一節課的時間就是在教育管理學生,哪有時間去教學呢?”有的教師甚至讓這些“差生”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只要不過分就行,這樣,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質量大大下降。
1.教師的愛和尊重是前提
“差生”由于平時總是處于被冷落與否定的狀態,因此,他們有很強的自卑及敵對心理,他們對自己的了解不夠,自我感覺渺小,自我評價很低,常常處于一片茫然與困惑之中。所以,我們應該學會對學生疏通和指導,要用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的態度,親切溫和的語調,幫助學生,使其心悅誠服。如在教《我的叔叔于勒》一課中,講到菲利普夫婦在船上發現于勒,在處理于勒時母親比父親更果斷、更有心計時,就有男同學在下面喊:“最毒婦人心!”說完還得意地看看女同學,引起哄堂大笑,女同學馬上還擊:“無毒不丈夫!”結果課堂一片混亂。對于這種惡作劇,教師如果簡單地去壓,劈頭蓋臉去訓責,只會陷入難堪的境地,所以,我們應結合內容進行引導。我差不多等一分鐘,學生稍微平靜一下后,因勢利導:“同學提得好,說得有趣,但說的對象不明,這個婦人心、毒丈夫是指菲利普夫婦。他們兩人在金錢面前拋棄了親情,是真正的婦人心、毒丈夫!”本來是鬧哄哄的場面,經過老師的引導和點撥,肯定了學生好學的一面,又把問題拋向教材,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并巧妙地將問題引向學生的生活,讓他們學會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2.學會鼓勵和表揚
鼓勵和表揚是教師以充滿感情而有感染力、號召力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的情感,對學生的長處、好的行為予以表揚和肯定,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這對于“差生”來說尤為重要,我們常說,好學生是夸出來的,多鼓勵和表揚這些“差生”,會給他們繼續學習的信心,是前進的動力。學生作業沒完成,或只做了一半,我們不能用一些充滿傷害性的語言來批評、謾罵,那樣只會產生負效應,增加師生之間情感上的對立;相反,一兩句關心、理解的話語,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學會適當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豐富教學方式
一節課,知識性是最重要的,但一些教師“照本宣科”,沒有新的知識,也沒有自己的思想,有些教師在課堂上口若懸河,無所不談,雖然課堂趣味性強,卻忽略了相關的知識,使課堂成為沒有內容的課堂;一些教師不重視教學藝術性,自始至終“一言堂”,學生遠離教學的主體,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很少有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碰撞。在這種情況下,適當地采用多媒體教學,比傳統的口講教學有更多的優點:一方面教師可以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深化;另一方面就是在教學上創造一種具體的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大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重建學習單位,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
在我們教學中,往往提到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心理學研究表明,初中生自我表現欲望強,讓人理解、尊重的要求也日趨強烈,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心態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參與欲。在我們農村中學中,學生之間的個體的差異是很明顯的,特別是學生的學習基礎、接受知識的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把學生分成好、中、差三個層次,再在這三個層次按照比例把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每小組設組長一人,課堂上可利用小組討論合作探究解決問題。通過小組的交流合作,學生取長補短,促進全體提高。
興趣是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內部動力,是學生產生強烈求知欲的基礎,在教學中,我們應當運用各種手段,通過各種途徑把時代的活水引入到語文教學當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將最大限度地開發出人的創造潛能,我們要為之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徐林祥.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技能訓練[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