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時空觀念素養是歷史五大核心素養的最前置部分,是涵蓋其余四大核心素養的基本素養。本文主要闡述了目前中學歷史教學中關于時空觀念培養的緊迫性,主要結合課堂教學討論了培養學生歷史時空觀念的方法,如把握歷史主線,注意歷史內容之間的過渡、銜接,注重中外歷史比較等主要是作者從教學實踐中提煉出來的對于中學歷史教學中提高學生時空觀念較為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歷史;核心素養;時空觀念;培養策略
2015年1月教育部組織專家深入探討核心素養問題,并與1月至5月相繼召開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第二至五次工作會議。未來可以想見,“核心素養”已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國家希冀借其重構未來教育的美好圖景。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歷史學科特征的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是歷史知識、能力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表現,主要包括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和歷史價值觀。
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
一、 注意歷史主要事件,把握歷史主線
歷史知識是豐富的相互聯系的,因而,學習歷史不僅要孤立的學習事件、人物、典章制度、歷史現象等,更重要的是把握歷史主流,梳理知識脈絡,積極構建知識體系。知識體系是歷史內容按照一定主線的高度濃縮,體現歷史發展的趨勢。如:講述中國古代歷史各朝代社會發展,典章制度的變化方面, 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年代表以及歷史的起止時間,梳理各個朝代的劃分依據,把重要的事件以年代和時期進行串聯,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務必要注意歷史主要事件、歷史主線的作用,歷史主線是打開歷史課程的一把鑰匙。
二、 注意歷史內容之間的過渡、銜接和聯系
歷史內容,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歷史,都在時間和空間上有復雜的聯系。歷史課本作為歷史教學的重要載體之一,在內容方面無法展示全面的中外歷史,而是對全人類的歷史進行了梳理,摘取了重點,故而歷史的復雜性、豐富性等都充分地體現在歷史課本中,教師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歷史內容的銜接、前后過渡,并把握其客觀聯系。如在古代史中往往側重秦漢、隋唐、宋元明清等封建統一王朝的內容,而十六國、南北朝及五代十國時期易被忽略,這就使教師在講宋代歷史時容易忽略與前者的聯系,事實上,注重歷史內容之間過渡、適當拓展課本知識恰恰有利于歷史教學。
歷史內容的過渡要注重制度方面的重大變革及重要事件的講授,而在內容上要有代表性,且內容不宜太多,可作為學生了解的知識,適當的過渡的安排,既有利于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繼承性,也有利于學生知識視野的拓寬。
三、 注意中外歷史比較分析
在歷史教學中,中國歷史往往和世界歷史分開教學。這就導致學生們的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知識難以有效對接。甚至中外歷史學習都較好,但卻無法進行中外歷史的結合分析。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加強中外歷史比較。
課堂上,在講授中國史內容時,可適當地穿插一些世界史知識。尤其是近代以來,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對外擴張中,對中國近代社會帶來強烈的沖擊,在講中國近代史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戰爭、一戰民族資本發展、抗日戰爭等內容時,必須講解一定的、緊密相關的世界歷史知識,使學生能梳理好中外歷史知識之間的聯系等。在講授世界史時也可分析世界史角度下,各時期中國社會的發展狀況及其與世界其他國家的關系、交往等。
四、 注意歷史地圖的使用
歷史地圖是歷史課本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歷史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歷史地圖可以收到文字難以達到的效果,表達直觀的、確切的地域空間。地圖和課文互相配合相輔相成,是歷史教材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是學生獲得歷史知識的一種有效的途徑和手段。歷史地圖通過行政區劃、軍事路線、物產分布、山川河流等多種地圖幫助學生形成空間觀念。歷史地圖在將課本中復雜的文字敘述直觀化,促進學生理解課本知識,同時補充課本知識的局限,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同類知識形成清晰的對比,有助于歷史脈絡的形成,還可幫助學生構建明晰的空間觀念,使學生主導歷史課程的學習。從而在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等方面上有著重要的作用。
隨著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普及,歷史地圖將會更多地應用于歷史教學中,達到以圖述史的效果,有效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從而達到提升歷史課教學效果的目的。
五、 教師在歷史時空觀的視野下進行教學
教師的教學觀念直接決定了教學思維、教學方式,進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教師自身需牢固樹立歷史時空觀念,部分教師長于中國史或世界史教學,卻無法將二者進行緊密結合,在歷史知識的時間和空間上不能將中外歷史融為一體。故而,教師需加強自身時空觀基礎的儲備。對所學中外歷史及其空間概念進行完整梳理,形成完整的歷史時間與空間觀念。
教師在教學中也要牢固樹立培養學生時空觀的意識。無論在課堂教學的導課、講解重、難點等方面還是課后處理資料分析、論述等習題時,都必須堅持歷史時空觀念。同時還必須及時解答學生疑問,如時間錯亂、空間不清等內容,幫助學生樹立歷史時空觀的學習和分析問題的方式。
總之,歷史時空觀是歷史時間觀念與空間觀念的緊密結合,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觀念,在歷史教材不斷革新的今天,教師通過“時空觀”思維把握歷史主流,方能積極的、主動的、有效的應對教學中的改革,進而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學習歷史課的興趣,最終有效地提高歷史課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馮剛.歷史核心素養之“時空觀念”素養的培養途徑初探[J].啟迪:教育教學版,2016(8).
[2]何成剛等.歷史教學中時序觀念的培養[J].歷史教學,2012年底1期.
作者簡介:
王琪,江蘇省常州市,江蘇省常州市正衡中學天寧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