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教育事業優質均衡發展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程。從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實際情況出發,借鑒國外高等教育發展先進經驗,加大政府政策及資金扶持力度,優化教育教學資源配置,建立并完善全國統一考試標準和教育教學體系,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從而使高等教育發展達到優質均衡的目標。
【關鍵詞】高等教育 均衡發展 實現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008-01
一、實施高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必要性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依靠國家政策推動,通過高校擴招、社會力量辦學等措施,高等教育數量和規模持續擴大,高校在校生數量隨之增加,我國教育走上了高等教育大眾化之路。
然而,伴隨著我國地域經濟的非均衡化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各地高等教育發展的差距也在不斷擴大,不同地區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不均等,不同地區高校教育質量亦不均衡。“高考移民”的形成更好的解釋了這一現象。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人口數量和高等教育發展水平的差異,不同地區高等教育招生數量分配不均。隨著我國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鄉村人口向城市聚集的現象呈上升趨勢,根據當前城市發展,優化高等教育資源布局,使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擴大化,是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相適應的。
二、美國高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經驗
(一)完善的高等教育體系。美國高等教育系統分為三類:1.研究性大學,是基礎科研和應用科研的首要學術機構。2.教學型大學,其首要的功能是教學。3.社區學院,把自身定位為教學型的院校,所有的科研都以改進教學質量為取向。此外,加州還有眾多的私立大學和學院,比如斯坦福大學等。
美國高等教育準確清晰的辦學定位,引導各高校在不同的發展方向上為社會發展提供所需人才,并且同一類型的學校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等方面都各具特色,避免了高等教育的同質化發展。
(二)科學的管理制度。美國政府僅對高校進行宏觀調控,高等院校擁有高度自治權,各級董事會、委員會職責分明、各司其職,一級對一級負責,鼓勵各級管理層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獨立行使權利,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三)保障教學隊伍建設。“終身職教”制度保證了教授的社會地位,為教師提供寬松、自由的學術氛圍,使得教授能夠安心教學研究、潛心向學,盡可能擯棄外界因素的干擾,讓高校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術園地和育人園地。
(四)人才培養質量。1984年 10月,美國高質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組發表研究報告《投入學習:發揮美國高等教育的潛力》,要求美國公民不但要有知識,而且要富于創造、思想開放。
三、我國高等教育在優質均衡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等教育入學機會不平等
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招生錄取分數線的劃定具有明顯的地區差異。重點大學招生本地化現象嚴重,擠壓了重點高校對外省的高考錄取率。比如,北京的高考錄取分數線大大低于其他省,在其他省只能上一般本科學校的分數,在北京則能上北大、清華。
(二)高等教育資金短缺
近年來,在堅持優先發展教育的戰略發展下,雖然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的規模有了很大的增長,然而還是遠遠達不到高校優質均衡發展的需求。
(三)高等教育質量有待提升
我國高等教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多缺乏與實踐生活的系統性聯系。學生背誦了大量用于應付考試的名詞、術語,卻缺乏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真實世界缺乏認知。
四、高等教育均衡化發展的實現途徑
(一)建立并完善教育制度
高等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公共事業,要實現其均衡化發展,離不開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政策引導。建立并完善我國中小學教育階段全國統一考試標準和考試體系,嘗試建立基于地區人口比例的高考錄取辦法,通過優化高等教育招生名額配置,縮小各地區高考分數和錄取率落差,使各地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得到整體提升。
只有通過各種手段保證高等教育在各方面的優質均衡發展,才能提升國民整體素質,使高等教育發展實現質的飛躍。
(二)加大資金扶持力度
要實現高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必須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只有保證足夠的資本投入,學校各項工作才能有效開展,教育實力才能得到整體提升。政府資金投入是各高校教育經費主要和相對穩定的來源,政府部門應增加高等教育的財政撥款,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同時,政府在政策調控中充當著重要作用,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提高高等教育發展速度和效率,維護高等教育均衡化發展。
(三)優化教育資源配置
由地方政府統籌安排,與本地區人才需求掛鉤、突顯地方特色,建設本地區優質高等教育,扶持本地一流大學,將之建設成“雙一流”大學。我國高等教育院校眾多,促進校際間優質大學聯合,共享優質教學資源,發展高校教師和學生校際間交流,可以有效促進高等教育資源均衡化,推動高等教育優質均衡化發展。
(四)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
高等教育優質均衡的首要任務是人才的培養。優質的生源是高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首要條件,現階段我國高校招生依然是以分數高低為主,這種選拔方式導致的高考移民現象屢禁不止。因此,高等教育要探索一條選拔優質生源的可行性方案成為重中之重。
學校、社會、用人單位共同參與制定“知識-素質-能力”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目標,將社會實踐能力、學生素質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知識與能力,素質與人生觀并重培養,形成并完善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并使之融入到高校日常教學和生活中,促使高等教育向多元化、人性化發展,促進高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五、結語
高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結合我國高等教育實際發展形式制定相關戰略和規劃,努力探索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高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之路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余秀蘭.“追求高等教育均衡發展的理想”[J].《上海高教研究》,1998年第12期。
[2]王英杰.《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與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
作者簡介:
譚夏茹(1981.7-),女,漢族,廣東茂名人;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講師,碩士,研究領域:高等教育,教育理論與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