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暉 馬立軍 范華菁
【摘要】長期以來,大學英語教學主要注重語言知識的講解,而忽視了文化知識的傳授,從而導致了學生薄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文化差異知識的缺失。文化差異給大學英語學習者帶來一些困擾,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提升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鍵詞】文化差異 跨文化交際 大學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119-01
教育部高教司在2004年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中指出:“大學英語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然而,長期以來,大學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著語言輸入多、文化輸入少,對外語語言能力重視多、對文化交際能力重視少等問題。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講授語言知識、訓練語言運用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一、英語文化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教師缺少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般只是簡單的課文文化背景介紹,未能主動地將文化導入與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同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學生也只是被動地聽老師的講解,缺乏學習的自覺性。
2.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文化差異意識方面缺少系統性
在課堂上教師往往對文化導入和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沒有一個明確、詳盡的可行性計劃,隨意性大。目前的英語教學只是對文化進行零散的介紹,遠未達到系統性和完整性,效果也就很不理想。雖然經過多年的努力,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與以往相比有了明顯的進步,但若從文化交流這個角度來看,現在的英語教學還有明顯的不足之處。
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屢見不鮮的東西方文化差異現象,經常成為困惑學生的難題。這種文化差異使得學生對所學內容不理解,嚴重地阻礙了學生二語習得的進程。問題的原因就是學生缺少對英、美文化的了解,這直接影響了對英語語言本身的習得。學習外語必須了解與這種外語有密切關系的外國文化,那么正確認識中西文化的差異,在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就顯得十分重要了。要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就要求教師把文化知識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及時將語言技能訓練轉變為文化能力的培養和文化素質的提高。
三、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方法探討
1.提高教師自身的文化素養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形成,無疑是中國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教師通過學習語言教學界各種不同的理論,經常閱讀時代感較強的并能反映英語國家社會、經濟、政治、歷史、宗教、風土人情和生活方式的報刊雜志,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面,了解語言和文化、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之間的密切關系,理解外語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進行交流與合作的人才。
2.掌握策略和技巧,促進課程改革
對于外語教師來說,最大的挑戰不在于語言外加上文化知識的講解或另開一門課程,而在于如何將語言和文化融合在一起來進行教學。為此,外語教師要完整地把握以下教學原則:通過所教授的語言了解文化;使文化活動成為每堂課學習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使學生獲得他們認為所需的取得社會地位的能力;使所有不同水平的學生對自身文化及目標語文化均有所了解。
3.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創造交際氛圍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情景教學,使課堂成為學生運用英語思維和訓練綜合技能的場所,促使學生在有利的語境中創造性活用所學語言。在課堂教學中,除講授外,教師可采用問題解決、調查研究、案例分析、問題討論等多種方式,讓學生暢所欲言,把所學知識與實際運用相結合。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和針對社會實踐需要設計一些交際活動,虛擬一些交際場合,讓學生從簡單的生活交際過渡到復雜的社會交際。
4.開拓課外渠道,體驗異國文化
文化的內容包羅萬象。顯然,單靠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不可能全面,文化的學習不應只限于課內,課堂外的文化教學是一個很好的延續和補充。教師應積極發揮其引導作用,具體表現為:創辦英語第二課堂,如英語競賽、辯論賽、戲劇表演、英語角等,定期舉辦專題文化講座,向學生推薦優秀的報刊雜志、文學作品。另外,教師可以多為學生創造與國際友人交流的機會,使學生能更深刻地體會文化差異。
參考文獻:
[1]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89.
[2]胡文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際與外語教學[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5.
[3]王得杏.跨文化交際的語用問題[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0.
作者簡介:
何暉(1975-),女,河南周口市人,陸軍裝甲兵學院基礎部外語室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語言學與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