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爽
摘要: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面臨著一個非常嚴峻的學科教學難題,那就是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與學習積極性差異性非常大。造成這種差異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環境這樣的客觀因素,也有學生自己的興趣愛好與思維方式等主觀因素。針對這種現實的學情,只有實施分層教學,才能夠關注全體學生,才能夠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對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進行了研究,希望本研究可以為我國初中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分層教學;策略
引言
分層教學法是在學生知識基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顯差異的情況下,教師有針對性地實施分層教學,從而達到不同層次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初中信息技術學科由于沒有中考的壓力,因而學生完全是憑借興趣來學習。而信息技術課的學習興趣則與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有著密切的關系。作為一所農村學校,學生的家庭情況不同,為學生創設的信息技術學習條件也就不同。另外,由于學生的自身素質與興趣點不同,因而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因此,信息技術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的現實學情來實施教學,在這種情況下,分層教學勢在必行。具體來說,信息技術分層教學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學目標分層
(一)教學目標分層的含義
所謂教學目標的分層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層A、B、C三個層次,其中A是最高層次,B和C依次遞減。
(二)教學目標分層的策略應用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層次劃分的依據就是學生的實際信息技術學習水平,因此教師應該對這三個層次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基礎進行明確的界定。在備課的過程中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出三類教學目標。對A層學生不僅僅要制定出知識目標,還要在理解教材知識點與實踐操作能力上提出較高要求,可以給予這個層次的學生更多的自由,讓他們能夠自主學習,并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從而有效實現教師提出的學習目標。對B層學生,要在知識目標掌握的基礎上,通過引導使其理解教材的知識點,重點對其操作技能加以培養。對于C層學生,則要求其掌握基本的知識與技能即可,在操作方面可以通過模仿他人來完成相關的操作。比如在打字練習這一教學內容上,對于A層、B層學生不僅僅要求其能夠準確輸入26個英文字母,還要求其速度達到一定的程度,我們給這兩個層次學生提出的目標是每分鐘30個,并在此基礎上對A層學生提出了特別要求,那就是不僅僅要快速準確輸入26個英文字母,還要追加10個阿拉伯數字的要求。而對于C層學生,僅要求其能夠準確輸入26個英文字母就可以了。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對教學目標的提出,一定不能僵化、死板,而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來靈活掌握。因為不同的教學內容難度不同,如果千篇一律,就可能導致學生無法完成教師提出的學習目標,因而較難很好的實現教學目標,從而影響了教學的有效性。
二、課堂教學的分層
(一)課堂教學分層的含義
所謂課堂教學分層,是指教師可課堂教學中,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進行差異性的教學,這樣才能保障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上有所收獲。
(二)課堂教學分層的策略應用
課堂教學的分層需要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就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如何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如何讓不同層次學生在面對同一知識的時候都能夠準確掌握。具體來說,在課堂教學分層上,我采用了差別指導、小組合作的方法。為了增強課堂教學的效率,我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了不同的指導原則,對于A層學生,我采用的主要是知識指導,也就是告訴學生這一操作需要什么知識來加以指引,具體如何操作則需要學生自己去探索。對于B層學生,我主要運用方法指導,也就是說告訴學生實施這一操作的方法是什么,讓學生在這一方法的指導下自己去實踐操作。而對于C層學生,我主要采用的是示范性指導。也就是,直接身體力行,進行示范,讓學生從直觀上掌握操作方法。由于這樣進行指導對于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了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我采用了小組合作的方法加以輔助,每一個小組成員的構成都是A、B、C三層。這樣就能夠讓A層學生給C層學生做示范,而讓B層學生給C學生講方法,A層學生與B層學生之間還可以在操作上進行探討。從而有效提高了指導的效率。
三、練習與測驗的分層
(一)練習與測驗分層的必要性
在教學大綱上,對于信息技術課上學生的上機操作時間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也就是必須要達到70%以上。因而教師要給予學生大量實踐操作的時間。當然,如果學生漫無目的地盲目操作,也較難實現實踐操作水平的快速提升。
(二)練習與測驗分層的策略應用
為了更好的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有機結合在一起。我在課堂上給學生提出的練習任務是不同的,對于A層學生,我要求他們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在進行實踐操作的時候要積極探索,采用多種方法操作完成課堂練習。而對于B層學生,我要求他們能夠在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能夠熟練進行實踐操作,而對于C層學生,我要求他們能夠利用實踐操作的機會,進一步的理解理論知識。比如學生在對編輯菜單中的復制與粘貼命令進行學習的時候,我就讓A層學生掌握至少三種復制方法,而B層學生則要掌握兩種,而C層學生只需要能夠順利進行復制與粘貼就可以了。
結論
以上是我談的一些自己的分層教學經驗,當然,在具體實施分層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模式化,因而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處在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中,因而學生的層次劃分也要及時調整,不能固定不變,這是不符合學生學習情況,也是不符合教育的原則的。總之,無論是在教學目標的提出上、課堂教學的實施上還是練習與測驗上,都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實施分層次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夠最大化地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凸現出來,才能成功貫徹素質教育改革的宗旨。
參考文獻:
[1]馮秋菊.淺析初中信息技術中分層教學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8年01期
[2]洪崇勝.初中信息技術課中分層教學的實踐應用[J].情感讀本 2017年32期
[3]史言芳.淺談分層教學在初中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6年01期
[4]董明.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三低”現象與對策芻探[J].成才之路 2017年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