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志
【內容摘要】隨著新課程教學的不斷改革,我國教育不僅注重各學習科目的教學素材,更注重學生在學習當中興趣的取向。俗話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某件事物產生興趣,就會努力的、不斷的去追求,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方法、多角度的對學生進行興趣培養,通過緊密聯系學生的學習基礎和特點對教學方法和素材進行改善,本著“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態度去實現教學目的。高中有的學生對生物這門學科不喜歡甚至厭學,這樣不僅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更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成績。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興趣取向,采取有效的措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關鍵詞】高中生物 學習興趣 設置懸念 實際生活
一、生物教學中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生如果對于某件事物感興趣的話,那么他們就會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去尋找解決方法,而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設置懸念和疑問,學生就會產生強烈的興趣和吸引力,這樣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在懸念實行的前提下,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認知能力,對所設置的問題懸念要具有針對性,結合課堂所講授的知識內容設置能夠吸引學生的懸念,通過精心備課,認真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雙縮脲試劑中含有雙縮脲嗎?對于此問題學生一時無法回答,但是學生卻熱切想得到答案,因此教師讓學生互相討論和查閱相關的資料后,得出答案:雙縮脲試劑是雙縮脲試劑A和雙縮脲試劑B兩種試劑組成,雙縮脲試劑A是質量濃度為0.1g/ml的NaOH溶液,雙縮脲試劑B是質量濃度為0.01g/ml的CuSO4溶液,所以可見這種試劑中不含有雙縮脲。教師在解釋雙縮脲試劑問題時還可以進行知識拓展,如:為什么檢測蛋白質的試劑稱為雙縮脲試劑?原因是:雙縮脲試劑在堿性溶液中與少量的硫酸銅溶液作用顯紫紅色,原因是在堿性溶液中雙縮脲與銅離子結合形成雙縮脲反應(稱為縮二脲反應),所以把這種試劑稱為雙縮脲試劑。教師通過設置生物相關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生物感興趣,課堂教學效率才會有所提高。
二、有效創建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生物教學課堂中教師要正確的導入新課,精心設計備課工作,在開始教學前對生物知識進行總體概括,利用有趣的生物知識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例如:教師在講解細胞增殖的課題時,要以生活上的實例來產生疑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細胞增殖是生命的重要特征,還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就像生物體一樣,也要經歷生長、發育、衰老、死亡的過程,細胞氛圍單細胞和多細胞,單細胞生物主要以細胞分裂的形式產生新的個體,但是多細胞有很大的區別,它通過細胞分裂的方式產生新的細胞來補充衰老的和死亡的細胞,得以繼續生存下去,就像人類的受精卵一樣,通過細胞的不斷分化和分裂,最終產生新的多細胞個體,也就是幼兒。通過有趣的生物話題討論和新穎的教學導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把學生的思維一下子就引入了教師要講的內容氛圍中,得以提升生物課堂教學質量。
三、教學過程中結合實際生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生物知識來源于實際生活,學習生物知識有利于學生在生活中得到有效的幫助。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把實際生活上的事例與生物知識聯系起來,是學生意識到學習生物的重要性,如采用生活中的熱點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拓學生的認知視野,例如(1)為什么家里用的冰箱能夠對蔬菜進行保鮮,原因是:冰箱的冷藏室溫度非常低,能夠使得蔬菜里的酶的活性下降,從而減少新陳代謝,呼吸作用也因此減弱,導致養料消耗的少,排出體外的廢物少,同時還抑制了細菌的生長,降低了蔬菜的損壞程度。(2)手上出現傷痕時,為什么要用消毒水清洗,采用紗布和創口貼包扎呢?原因是:避免厭氧細菌的呼吸繁殖,導致手掌潰爛。(3)人口的持續增長對我國有哪些問題呢?人口增長必然導致土地、礦產、淡水等資源缺乏,教師有效結合生活上的生物事例來提升學生的認知視野,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分組野外考察生物農作物和野外之物的生活環境和形態,利用尋找到的植物制作植物標本,觀察植物是如何生長的,讓學生根據所觀察的作物情況進行記錄,描述生態系統的平衡,了解大自然的奇妙。
總結
總而言之,在新課教改后,興趣培養一直是教學的重要標準,學生一旦對某件事物感興趣,就會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作為生物教師,要從多角度、多方法對培養學生的興趣,設置懸念,采用生活中的生物知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生物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金龍. “分子與細胞”模塊的若干知識[J]. 生物學教學,2012(12).
[2] 王小明. 雙縮脲試劑能用于尿液中蛋白質的檢測嗎?[J]. 中學生物學,2012(1).
[3] 姚映江. 圖示法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圖示法區別斐林試劑和雙縮脲試劑的使用方法[J]. 成才之路,2013(6).
(作者單位:四川省萬源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