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鏡明
[摘 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導入新課起到了上下連接的橋梁作用,它既能有效組織起教學,又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又能激活課堂氣氛,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巧妙的導入教學內容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初中數學教學中導入新課的有效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數學; 導入新課法;實施
對于一堂完整的課堂教學而言,新課導入無疑是至關重要的。研究表明,有效的新課導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程的興趣,引導整個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關注新課的導入方法,希望通過有效的新課導入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當前初中數學教學在新課導入環節中存在的問題
1.相對簡單的導入方式
許多數學教師仍然遵循傳統的教學方法,缺乏改革意識和創新思維。在數學課新課導入上,往往采用舊的“復習導入法”,只是簡單地重復前一課的內容,而忽視了導入法與新課之間的聯系,忽視了數學教學與新課轉化的方法和手段,忽視數學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的關系,忽視初中生的心理特點使得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導入內容與教學內容有偏差
新課導入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減少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困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讓學生能夠更有效地建立新知識。然而,在導入新課的過程中,許多數學教師為了提高了引入過程的興趣,而盲目地通過講故事,拉家常等形式導入新課,牽強附會,這些課程與教學內容遙相呼應。雖然這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但很容易轉移學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學生學習的充分投入。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新課導入的策略
1.結合實際生活,運用事例導入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應該從學生現有的經驗出發,使數學教學活動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現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在數學課上,通過對生活事件的教學實例或經驗,通過案例的分析擴展,從而為學生的理解鋪平道路,使學生對知識學習有一種歸屬感,學生自然會感到更為親切,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存在于生活的每個角落。正如在教學方程中,我給學生出示這一實際問題“矩形花圃一面靠墻,另外三面所圍的柵欄的總長度是19m,如果花圃的面積是24m2,求花圃的長和寬。”真實例子的導入自然會引起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熱切心理之間產生懸念,從而吸引學生強烈的好奇心。
2.提問導入法
在教學新課的導入時,教師要善于提出問題,設置疑問,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刺激學生的好奇心,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例如,“解直角三角形”可作如下引入設計:“同學們,如果你想知道操場邊上那棵樹有多高,可用些什么方法?” “學生列出了以下內容:有的采取“殺雞取卵”的方案, 把樹砍倒再量,此法不可取,這也違反了森林保護法。方案二,“爬上去量!”但嫩綠的樹尖怎能承受得了強壯的身體呢?方案三,基礎好的學生答道:“量出身高、人影、樹影,用三角形相似的性質計算出來”老師對學生的想法給于了鼓勵,這也得需要陽光或月光的配合,還有其它的方法嗎? 當大家冥思苦想、興趣正濃,可想不出更好的辦法時,教師把握好時機給學生介紹本章將要學習的知識及其在生活實踐中的一些應。這樣的導入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探求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實驗導入法
教師有目的的進行導入環節活動,使學生從“做”中“學”數學,這樣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動機。比如在講“勾股定理”時,利用開頭章節的數學活動——18世紀英國的一位業余數學家佩里哥爾發明的一種數學學具. 通過剪湊,我們知道了以a,b為邊長的小正方形面積等于以c為邊長大正方形的面積,即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a2 + b2 = c2.讓學生體驗了勾股定理的探索過程,了解了利用拼圖驗證勾股定理的方法,培養學生動口,手和動腦的綜合能力,并將認知規律從抽象化為具體,將學習數學的興趣轉化為學習的動力。使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實踐操作,增加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這樣學生的思想不容易開小差了,就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課堂上來了.
4.創設新聞熱點情景,導入數學問題
目前,很多人獲取外部知識和信息主要的途徑是新聞。初中學生也是如此。許多初中學生每天都以各種方式獲取新聞信息。正因為如此,為了有效提高新課導入的有效性,初中數學教師也可以利用新聞進行新課的導入。引入這樣一種新的策略不僅能夠滿足初中生的認知發展,而且有利于新課程質量的提升。例如,執教“普查與抽樣調查”時,數學教師在新課導入階段連續給同學們讀了多篇新聞,具體的新聞標題為:(1)調查顯示每八個本科新生中就有一個人想轉專業;(2)調查顯示六成中國民眾不買商業保險 誠信缺失是硬傷;(3)調查顯示:超70%的網友認為現金已不是生活必需品;(4)讀完新聞后,數學教師發現同學們似乎還久久沉醉于相關新聞問題的思考當中。雖然如此,教師仍打斷學生思緒,說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剛才的新聞均是通過調查所得?”“發現了!”“很好,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新課內容即是兩種極為重要的調查方式普查與抽樣調查。學會這兩種調查方式之后,也許將來你們也能寫出類似的新聞了……”
經過反復實踐和應用新課程介紹方法后,發現新聞介紹方法的應用確實有利于提高新課程的有效性,有利于激發初中生對新課程的興趣數學課。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備課階段應積極結合新課的主題,有效整合相關新聞進行新課程的介紹。
三、結語
“導入有法,導無定法”,數學的導入法很多,其關鍵就是要創造最佳的課堂氣氛和環境,充分調動內在積極因素,這樣才能把數學課講深、講透、講活,以此來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但是,無論以哪種方式引進新課程都必須以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具體情況為基礎。讓學生從"要我學"的被動學習情緒激發到"我要學"的積極主動的學習欲望上來,使學生能自覺參與課堂教學過程中來。
參考文獻:
[1]郭春芳.初中數學新課導入策略探研[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02).
[2]施良方 《學習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