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燕
摘 要: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一個人的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學階段是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需要老師在方式方法上進行探索和創新,需要學校和家庭的通力合作,更需要多方力量的堅持。
關鍵詞:小學教育;行為習慣;低年級
小學時期是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最為關鍵的時期,而小學低年級時期的教育最為主要的就是要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在《教育是一種大智慧》一書中就曾明確指出“教育就是生長,他的本質是人的發展”。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雖然他們在幼兒園的時候也有進行課堂上的教育,但是實際教學中就可以明顯看出學前教育和小學階段的基礎教育有著云泥之別。教師需要知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棟梁,傳授知識是教育的一個表層途徑,而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才是學校教育的終極目的。除此之外,家庭也應重視低年級特別是小學一年級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被家長寄予厚望。入學之初家長都很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況,都希望孩子能盡快適應學校生活,順利完成幼小銜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所以教師這個時候要抓住小學生還處于剛入學的階段,對學校生活還有著莫名的憧憬和激情,教師就要利用小學生這一心理,采取恰當的教育方式,對學生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一、以童謠的方式進行行為習慣的培養
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這是他們剛進入小學校園進行學習生活,對學校的環境、學校教師以及班上的同學都有良好的期待。這個時候教師就要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在平時的校園生活中,可以將一些比較聽話的,而且行為習慣比較好的學生作為榜樣,讓其他學生以榜樣學生為例,向他們靠齊。當然這是很傳統的培養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一種方式。在現在的學校教育中,除了這種方式之外,教師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認知學生的一種心理特點——對于小學生來說,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因為他們年齡比較小,所以對一些比較具有趣味性的東西會更有興趣。教師這個時候就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因為學生年紀小,所以他們對童話故事或者是童謠這樣形式的作品會比較感興趣,而且也會不斷地重復閱讀。因此教師想要讓低年級學生在校園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這么做:在學生入學之前,教師為學生定下良好的習慣目標,如見到老師要問好,不在走廊、樓梯追逐打鬧,不亂扔垃圾等等,這些目標教師都可以采用童謠的方式將它們連串起來,就會變成“見到老師問聲好,輕聲慢步不亂跑。上下樓梯靠右走,垃圾紙屑不亂拋。做操站隊靜又齊,先上廁所后游戲。課間不忘喝點水,水杯放進書包里”。這樣的方式會使這些規則變得朗朗上口,方便學生吟讀。
二、采用競爭機制進行行為習慣的培養
小學低年級是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需要學校和家庭共同努力來培養學生。基于多年的基礎教育經驗。除了上面說的低年級學生的心理之外,低年級的小學生還具有好勝心強、愛表現、喜歡競爭等心理特點,所以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都會采用游戲競賽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比拼,同時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一方式同樣可以運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上面。當然在行為習慣養成上就不是采用游戲競賽的方式,可以采用評優評比的方式,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促使他們能夠長時間堅持。這種評優評比的方式有很多,其中一種方式就是:教師可以將學生平時的表現記錄下來,有表現好的同學,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一顆小紅星或者是一朵大紅花作為獎勵,按次數進行累計,累計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可以把校園“和諧守紀之星”頒授給這名學生。累計次數可以按照國際象棋中的傳統項目中的特色,教師可以把評星晉級的標準定義為:獲得十顆星的同學評為“和諧小兵之星”,獲得二十顆星的學生評為“和諧小馬之星”,獲得三十顆星的學生評為“和諧小王之星”,依此類推。這樣一來,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成為“星級少年”。而且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在學校獲得這種殊榮,教師還應該利用班級博客或者是QQ、微信,通知給家長,讓家長在家里也適當對學生進行表揚,這樣通過家庭和學校雙方的共同合力,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
總而言之,小學低年級是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需要學校和家庭共同努力來培養學生。基于多年的基礎教育經驗,小學低年級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需要把握關鍵,需要學校和家庭的通力合作,需要教師靈活多樣的方法引導和持續的激勵。持續的激勵可以使學生獲得持續的成長力量,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會在持續的激勵和堅持中潛移默化并內化為小學生的一種品格,這正是我們的教育所努力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劉笑梅.小學低年級學生自卑感的產生和自信心的培養[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07(9).
[2]翁賢英.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興趣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1).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