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沐
摘 要:本文通過好奇心是萌芽、創造性是關鍵、質疑問難是鑰匙、豐富想象是突破、求異思維是靈魂等方面,闡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農村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發展語文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關鍵詞:好奇心;創造性思維;質疑問難;豐富想象;求異思維
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永恒主題。在當今日益強大的中國尤其顯得更為重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是現代社會對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語文課程教學承擔的任務就是“在發展語文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新潛能?!贬槍Ξ斍稗r村小學生的實際,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好奇心是萌芽
好奇心是推動人們主動積極地觀察世界,展開創造思維的內部動力。愛因斯坦說“我沒有創造的天賦,我只有強烈的好奇心?!笨梢姾闷嫘膶撛觳拍艿陌l展的重要性。要讓學生產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孩子們喜歡語文,喜歡學習語文。
如在教學《蜜蜂引路》一課時,當我一出示課題,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就驅使他們紛紛發問:“蜜蜂怎么會帶路呢?是經過訓練的嗎?”“蜜蜂給誰帶路?”“蜜蜂為什么要給他帶路?”“蜜蜂帶的路對嗎?”……這些問題都是好奇心的表現,其實也是創新的萌芽。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我并不急于解答,而是鼓勵學生積極去讀課文,從中找出有關的答案,獲取知識,從而理解課文內容。
課文實踐告訴我們,好奇心總是與求知、探索、發現、獲取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在主動去探究的過程就是創新的過程。因為創新不僅指物質上的發明創造,但也必須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處于萌芽狀態的創新意識。
二、創新性思維是關鍵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最新修訂版)還強調,在語文學習中,要突破只強調聽說讀寫的局限性,把發展思維能力放在重要地位。思維是能力的核心,創造性思維是創新能力的核心。只有思維發展了,創造性潛能才會被激發起來。
從教學的角度來看,學生對未知的知識和經驗,或是未接觸過的事物,通過思考而得到新的認識,就包含創造性因素。因此,我們要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如在識字教學中,記住字形是難點。于是我便常常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想辦法。這一來,學生的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的鍛煉,想出了種種令人欣喜的好辦法。由此可見,一個教師如果完全把學生當作自己強裝硬灌的知識容器,不注意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那么就不可能培養出有創造精神、富有競爭能力的人。
三、質疑問難是鑰匙
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背S幸牲c,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
世界上許多發明創造都源于“疑問”,而“質疑”則是開啟創新之門的鑰匙?!缎W語文新課程標準》(最新修訂版)明確提出:語文教育要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它包括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讓學生養成勇于質疑問難、積極參與討論和爭辯、善于傾聽別人發言、努力解決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的習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從小學生的好學、好問、求知欲旺盛等特點出發,積極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問題、敢于提出問題,促進創新意識的形成。
如教學《找駱駝》一課時,圍繞題目,我讓學生提問,學生們紛紛提出:①什么是“駱駝”?②“駱駝”長什么樣?在那里生活?③誰找駱駝?④他為什么要找駱駝,怎樣找的,最后找到了嗎?引導學生質疑問難,然后再讓學生逐步理解,排疑解難,這種訓練時間久了,學生質疑問難能力也就會大大增加。
四、豐富想象是突破
想象是在原有表象的基礎上加工造成新的形象的心理過程。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整個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p>
如教學完《狐貍和烏鴉》后,針對結尾:“狐貍叼起肉,鉆到洞里去?!蔽覇l學生展開想象,進行續編故事,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舉手,興致特別高。一個學生說:“烏鴉站在樹枝上,大哭起來,還罵狐貍是個大壞蛋。”另一個學生說:“烏鴉立刻想了一個辦法,在洞口大叫:狐貍先生,狐貍先生,那塊肉是有毒的,難道你不知道嗎?狐貍信以為真,趕緊把肉還給了烏鴉?!边€有一個學生說:“第二天烏鴉又叼了一塊肉,狐貍又想騙肉吃,可這次烏鴉吸取教訓再也不上當了。”又一個學生說:“第二天,烏鴉悄悄在窩邊準備了一塊大石頭,又故意塊肉,狐貍又來騙肉,烏鴉假裝上當。當狐貍張開嘴準備接肉時,烏鴉趕緊推下大石頭,結果大石頭砸傷了狐貍的腦袋,它再也不敢騙你了……由些可見,創造離不開想象,創新必須以想象為基礎。只有豐富學生的想象,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得到較好的發展。
五、求異思維是靈魂
求異是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特點??茖W史上的許多發明創造,常常是從求異開始的。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向性,激發學生創造能力。因此,在語文課堂上,我們要盡量培養學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問題,鼓勵學生不師云亦云,邯鄲學步。
如教學《司馬光》和《烏鴉喝水》這樣的課文后,我引導學生廣開思路,說一說:如果你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該怎么辦?你能幫司馬光想出別的好辦法嗎?你還能幫烏鴉想出別的好辦法嗎?學生們紛紛發言,爭辯激烈,于是,我又引導他們進行比較。這樣,既鼓勵求異,又重視求佳,可大大提高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經常進行這樣的求異訓練,學生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創新精神的熏陶,會變得更聰明,更富于創造力。
總之,創新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它的威力將在知識經濟時代變得更加巨大和不可替代。作為教師,我們只要在教學中堅持不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那么,埋在孩子們心底的智慧種子,就一定能生根、開花,并結出豐碩的創新之果。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最新修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