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是當今教學研究的主流,其中涉及如何完成教學目標、如何打造優質的課堂教學教法、如何優化課程教學等等。這里面關鍵的一個環節是教學設計,也就是如何圍繞以上各個目標,使得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贏得高效。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構建高效課堂;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目標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構成部分,課堂教學設計是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的方向性指導,在整個教學環節中舉足輕重。因此,課堂教學設計就是奠定高效課堂教學的基石,本人就此談談個人觀點。
一、 教學設計中的情境設計
(一) 數學情境設計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中的重要意義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營造一種良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來,是教學成功的第一步。所以觸發學習動機是首要的,好的學習動機可以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為了讓這種學習興趣得以持續,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情境設計是最佳的教學模式之一。因為,各種教學情境可以設計為可見、可聞、可比、可感染、可轉移、可體驗等模式,能夠最大限度地刺激學生各種感官,提高大腦的興奮程度。因此,我們可以圍繞課程教學目標,靈活設置相應的情境。
(二) 情境設計的藝術性分析
教學情境的設置是需要一定的藝術手段的。例如:結合課程內容,選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或者體驗過的數學知識,構思一種故事情境,用來吸引學生進行思維;用感性的數學例子,設置特定的語言情境,使得教師與學生的之間產生情感共鳴;利用好奇心理設置某種問題情境,或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創設一種競爭情景,達到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效果;利用現代教學工具(比如多媒體課件)產生的動態效果,把抽象的數學理論具體化,獲得感性認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或者利用開放性的情景模式,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在學生的“運動”中直觀化,所有這些方法的運用都是有技巧性的。比如:在教學“軸對稱”的時候,為了讓學生能夠充分了解到軸對稱這個較為抽象的概念,我設計一個活動情景:要求學生就身邊有的事物,“拼”出軸對稱的例子,并簡單說明。同學們用兩支筆、兩只手、兩頁紙做對稱,學生的熱情高漲,我稍加講解,學生就領悟了“軸對稱”的內涵,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的目的。
二、 課程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演變
(一) 設計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可行性
首先,數學教學過程中的生活化教學模式有其理論依據,《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由此可見,《新課標》對于教學的生活化是很重視的,這也是因為數學本身來源于生活,現實中用數學方法去解決一些生活問題、生產問題也是常見的,數學語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也很普遍。所以,教學的生活化不是脫離教材,而是對知識的開拓與延伸。另外,數學教材內容與社會生活實踐是分不開的:利用三角形、相似圖形解決一些測量問題;根據生活現象(比如影子的形成)進行數學研究;根據視圖設計圖紙等等。
(二) 數學的生活化教學設計的實用性
“學以致用”是一切學習的最終目的,數學學習也不例外。數學應用能力的掌握,莫過于在教學過程中,直接讓學生去體驗,在親身體驗中感悟,并主動去探索,獲取真實的情感與態度。融入來源于生活中的知識、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物的生活化情境,更能夠促使學習的主動性,更能夠豐富學生的內容,加深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例如在“利用三角函數測高”的教學中,我在教學中增加了一個環節:測量學生的身高。工具:一塊容易打孔的薄木板、測傾器、皮尺、平行光源。在我的提示下,各小組同學很快找到測量方法:用長木板量出身高的位置,在這個地方鉆個小孔,把測傾器的PQ線貼在木板上,中點位置正對小孔,讓光束沿著某角度(比如60°角)射出,在光束落地位置做標記,然后用皮尺量出光斑與小孔的距離,以及木板底部到光斑的距離,很快就能利用三角函數計算出身高。
三、 探究性課題的教學設計
《新課標》要求: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推斷等數學活動,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依這要求,進行探究性課題的開發是數學教學發展的必然方向。
(一) 在教學中建立全新的師生關系
探究性課題研究是一種體驗式教學過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他們的獨立思維能力在問題的尋找與發現、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提高,教師的主要職責是指導、引導作用,一方面在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另一方面是幫助學生脫離學習困境。另外一個功能是學習氛圍的創造,因此,師生之間也形成了平等、和諧的合作關系。
(二) 注重探究性課題的選擇
探究性學習屬于開放性的學習過程,在教學設計上應該做到能夠把學習時間與學習的主動性交給學生的可能性與可行性。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性重點表現為把課堂教學目標跨越知識與技能,注重過程與方法,體現情感與價值。因此,提出的問題要注重其實踐性,要能夠聯系到生活實踐經驗,以能夠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數學學習意識為出發點。課題的選擇應該圍繞既定的課程目標的展開去甄選,并且可以根據需要能動性地調整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所選的學習內容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挑戰性和創造性。
參考文獻:
[1]周來發.淺談如何提升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J].教學考試,2014.
作者簡介:
賴一美,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平和廣兆中學。